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玉 蔣偉
摘 要:本文主要從新聞真實的角度審視了自媒體時代我國公民新聞現象。新聞真實是一個融客觀性和主觀性于一體,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于一體的綜合倫理原則。在自媒體時代堅持用新聞真實的原則對公民新聞進行審視是構建良好公民新聞倫理秩序的較好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自媒體;公民新聞;新聞真實
新聞真實性原則是新聞生態中必須堅持的原則,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公民新聞的迅猛發展正沖擊著傳統新聞生態,大量新聞失實的現象出現,使得新聞真實性原則遭到質疑和沖擊,本論文將從新聞真實的角度審視自我國公民新聞,以期為公民新聞的健康發展提供一種理論思考和實踐指導。
一、時代背景:媒介技術的發展和具體的社會背景
(一)媒介技術的高速發展及傳統媒體的發展需要。網絡技術的發展及推廣為信息傳播技術的高速發展提供了最大的技術支持。傳媒技術的發展為自媒體平臺的搭建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廣大公民利用自媒體平臺發展了全新的信息傳播渠道和信息溝通模式。傳統媒體面臨的沖擊和競爭日益激烈,許多新聞媒體開始尋求新的新聞源,主動轉向公民新聞,他們從中獲得大量的自己需要的信息充實自己的新聞產品。公民新聞通過這種方式與傳統媒體進行交互協作,也獲得了更好的傳播效果,從而促進了本身的發展。
(二)公民言論自由權的制度保障、公民自主意識的增強及社會轉型的內在需求。我國對公民傳播權利的肯定和政治保障促使了公民新聞較快發展。“在現代社會中,隨著政治多元化和社會信息化,公民知曉權的有無或多少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民主自由程度和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1]對于公民的這種權利我們國家從制度上給予了肯定和維護,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及歷次政府工作報告和相關制度文件強化了這種權利的政治保障。另一方面,公民自主意識增強,尤其是言論表達自由意識的的增強,政治參與熱情的增長也是公民新聞興起的重要條件。公民利用自媒體平臺,發布公民新聞,積極參與政治,成為一種常見的新聞意識和習慣。當然,我國處于轉型期,現有權利表達機制不完善也是公民新聞大量出現的重要原因,這是促使公民新聞發展的現實動力。
二、新聞真實: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焦灼
在新聞實踐中,新聞真實由于其領域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內涵的特殊性。新聞真實是一個既包含客觀性原則又包含主觀性原則一體的綜合體,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焦灼是其典型的呈現狀態。
(一)新聞真實的客觀性基礎。新聞真實的客觀性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理解。第一,客觀事實是基礎,是第一性的,是新聞的本源和前提。第二,新聞只有反映了客觀事實的具體過程,才是真實的新聞。新聞實踐中的新聞真實首先就必須堅持這種客觀性原則和標準,若沒有達到這種標準就是新聞失實。新聞失實實際上就是新聞媒介對于客觀現實世界的虛假的反映,沒有真正反映客觀現實世界的真實面目。新聞失實的情況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情形:虛假新聞。在虛假新聞中,新聞報道的事件是完全虛構的、杜撰的,不具備事實客觀性基礎。這是對新聞客觀性的背離,不符合新聞的本身含義,是一種最為嚴重的失實,這種新聞失實在倫理上是不允許的。第二種情形:對事實真相的不完全報道。在這里又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其一,由于新聞主體個體性差異可能造成對同一問題真相把握的層次性,從而造成其新聞報道對事實真相不同偏離的可能性。在新聞客觀性基礎上的這種對新聞真相上的部分偏離是可以接受的。其二,在全面報到新聞事實的過程中,受到外在的干擾而造成對新聞事實真相的偏離,這種新聞失實情形就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加以判定。其三,為了某種特定的利益需要,在報到新聞事實時有意隱瞞部分事實,主動引導新聞受眾對新聞事實的片面了解甚至是偏離真相的了解,從而不能全面把握新聞事實的真相。這種新聞失實在倫理上是不能獲得支持的。
(二)新聞真實的價值觀滲透。遵循新聞客觀性的另一種極端情況,那就是“有聞必錄”。這種新聞報道方式在對待新聞源問題上要求記者有什么就報道什么,有多少就報道多少。這種極端的新聞報道方式勢必會造成兩種極端:其一為不道德的新聞真實;其二為非法的新聞真實。不道德的真實報道主要涉及的那些由于媒體真實的報道對當事人造成了其它重要的不好的影響或者造成不可挽回的結局。非法的新聞真實主要涉及國家機密和個人隱私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新聞事實報道在當前的新聞實踐中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在具體的新聞領域,新聞真實性原則實際上是一個包含客觀性和主觀性于一體、包含事實判斷和價值選擇于一體的綜合對立統一的原則。新聞媒介選擇什么新聞事實進行報道、怎樣報道是一個涉及道德價值觀的倫理實踐問題。新聞事實的選擇首先就是一種生活的選擇、倫理的選擇,有其價值觀的滲透
三、公民新聞與新聞失實
真實的公民新聞能夠彌補傳統新聞傳播的一些不足,促進了公民個體和公民社會整體意義上的善,但也面臨公民新聞的失實性問題。本章將從倫理的角度對造成這種新聞失實的各種情況進行分析,分析的工具則是新聞真實性原則。造成新聞失實的可能性就應該至少包含以下三個方面:公民新聞主體故意造成的新聞失實;因專業主義的缺失而不可避免的失實;因價值觀的多元而造成的新聞取舍標準不一而造成的失實。
