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華
剖宮產合并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
杜曉華
目的:探討剖宮產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方法:選擇2010年1月~2014年3月間海口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7例行剖宮產且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資料;按其入院行剖宮產時間順序為分組依據;合并手術組:34例,產婦行剖宮產同時施以子宮肌瘤切除術;單純剖宮組:33例,僅予以產婦單純剖宮產術。分析兩組產婦術時、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發生情況及住院時間等。結果:合并手術組平均術中出血量、子宮復原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觀察指標與單純剖宮組比較(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但合并手術組平均術時則高于單純剖宮組(P<0.05),具統計學意義;且兩組患者均未現較嚴重術后并發癥(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結論:針對合并子宮肌瘤的產婦在其進行剖宮產同時予以子宮肌瘤切除術,既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與安全性,同時,也可有效避免、降低患者再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幾率,對產婦產后恢復具有積極意義。
剖宮產;合并子宮肌瘤;安全性;并發癥
子宮肌瘤屬臨床常見女性生殖系統良性腫瘤;研究發現,妊娠期間隨著孕婦體內孕激素、外源性雌激素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還會促進子宮肌瘤生長加快;而肌瘤的大小、數量、發生部位也會直接影響妊娠分娩結局[1]。針對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治療,傳統觀念認為:若于剖宮產術中同時予以子宮肌瘤切除術,易導致產婦子宮出血量增加、切口感染發生率增高等;因此不主張在剖宮產術中同時進行肌瘤切除術[2]。本文則就剖宮產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進行系統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4年3月間海口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7例行剖宮產且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資料;年齡26~40歲,平均年齡(34.3±5.1)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40.1±1.7)周。其中:經產婦女15例,初產婦女52例;41例為單發肌瘤,26例為多發肌瘤;肌瘤位置:53例為漿膜下,11例為肌壁間,2例混合型,1例黏膜下。肌瘤平均直徑為25~80mm,平均直徑(45.5±10.5)mm。67例患者均無胎盤早剝、凝血功能障礙、糖尿病等合并癥。按其入院行剖宮產時間順序為分組依據,其中:合并手術組:34例,單純剖宮組:33例;組間資料經統計學分析(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合并手術組與單純剖宮組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且均由同一組醫護人員進行剖宮產術操作。
合并手術組患者則在剖宮產術后,繼續施以子宮肌瘤切除術。子宮肌瘤切除術操作:(1)漿膜下或肌壁間肌瘤,應予以剖宮產切口縫合后,再于肌瘤周圍注射20U縮宮素;再以予以肌瘤切除;經止血操作后,縫合創面層及漿膜層。(2)黏膜下肌瘤,經子宮切口處自宮腔內予以肌瘤切除;經止血操作后,縫合子宮切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平均術時、術中出血量、惡露排凈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等。
1.4 統計學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比較
合并手術組平均術中出血量、子宮復原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觀察指標與單純剖宮組比較(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但合并手術組平均術時則高于單純剖宮組(P<0.05),具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兩組患者均未現較嚴重術后并發癥(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
子宮肌瘤屬臨床常見女性生殖系統良性腫瘤;該疾病發病初期無顯著臨床癥狀,僅少數患者伴有月經紊亂、陰道偶見少量出血、腹部腫脹、白帶增多等臨床癥狀[3]。一旦患者子宮肌瘤生長過大時,則會對患者膀胱、直腸、尿道等器官形成不同程度的壓迫,進而引發患者出現尿頻、便秘等癥狀。研究發現,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發生率約占妊娠女性的1%左右[4];同時,肌瘤組織還會在妊娠期間隨著孕婦體內孕激素、外源性雌激素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而加速生長;另外,肌瘤的大小、數量、發生部位也會直接影響妊娠分娩結局。傳統觀念在治療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時認為:妊娠期間,患者因子宮膨脹而致宮壁變薄,若剖宮產合并子宮肌瘤切除則易導致患者出血量進一步增加而增加感染風險;故,不主張在剖宮產術中同時進行肌瘤切除術。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合并手術組平均術中出血量、子宮復原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觀察指標與單純剖宮組比較(P>0.05);且兩組患者均未現較嚴重術后并發癥(P>0.05);但合并手術組平均術時則高于單純剖宮組(P<0.05)。本文研究認為:剖宮產合并子宮肌瘤切除術具較高的可行性與安全性,也避免、降低了患者因二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而造成的痛苦。但是,在實施剖宮產合并子宮肌瘤切除術前,須于術前對患者肌瘤大小、類型、位置及其與胎盤之間關系進行檢查與明確;一旦若肌瘤瘤體直徑大于80mm,且位置靠近宮旁大血管,并呈多發狀況時則不宜采用合并手術處理[5];若術前預估手術用時較長或患者可能存在大量出血風險時,也不宜采用該術式。
綜上所述,針對合并子宮肌瘤的產婦在其進行剖宮產同時予以子宮肌瘤切除術,既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與安全性,同時,也可有效避免、降低患者再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痛苦;但醫者一定要具備嫻熟手術操作技巧且患者符合剖宮產合并子宮肌瘤切除術條件時,方可采用。
(作者單位:長沙衛生職業學院)
[1]賈文利.剖宮產術中對合并子宮肌瘤患者85例臨床處理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5(19):215-217.
[2]李孟慧,冷金花,史精華,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的比較[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6(9):669-673.
[3]古麗娜爾·胡馬爾,楊穎.剖宮產合并子宮肌瘤挖除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6,20(3):220-223.
[4]邱詩賢,林逸飛,江麗萍.剖宮產合并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及手術技巧[J].中外醫學研究,2013,18(18):21-22
[5]李彩霞,趙婷婷.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時肌瘤剔除的指征及治療方法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5):69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