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風水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既有迷信的成分,也具有一定的實踐總結和科學性。我們對傳統不能全盤否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正確對待風水學,挖掘其合理的科學因素,發揚其在環境和建筑之間的積極意義。本文通過從風水學發生的哲學基礎、與現代學科的相關性,以及所展現出的科學思想,簡析了風水的現代意義。
關鍵詞:風水學;風水文化;科學性
“風水”一詞最早見于晉代郭璞(公元276~324年)所著的《葬書》:”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标P于風水的誕生和發展,相傳風水的創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較完善的風水學出現于戰國,成熟于漢唐,鼎盛于明清。風水學是在對自然環境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套如何選擇居住環境的經驗和實踐方法,并總結為一脈相承的理論,以典籍和師門秘傳的方式傳承下來。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以及對人的福禍和命運的影響。風水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現稱居住環境學,其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
1 風水產生的哲學基礎
1.1 “陰陽”思想對風水學的影響
陰陽思想可以追溯到《易經》?!兑捉洝返幕痉柺恰啊薄啊?,分別稱陽爻和陰爻。三爻成一卦,陰陽兩爻交錯配合是八卦,八卦兩兩相重,便形成六十四卦。《易經》認為,陰陽是天地、萬物的總根源?!兑讉鳌は缔o上》有“一陰一陽之謂迸”,說明《易傳》在總結《易經》思想之后,明確地用“陰陽”作范疇解釋卦象、爻象以及事物的根本性質。
《黃帝宅經》開篇便談陰陽:“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踩怂?,無不在宅,雖只大小不等,陰陽有殊,縱然客居一室之中,亦有善惡”。又說:“陰者,生化物情之母也。陽者,生化物情之父也。作天地之祖,為孕育之尊”。通篇以“陰陽”為綱,“考尋休咎”?!豆苁系乩碇该伞分姓f:“混沌開辟,江山延裹。融結陰陽,磅礴宇宙。岡骨既成,源脈已透。以鐘形勢,以通氣候”。以陰陽解釋了天地的生成?!段逍亲矫}正變明圖》認為,點穴時要善辨陰陽,書中說:“太極既定,次又分其陰陽。暈間凹陷者為陰穴,暈間凸起者為陽穴。就身作穴者為陰龍,宜陽穴。另起星峰作穴者為陽龍,宜陰穴,反此皆有兇咎”。表明了陰、陽穴在地勢上的差別??梢姡L水學是以中國古典哲學的陰陽說為根本,來認識大地、選擇地形的。
1.2 “氣論”在風水中的反映
人們對天地萬物的認識起初是分為對立的“陰”和“陽”,隨著對自然認知的日漸加深,人們用“氣”,來釋義陰陽。到春秋末期,氣論發展出“精氣”說,主要是“陰陽二氣對待”,還未直接把陰陽二氣結合起來。郭璞的《葬書》則體現了陰陽二氣的結合,認為“陰陽之氣……行乎地中而為生氣”。生氣論成為風水學的最普遍原理。按照《易經》的觀點,“生氣”有昌盛之意,主大吉。葬者得生氣,能讓“遺體受蔭。而“人受體于父母”,彼此間能得到氣的感應,父母“遺體受蔭”,子孫也能受蔭。因而“生氣”論成為風水學的核心。
對陽宅的選擇同樣強調,乘生氣而避死氣?!饵S帝宅經》根據天干、地支在羅盤上的方位排列,指出了每月的生氣和死氣的位置,書中說:“每年有十二月,每月有生氣、死氣之位?!律鷼庠谧庸?,死氣在午丁;三月在寅甲,死氣在申庚;……十二月生氣在亥壬,死氣在已丙?!彪m然風水學中的生氣說是虛無縹緲難以捉摸的,然而生氣說深受古代氣論的影響則是無疑的,它是氣論思想在風水文化中的體現。[1]
2 風水學之爭:科學還是迷信
風水學是關于對地理環境、家居布置、時運禍福的一種關系認知和實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江湖術士和算命大師的演繹,風水學也淪落為市井賺錢之術,因而也遭受到了不少的詬病。尤其是近代以來,西方科學的傳入,國人對風水的批判甚囂塵上,將之視為迷信或封建糟粕而加以擯棄。但是,在世界范圍內,風水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傳播,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例如,李約瑟博士就肯定了風水的積極意義,這也導致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筑學逐漸引入了風水學的內容。但是,對于風水的科學和迷信之爭,也依然在繼續。[2]
