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高職學前教育是培養幼教教師而開設的專業。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革新理念的不斷推進,老專業新思路教學已成為現階段下高職學前教育的方向。關于學前教育美術課程的建設問題,不同的教學環境會產生“因人而異”的觀點,那么結合教學新思路,高職美術課程建設具有怎樣的優化創新性呢?筆者在以下章節中給予相關討論。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建設;建議
美術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要想獲得高效的教學效果,就要在課程建設上下功夫。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師,應該在高職美術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在教學改革的思想下深化自己的教學觀念,重視培養符合現代化社會要求的人才,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設置現狀與特點
美術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那么高職教育中美術課程設置和教學現狀是怎樣的呢?
首先,高職院校中對美術教學的課時設置明顯存在偏差或者不足,課本知識理念和內容也有待革新。
其次,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較為傳統,比如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不乏教師認為只要自身美術底子過硬,那么教學目標便會較容易實現,而這樣的“自信”用在治學嚴謹的教學中,顯然是有點浮夸了。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溝通與促進,只有教師單方面自我感覺良好,卻忽略了學生的接受狀態,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疑是不利于高效美術教學目標實現的。
再次,美術課程教學的綜合性明顯不足。任何教學都是追隨者教育育人理念的,美術教學并不單單是畫畫,手工等,還需要教師借助于美術教學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和完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而對于相關學科的涉獵,同樣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搭架良好的知識架構,以實現不同學科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融會貫通。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本身具有鮮明的特點。其中繪畫和手工課重在培養學生對美的感悟力和創造美的思維能力。并能夠使美育教學貫穿于幼兒教育中,實現幼兒教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美術教學革新思想的推進和普及,在美術課程建設亦彰顯出諸多鮮明的創新化特點,主要有:情景創設數量的增加、注重形象表達能力和視覺藝術、創造性的持續提升等等,這些特點催動了教學思維的轉變,有效提升了美術教學效率,并且對美術教育的發展產生了不可忽視的積極影響。
二、優化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建設的原則理念
關于高職學前教育美術專業課程建設設計的原則理念上,筆者在教學中遵循了以下幾點:課程建設應立足本土文化,學生的發展是建立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向外擴展的,學習就應該首先從本土文化到地域文化,再走向多元文化的融合。
(一)注重教學實踐性原則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全面幼教教學素質的幼兒教育人才,幼兒教育關系到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要尤其注重對高職學生社會發展能力的培養,現代化社會發展尤其需要具有社會實踐能力的人才,在美術教學課程建設中,高職教師同樣要將理論知識的實踐性放到首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美術學習和運用中來,在學習思維上認識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二)提高課程綜合性原則
要培養學生統籌課程的能力,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有效引導學生擴大學習視野,將培養學生全面綜合性素質發展的教學思想,貫穿到今后幼教中,讓學生認識到美術學習不單單是簡筆畫或者手工課等等,更重要的是要通過美術學習來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高職學前專業在培養學生幼教美術教學能力的同時,更要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灌輸美育思想,并將其運用到幼教教學中。
(三)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價值觀體現,在高職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以生為本的教學方式,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在興趣的促動下,主動探索美術知識,理解和深化幼兒教育教學思想,并將其運用到今后的美術教學活動中。
三、關于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建設的四點建議
(一)明確教學目標,注重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實踐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學發展的要求,無論是高職教育還是幼兒教學,都不能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應用。在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建設中,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還要尤其注重知識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
以手工制作為例,例如在學習紙造型單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各類紙材,感受各種紙的性能、質地、特點和結構,充分體驗材料帶給自己的感受,通過對材料的認知,再采用因意選材或是因材施藝的方法學習,在造型的設計上注重一物多思,力求與專業實踐結合,體現其幼兒的教育功能,學生練習起來也更有趣了。
基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幼教特點,教師還可以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接觸和感受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將自己學習到的美術技能與實踐運用接軌,讓學生對今后的幼教教學環境先聲了解,為學生的幼教職業角色和發展做好鋪墊。
(二)提升教學效果,實現課堂教學動態化綜合性
高效的課堂教學具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教學動態化發展,課堂內容綜合性特征。在高職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亦是如此,實現教學動態化就要求教師不局限于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途徑和方式因時而變,因人而異,適時調節做到因材施教有機結合。教學內容體現綜合性延展性,擴展學生視野,發展其實踐能力。
一種課程在不同的教育階段具有不同的定位,比如簡筆畫課,在高職學前教育階段,其教育目標定位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個體為主,基于個體差異性上,來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具有獨特靈魂。
(三)融洽課堂氛圍,多方位激發學生興趣與思維
融洽的課堂氛圍源自于良好的師生關系,而興趣源自于熱愛,當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懷和真誠時,師生關系便如和煦的春風一樣,傳遞著溫暖與正能量,學生自然會喜歡老師所授課程。
在高職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教師機智靈活的采用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感官,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和促進思維發展。
教師可以運用鼓勵的話語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也可以利用新穎有趣的教學形式,如圖片展示或多媒體視頻播等形式,為學生講授知識。總之教師教學情感的注入,將教育融入“娛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
(四)動態化評價教學,不斷完善多元化評價體系
教學效果的好壞,需要配以完善系統的評價機制來判定。動態化多元性的評教學評價體制,能夠更加理性完整的反應教學的客觀情況,對教師教學發展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都具有促進作用。
因此,美術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開展作業評價、美術展覽、戶外考察等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評比,了解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互評,自評等,從側面來了解教學情況,改善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四、結語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建設,應在職業教育的前提與學前教育的規范下進行,教師要緊緊抓專業特點,以促進幼兒發展為宗旨,開展高效的符合美術教學可持續發展的課程建設,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及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為畢業生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金艷.淺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學改革[J].讀寫算,2015(35).
[2]張瓊輝.淺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堂的有效性[J].科學中國人,2015(7).
[3]孫平.關于高職學前專業美術課程建設的思考[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