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英
轉變一個人,重塑一個人的心靈,這是其他職業所無法比擬的,這是教育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也是僅有教師才能體會到的幸福。
記得有次信息技術課上我要求學生輸入一首詩,并且完成后要經過我的驗收,通過后才可以做其他的內容。學生都在認真地操作著,一會兒有學生陸陸續續地舉手示意做完了,我逐一地檢查著,這時有一名學生大聲地說:“老師,我也做完了。”我走過去一看,明顯是從網絡上復制過來的,我告訴他不合格,需要重做。“干嗎要我重做?”他一臉的不高興,盯著我問。我心里有些發火,還沒有哪個孩子上課對我這種態度。剛想發火,一眼瞟到了他桌面上的微機記錄本上寫的名字,原來是他。我放緩了語氣說:“陳×,你這首詩是從網頁上復制過來的,對嗎?”“老師讓你們自己打,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讓你們練好正確的指法,從而提高打字的速度。你打字的速度在咱班是很快,如果你的指法正確了,那你操作的速度會更快的。”聽我這么一說,他低下頭說:“我不認字。”我說:“沒關系,我可以告訴你,我們來輸入一首簡單的詩。”在我的注視、堅持下,他不太情愿地做著。輸入完成后,我及時地說了一句“這不做得很
好嗎!”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自此創造出來。對這個孩子我也有一些耳聞,主意非常正,并且身上還有些社會習氣,開學沒幾天已與幾位科任老師發生摩擦,曾揚言“讓你們吃不了兜著走”。對于這樣“見多識廣”的孩子,激烈的言詞是不起作用的,只能用耐心加愛心來轉變他。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可塑性”,只要找到突破口,能因材施教,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以后的課上,我沒有放棄他、嫌棄他,而是尊重他、理解他,在練習時多給予他關注,經常找出他身上的閃光點給予表揚。還讓他旁邊的同學幫助他,漸漸地他的桀驁不馴有所收斂,也能安靜地聽課,認真地完成練習了。
今年上半年家長開放日,有位家長在得知我是微機老師時,很高興地與我說起“孩子在家經常說怎么怎么喜歡微機老師,喜歡上微機課”,今天終于有機會見到我了。我不知道她是哪位孩子的家長,但是能得到孩子的喜歡、認可,我由衷的欣慰。
信息技術作為校本課程,一周只有一、二節與孩子們接觸的時間,孩子這樣喜歡我,這是對我最高的嘉獎。說實話,從教二十來年,走出校園的孩子無數,我能記起名字的也為之不多,但他們卻記得我,這是我作為教師最大的幸福。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