梁啟超曾根據西方科學觀,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等書中把風水和中醫等一概判為“迷信”。[3]此后,風水一直是被作為迷信看待的。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均有禁止風水的法規和文件規定。梁思成所著《中國建筑史》亦沿襲梁啟超等思路,對風水在中國建筑—景觀—規劃學中的作用也加以否定,負面影響至今猶存。[4]比如《辭海》至今依然把風水視為“迷信”。
改革開放以來,國外對風水從科學審美和環保的角度進行的研究,而傳入國內,對國內的風水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諸多學者從建筑學、環境學等角度對風水的積極方面展開研究,通過對大量風水資料的建筑—景觀—規劃學分析和對中國古代風水遺存調研,對“五四”以來一概否定風水的思潮展開了批評,提出中國風水雖含若干迷信因子,但其基本追求符合生態環保要求,即“審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環境,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而臻于天時、地利、人和諸吉咸備,達于天人合一的境界”。[5]
因此,風水可謂是一種集“景觀學、生態學、城市建筑學等”在內的“綜合的自然科學”,也是中國建筑—景觀—規劃美學。總體來看,國內科技界學者對風水的研究結論是,在承認它含一定迷信因素的條件下,也承認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環境美學的價值。
3 風水學與現代相關學科
中國風水學是我國傳統文化關于居住選址、規劃、營造的一門實用技術,俗稱“相地術”。那么,隨著西方現代科學的發展,是否也有與中國古人相近似的對天地人的認識及其科學技術呢?以往西方科學研究缺乏整體性以及人與自然協調的思維,隨著自然科學各學科的縱深發展以及互相滲透,再次走向交叉綜合,出現了諸如“人文地理學”“人生地理學”“行為地理”等,這些學科與中國風水“天地人合一”的理論路徑有著一定的內在相關性。
3.1 人文地理學和行為地理學
所謂人文地理學是以人地關系理論為核心,研究各種人文現象的分布變化、擴散和人類社會活動空間結構的學科。人文地理學將人類創造于地表的文化景觀稱為人文現象,它與自然地理學并列為地理科學的兩大支柱。
人文地理學采用經驗法和比較法,研究世界各種現象的因果關系,把自然作為人文的基本原因,認為自然能決定人類歷史發展。德國地理學家李特爾(19世紀),被稱為人文地理學的鼻祖。德國地理學家拉采爾,是公認“環境決定論”的創立者,他認為人是環境的產物,由環境主宰著人的活動、發展和分布。
人生地理學突破人文地理學的“環境決定論”,提出了“人地相關論”。人生地理學認為:自然為人類居住規定了界線并提供了可能性,但人們對這些條件的反映或適應,則因自身的傳統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這頗似中國風水的“天人感應”論。到了20世紀60年代,在地理學研究中,自然與人的統一性,在國際學術界再次得到確認,形成人與環境“和諧”的觀點。這又頗似中國風水的“天地人合一”論。
行為地理學是21世紀60年代的新學科。它研究不同階級、階層,不同人對各種地理環境所作出的行為和決策。具體地說,它著重研究人的主觀因素。諸如心理狀態、感覺經驗和理性思維對地理環境的分布及其變化規律影響。行為地理學認為:所有影響人作出決策和行動的因素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人在空間中的行為受到個人本身及社會因素的種種影響。
3.2 心理場理論
心理場理論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在心理學史上,將之歸在完形心理學范疇。研究“場”的鼻祖是德國人勒溫。勒溫將心理場定義為“心理生活空間”(Psychological Life Space)即“綜合可能事件的全體”。這包括三個因素:第一,準物理事實,即人類心目中的自然環境。第二,準社會事實,即人類心目中的社會環境。第三,準概念事實,即人類思想觀念與現實的差異。這里的“準”即非真正實物,只是主觀感受,這就區別了現實和心理兩種不同概念。[6]
與心理場相對應的是物理場,(環境空間)共處于一個大系統中,優美的環境空間應該是心理空間的物化體現。這不正是中國風水中所追尋的“氣”與“形”的關系嗎?關于中國風水中的“氣”,即“精”“元”,《張子正蒙注·太和》說:“物各為一物,而神氣之往來于虛者,原通于氤氳之氣,故施者不各施,受者樂其受,所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琥珀拾芥,磁石引鐵,不知其所以然而感”。老子稱氣為“其細無內,其外無大,充盈天地”;《莊子·外篇》:“氣變則有形,形變而有生”等。
在西方,判定中國風水中“氣”的自然科學含義的工作,最早是由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開始的,他提出了“氣”即以太的見解?!睔猓谖覀冞@里可以稱之為“以太”,因為物質最初完全是流動的,毫無硬度,無間斷、無終止,不能分兩部分。這是人們所想象的最稀薄的物體?!?/p>