(一)新聞故意失實的惡。(1)捏造新聞事實、憑空構造。在現實中,有些公民出于特殊的心理或為了吸引眼球,借助某些社會關注熱點問題,隨意捏造新聞事實,進行虛假新聞傳播。人民網“求真”欄目與360新聞按網友的關注熱度,梳理出“2015年度最受網友關注的十大假新聞”。其中排列第一位的就是“嫁女收彩禮超過八萬算買賣人口”。此條新聞由微信轉發,在較短時期內獲得廣泛關注與類似題材的炒作。其后經黑龍江省公安廳打拐辦向公安部等多個權威部門證實為虛假新聞。這是一種故意新聞失實,違背新聞真實的客觀性原則。
(2)偷換新聞素材,虛假加工。新瓶裝舊酒,利用舊新聞題材進行再次加工創造,炮制熱點新聞。例如在2010年4月玉樹地震救災期間,有網民就炮制了一則《一只救了32條人命的搜救犬犧牲了》的假新聞,并且配備一些現場照片,增強了新聞的可信度。事后發現此新聞事實實際上發生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期。此則新聞不僅僅迅速傳開,而且獲得了官方媒體的正面報道,出現央視新聞頻道當中。此類新聞就是典型的偷換素材、再次加工炮制的公民失實新聞。雖然此新聞的主導價值導向是正確的,而且是當時情景所需,但從新聞真實的角度來說,是不主張的,他是對新聞真實性原則的違背,最終必將影響新聞公信力的發揮,在倫理上不能獲得支持。至于那些不具備正能量、正價值的炮制新聞,就更加不具備倫理的正當性。
(3)新聞過度策劃,網絡炒作。公民新聞的網絡策劃與網絡推手密切相關,根據360百科定義“網絡推手是指借助網絡媒介進行策劃、實施并推動特定對象,使之產生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人,對象包括:企業、品牌、事件以及個人。”在具體的網絡策劃事件中,經過網絡推手的操作,有些事件可能會發展成為具有重大負面影響、有違社會主流價值導向和給個體或群體帶來直接傷害的大事件。例如網絡推手“秦火火”制造的詆毀張海迪、楊瀾的事件。我們積極贊成那種網絡推手對于那些事關民生、人權、道德、人性等等問題的公民新聞思考,這有利于社會民主化的進程。我們譴責那些基于特定的群體利益而不擇手段、不顧道德底線的網絡策劃。例如,“立二拆四”刻意制造的楊紫璐事件、2010年蒙牛陷害伊利集團事件。
(二)新聞專業主義缺失的困惑。職業性、專業性、中立性、社會責任性為是新聞專業主義的核心理念。這種專業主義的發展確實也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信息把關人的作用,也正是因為堅持了新聞專業主義的標準,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新聞真實。公民新聞的興起,由于公民本身的非專業性、隨意性和可能的非中立性,使得公民在選取新聞信息源和報道新聞時候就有可能滑向為特定的利益、特定的目的而刻意改變新聞事實,甚至是歪曲捏造新聞事實,從而造成公民新聞的失實。即使是非主觀故意,由于新聞職業和技能素養的缺少也有造成新聞失實的可能性,比如公民在報道某些犯罪類新聞時,由于缺乏對整個新聞事實真相的全部了解,往往只能局部的報道特定的或部分的事實真相,從而造成新聞受眾對整個事件的誤判斷和采取推波助瀾式的新聞推動,造成更為嚴重的犯罪后果。對于公民新聞新聞專業主義的缺失,我們在倫理上不能簡單的加以否定,應該在具體的新聞實踐中強化這種意識,努力做到新聞真實,在給予其適當倫理正當性的同時加強其倫理的規范引導與約束是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
(三)公民新聞價值取向的多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個人的價值取向呈現一種多元性。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公民新聞由于傳播技術的發展和較為開明的政治自由環境,需要表達的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公民新聞在內容上極其繁雜就客觀的反映了這種多元價值取向的真實境況。公民新聞中多元的價值取向就必然會存在公民新聞失實的情況出現。嚴格意義上說,公民新聞故意失實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取向極端化的表現,是一種主觀故意的惡,在前面我們已經指出這種新聞失實是應當受到倫理譴責的,不具備正當性。這里我們談論的價值取向的多元很大程度上是指那些本身固有的價值取向,是一種穩定的價值傾向,在把握公民新聞時很自然表達某類傾向,表達某種觀點,表明某種態度,從而做成相應的傳播行為,可能造成新聞的失實。例如郭美美公民新聞事件中除了紅十字會本身確實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公開透明度不夠等問題之外,更為重要還有網絡公民在其事件中表達的不同價值取向和采取的一些不恰當行為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造成了削弱紅十字會公信力的嚴重影響。可見,價值取向的多元性在公民新聞中是一種典型的特征,它既是公民新聞發展的推動力,但同時也可能是造成新聞失實的重要因素。
結語:自媒體時代我國公民新聞已經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在很多方面促進了個體和整體的利益,是一種積極的力量,但其現實中也出現了許多有違新聞倫理的情況,從新聞真實的倫理角度對其進行審視和把握,盡量發揮公民新聞的積極面,使其能更好的實現新聞的社會價值,規范約束其不利的方面,引導其向更好的新聞秩序方向發展是一個極具現實意義的大問題。我們必須堅持新聞真實中的一些基本倫理原則,堅持新聞真實的主客觀統一性原則,在具體的公民新聞實踐中追求公民新聞的倫理訴求,構建良好的公民新聞秩序。
參考文獻:
[1] 鄭保衛.透明度與新聞傳媒的自由報道權利[J] .國際新聞界,2002(4):58.
[2] 劉建明.當代新聞學原理[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