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舟
作為世界六大馬拉松賽之一的倫敦馬拉松,最顯著的標志就是慈善。它不僅是年度最大規模籌款活動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且過去9年每年都會刷新紀錄。今年比賽籌集的善款總數更是超過了5000萬英鎊。

香農·福迪是一位女警察,今年39歲。她第一次參加倫敦馬拉松,以5小時45分完賽,幸運地成為第100萬名完成倫敦馬拉松賽的跑者。通過這次參賽,香農為新生兒器官衰竭和腦溢血救治中心募捐到2500英鎊善款。
香農的女兒卡特林生于2010年1月,出生時只有26周,是個體重只有約3斤重的早產兒,如今6歲的她已經可以和同齡人一樣玩耍。香農在接受BBC采訪時說:“我的孩子卡特林、我的丈夫和父母都在距離終點14英里的地方等著我。很多人都在為偉大的目標跑步,這真是太美妙了。”
倫敦馬拉松賽創辦于1981年,今年是第三十六屆賽事,共有約38000名跑者參賽,兩位肯尼亞選手基普喬格和杰邁瑪·蘇姆包攬男女全程的冠軍。賽場內外既有趣事,也發生了不少丑聞。在距離地面約400公里的國際空間站,英國宇航員蒂姆·皮克在跑步機上同步跑完馬拉松全程。此外,為運動員準備的礦泉水遭到觀眾哄搶,電視真人秀明星娜塔莎·阿金特成績作弊。盡管如此,今年的倫敦馬拉松賽仍延續了作為全世界最有慈善影響力馬拉松賽事的傳統。
曾出演《權力的游戲》、《饑餓游戲》等熱播影視劇的英國女星娜塔莉·多默爾參加了比賽,為英國兒童慈善機構全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和兒童熱線募款。新聞播報員蘇菲·拉沃爾斯、電臺主持人克里斯·埃文斯等英國各界知名人士也以慈善為名參賽。倫敦馬拉松慈善信托基金贊助人邀請哈里王子擔任頒獎嘉賓。據統計,今年比賽籌集的善款總數超過了5000萬英鎊。
倫敦馬拉松是年度最大規模籌款運動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且過去9年每年都會刷新紀錄。根據《跑者世界》的統計,從1981年第一屆賽事舉辦到第三十六屆賽事前,倫敦馬拉松參跑選手們累計募集到7.7億英鎊善款。去年倫敦馬拉松共募集5410萬英鎊籌款,創下單屆賽事籌款紀錄。單個選手的籌款紀錄由史蒂夫·查爾克保持,他在2011年的比賽中籌到了超過233萬英鎊善款。
經過35年的發展,慈善募捐已經成為倫敦馬拉松區別于其他城市馬拉松賽事的最大亮點。對參跑選手們來說,除了在賽道上挑戰自我之外,為慈善機構募款也是他們的重要動力。凱瑟琳·邁爾斯是一家癌癥慈善機構的籌款主任,她告訴《衛報》記者:“今年有超過255名跑者為我們籌款,我們希望籌款金額能夠超過60萬英鎊。我們看到殘奧會運動員參加比賽,看到女性選手快速跑過我們跟前,這種感覺十分美妙。對很多參跑選手來說,參賽是為了紀念自己逝去的親人,因此,倫敦馬拉松就像一場非常個性化的活動。這在倫敦是一次慶典,也是一個重要的慈善籌款日。”
詹尼斯·沃克和家人從外地來到倫敦,觀看50歲的丈夫保羅參加馬拉松賽,希望為慈善機構籌款3500英鎊。沃克說:“他很緊張,但也很興奮。去年,他希望參加紐約馬拉松賽,因為受傷錯過了,好在今年得到了參加倫敦馬拉松的機會。我們全家人在終點慶祝,隨后在薩沃伊酒店共進晚餐。”
珍妮特·巴塞洛謬參跑倫敦馬拉松,頭上綁著毛絨絨的動物耳朵。她支持的慈善機構是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該機構希望籌資4萬英鎊。巴塞洛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團隊有45名成員,上午10點半就聚到這兒了。我們當中既有精英運動員,也有業余跑者。我們會為每一個人歡呼。”英國兒童癌癥慈善機構的雷切爾說:“凌晨5點半時,就有人在終點等著我們,我們的參賽選手超過230人。我們的籌款團隊有兩名成員參加了比賽。很多選手之所以參賽,目的是向癌癥患者表達支持,或者紀念已經逝去的親朋。”
這或許正是倫敦馬拉松最為偉大的一面,類似的故事每年都會發生。簡妮·桑頓參加了去年的比賽,她的兒子斯蒂芬與癌癥抗爭4年后,2014年5月去世,年僅19歲。斯蒂芬在生前最后幾個月列出了自己希望完成的46件事,這一感動世人的舉動幫助青少年癌癥信托基金獲得了超過500萬英鎊捐款。簡尼·桑頓說:“斯蒂芬心系慈善機構,并因此有信心直面癌癥,敢于坦率地談論癌癥話題。但愿斯蒂芬在天之靈看到我參加了馬拉松,能夠對我的成績引以為傲。”
據統計,在近幾屆倫敦馬拉松賽事中,發起慈善募捐者占參賽選手總數的四分之三。倫敦馬拉松已經與慈善捐款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系。回顧賽事歷史不難發現,這個傳統始于1982年的第二屆賽事。當時,前英國長跑名將喬伊斯·史密斯成為英國白血病研究中心大使,通過媒體發起的籌款活動募集善款逾100萬英鎊。因此,英國公眾自然而然地將倫敦馬拉松與慈善聯系起來。
從“大北賽”、布萊頓馬拉松到倫敦馬拉松,英國慈善機構將大型馬拉松賽事視為發動公眾捐款的重要場合。在2015年倫敦馬拉松博覽會上,慈善機構的展位數量甚至超過了運動服裝制造商。

英國癌癥研究所是去年倫敦馬拉松賽的官方慈善機構,大約2500名選手代表該研究所參賽,目標是為新成立的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籌款250萬英鎊。“我們的很多支持者之所以挑戰馬拉松這項極限運動,是因為他們懷念某人,或向正處于艱難時期的朋友表達自己的支持,感謝他們”,英國癌癥研究所體育主管海倫·杰克森說。這間機構還贊助只限女性參賽的系列賽,在過去20年里累計募資超過5億美元,吸引了超過700萬人參與。
以慈善為名,為倫敦馬拉松賦予了獨特意義。簡妮·桑頓認為參加倫敦馬拉松是一個重要決定。她說:“對任何一名家長來說,失去自己的孩子都會帶來傷痛,但事情畢竟已經發生。我的選擇是保持積極心態,這也是斯蒂芬生前對待生活的態度。繼承斯蒂芬的遺產,為慈善機構捐款,確實有助于緩解我的傷痛。”
倫敦馬拉松將慈善精神發揚光大,持續傳承。今年,31歲前英國陸軍上尉大衛·塞茨在距離終點5公里處倒地猝死。他參加倫敦馬拉松的目標之一是為英國軍事慈善機構籌款250英鎊。在塞茨逝世消息傳出后不到一天時間里,出于對他的追念,人們的捐款總額就超過了14萬英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