李約瑟引證《呂氏春秋·精道》論述道:“在古代中國關于物理世界的構思中,連續性波和循環是占優勢地位的。在這里,‘精有時差不多可以翻譯成為輻射能。”對此,李約瑟甚至斷言:“中國人在這方面是如此領先于西方人,以致我們差不多可以冒險地猜測,如果社會條件有利于現代科學的發展,中國人可能首先通過磁學和電學的研究,先期轉到場物理,而不必經過撞球式的階段了?!盵7]
4 風水學中的幾個現代科學特征
4.1 整體系統特征
風水理論思想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這個系統以人為中心,包括天地萬物。環境中的每一個子系統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轉化的要素。風水學的功能就是要宏觀地把握協調各系統之間的關系優化結構,尋求最佳組合?!饵S帝宅經》主張:“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膚,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如斯,是事嚴雅,乃為上吉?!币哉w原則處理人與環境的關系,也是現代風水學的基本點。
4.2 時空統合與因地制宜特征
因地制宜,即根據環境的客觀性,采取適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差異很大,土質也不一樣,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們就采取穴居式窯洞居住。窯洞位多朝南,施工簡易,節省材料,冬暖夏涼,人可長壽。西南潮濕多雨,蟲獸很多,人們就采取干闌式竹樓居住。我國現存許多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楷模。湖北武當山是道教名勝,整體是按照地勢高,砌造墻垣和寶殿,使人與建筑適宜于自然,返璞歸真,天人合一,這正是風水學的真諦所在。
4.3 協調適中的特征
適中,就是恰到好處,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接近至善至美?!墩撜Z》中提倡的中庸,就是無過不及,處事選擇最佳方位,以便合乎正道。風水理論主張山脈、水流、朝向都要與穴地協調,房屋的大與小也要協調,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門大不吉,房大門小不吉。
適中的另一層意思是居中,中國歷代都城不選擇在廣州、上海、昆明、哈爾濱,因為地點太偏?!短接[》記載:“王者命創始建國,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據陰陽之正,均統四方,以制萬國者?!甭尻栔猿蔀榫懦识?,原因在于它位居天下之中。適中原則還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齊并圍繞軸心。在典型的風水景觀中,中軸貫穿南北,與經線平行,向南北延伸。中軸線的北端要有橫行山脈,形成丁字形組合,南端要有明堂,東西邊有建筑物包圍,并有河流環繞,形成弓帶水的風水布局。
風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風水學我們要批判地繼承,不能一味否定,當然也不能全盤接受。風水蘊含了豐富的環境倫理、人地關系和中道等思想,值得我們去深入發掘其現代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尹弘基.論中國古代風水的起源和發展[J].自然科學史研究,1989(01).
[2] 張霄鵬.淺析古代風水的科學性[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04(01).
[3] 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M].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刊印社,1990:85.
[4] 梁思成.中國建筑史[M].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115.
[5] 王其亨.風水理論研究[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2:98.
[6] 庫爾特·勒溫.拓撲心理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26.
[7] Needham.Joseph .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Cambridge[M] . university press London,1988.
[8] 張博.風水學[M].延邊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董琳(1985—),男,博士,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宗教社會學,休閑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