馬翠鳳
閱讀是人類獲取信息的自然形態,是任何一門語言學習的基礎,也是語言學習的捷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基礎能力以及口頭、書面形式初步應用英語交際的技能培養是教學的重中之重。為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在閱讀教學中,需要我們一線的英語教師,不斷更新思想,與時俱進,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為高效的英語閱讀教學略盡綿薄之力。
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對新課標下的初中英語閱讀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發現其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優化意見和策略,拋磚引玉。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于英語閱讀存在心理障礙
無論是長篇閱讀還是短篇閱讀,其中總會出現一些生詞、生句和難句,再加上中學生的詞匯量少,閱讀的技巧尚未成熟,面對這些“攔路虎”總會產生些許畏懼和恐慌心理,從思想上就認為“自己做不到”。久而久之,逐漸失去了閱讀興趣,一看見英語閱讀就頭疼。學生越是緊張,越是讀不懂文本,越是讀不懂,就越是害怕,越是想放棄,形成了惡性循環。
2.教師的英語閱讀教學方式太單一
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過多看重語法,以自我為中心,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其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簡單拼讀生詞,講解生詞,補充詞組,逐句翻譯,分析結構等等。這樣,只注重教師詳細講解,而忽視對學生技巧、方法的傳授和能力提高的單一教學方式。長時間應用,必然會使學生失去英語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從而將其視為一件“差事”,機械且被動應付,教學效果令人擔憂。
3.忽略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雖然新課程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由于傳統教學觀念荼毒甚深,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仍有很多教師沿用傳統“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為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沒有自己學習和發揮的空間和機會。這樣忽略學生閱讀主體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而且還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二、針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一些優化閱讀教學的意見和策略
1.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消除心理障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英語閱讀行為產生興趣,那么就會產生強大的內在驅動力,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英語閱讀的活動中,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過多種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辦法:如采用直觀刺激法,充分利用教學內容所需要的教具、事物、圖片等等,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形象化認識,給予學生各項感官的直接刺激,激發學生的趣味意識。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更強的刺激性和吸引力;再如趣味導入法,在閱讀之前,給學生設置一些趣味性導入或是英語小笑話,故事,或是英語歌曲等,為學生的閱讀營造良好氛圍,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
除此之外,教師要豐富學生的英語詞匯積累,多引導學生讀一些英語散文和名著等,摘抄記憶,增加自己的詞匯量。
2.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改善課堂教學方式
傳統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嚴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并將其理念落實在教學實踐中,不再嚴厲刻板,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融入學生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引導其積極投入到英語閱讀的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李永堂.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外語教研,2010(2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