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貞君
60 例鼻內窺鏡下鼻竇炎術后護理體會
季貞君
目的:探討鼻內窺鏡下鼻竇炎患者的術后護理,旨在改善鼻竇炎患者術后通氣,減少并發癥,降低復發率。方法: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行鼻內窺鏡治療術的鼻竇炎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對比2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7%;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3%,高于對照組的73.3%,P<0.05,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3%,低于對照組的13.3%,P<0.05,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行鼻內窺鏡術治療鼻竇炎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在提升治療效果與護理滿意度的同時,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升患者預后恢復效果,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鼻竇炎;鼻內窺鏡;術后綜合護理;護理體會
鼻竇炎是指一個或多個鼻竇出現炎癥,累及蝶竇、額竇、篩竇、頜竇等,從而造成鼻塞、通氣受阻等不適癥。急性化膿性鼻竇炎病情嚴重,若得不到及時治療或治療方式不當,很有可能導致慢性鼻竇炎[1]。近年來,城市污染嚴重,加之護理不當,導致鼻竇炎的發病率與復發率日漸升高,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為進一步改善鼻竇炎患者術后通氣、減少并發癥、降低復發率,達到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我院對術后患者采取了結合心理、生理各方面需求的綜合護理干預。本研究將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收治的60例采用鼻內窺鏡手術的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綜合護理,對比兩組的臨床護理效果,現報告研究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行鼻內窺鏡治療術的鼻竇炎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0例,所有患者治療前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嗅覺減退、膿痰、膿鼻、頭痛、鼻塞。其中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18~59歲,平均(42.1±4.8)歲;病程8個月~10年,平均(4.7±1.5)年。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17~60歲,平均(41.5±5.1)歲;病程7個月~9年,平均(4.7±1.7)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平均年齡、平均病程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分組比較。
1.2 方法
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行鼻內窺鏡治療術的鼻竇炎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對比2組的護理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1.2.1 術前心理護理
鼻內窺鏡雖是微創手術,但多數患者仍會在術前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因此,應在術前為患者解釋清楚手術操作流程及其安全性,降低其心理壓力;為患者講解術后出現少量血性分泌物的原因,減少患者憂慮,指導其正確吐出即可,不必驚恐;由于鼻腔內血管神經豐富對疼痛的敏感性較強,患者被迫張嘴呼吸,易出現口干舌燥等情況,加強病人煩躁情緒,囑患者沾濕紗布蓋于嘴唇上,多聽舒緩音樂,轉移注意力,告知其2天后癥狀會逐漸減輕;在生活細節上給予關心、照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指導患者呼吸訓練,積極配合護理工作。
1.2.2 術前準備
患者術前一周開始服用抗菌素,以減少術中出血;術前做好全身檢查,包括血常規、心電圖、肝腎功等;術前1天到病房為患者減去鼻毛,清潔鼻腔,講解手術過程及術中注意事項,術前禁食、禁飲8小時。
1.2.3 體位選取
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后,指導其半坐臥位,避免鼻額冷敷;行全麻的患者在手術完成后,需取平臥位,將其頭向一側偏,并于6小時后變換體位為半臥位,盡量避免血流量過大,給鼻腔傷口造成壓力,從而使患者的頭痛及頭面部水腫癥狀得到緩解,將雙側鼻腔內的填充物取出,恢復平臥位。
1.2.4 病情觀測
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口腔內分泌物的量、色、質、味,著重留意患者的鼻腔內有無大量新鮮血液滲出,若其分泌物當中有大量鮮紅色血液,或患者的吞咽動作增加,應即刻報告主治醫生,并迅速采取科學合理的處理措施。對患者的一系列出血征兆引起高度警惕,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狀況,發現患者有頭痛、發熱、惡心、嘔吐、腦膜刺激等癥狀時,注意是否為顱內感染,并及時告知主治醫生,采取處理措施;及時檢查患者眼眶,及早發現是否有眼球突出、瘀血、充血等癥狀,必要時檢查視力。
1.2.5 鼻腔護理
及時清除鼻腔分泌物及血凝塊,保持鼻腔清潔、濕潤;鼻腔填充物在24~48小時內逐步取出,術后2~3天沖洗鼻竇,檢查有無膿血及淤血;可用呋麻滴鼻液減輕滴鼻,減輕水腫,改善通氣。
1.2.6 預后指導
囑患者禁用尖銳物或手挖鼻,注意保護鼻腔;術后遵醫囑定時、按量服藥,及時到醫院復診,做好鼻腔清潔工作,保持鼻腔濕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營養健康,少食油炸、辛辣刺激食品,避免上火引起鼻腔干燥,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加強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感冒;避免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若發生切口出血或鼻腔炎癥等癥狀,則應立即到醫院進行診治。
1.3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軟件spss18.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護理滿意度均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1)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7%,差異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2)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3%,高于對照組的73.3%,差異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3)鼻竇炎容易引發眼部、耳部、呼吸道、顱骨骨髓等部位的并發癥。經統計,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后,共有1例患者出現并發癥,發生率為3.3%,低于對照組的13.3%(4例)。
鼻竇炎主要是由細菌感染而誘發鼻炎,導致黏膜化膿、水腫。鼻腔與呼吸道相通,如治療不當,很容易引起致呼吸道感染等相關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引發顱眼肺的合并并發癥,致使患者視力下降,或因感染加重最終導致死亡[2]。鼻內窺鏡術是一種近年來新興的微創手術方式,通過電子內窺鏡的良好照明和配套的手術器械,在徹底清楚病變發生原因的基礎上盡量保證患者鼻竇、鼻腔的正常功能結構,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在鼻竇炎的治療上效果明顯,能夠最大程度減輕或緩解因手術帶給患者的不適感[3]。鼻內窺鏡術因手術創傷小、療效顯著、恢復快的顯著優勢,成為目前臨床上治療鼻竇炎最安全、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同時,鼻內窺鏡術能更好的促進鼻竇的生理功能恢復,且創傷性小,能有效預防外界致病菌,降低術后復發率[4]。據相關文獻報道[5],對行鼻內窺鏡術治療鼻竇炎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在提升治療效果與護理滿意度的同時,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配合良好的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抑郁、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提升患者預后恢復效果,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鼻內窺鏡術治療鼻竇炎是一個持續時間長的綜合治療過程,如僅僅依賴手術治療,很有可能導致術后恢復不良,易引發較多并發癥。因此,科學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手段尤為重要。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鼻竇炎患者行術前心理護理與術前準備,術后行體位護理、病情監測與鼻腔護理、出院指導等系統的護理干預措施,護理總有效率高達96.7%,護理滿意度為93.3%,并發癥發生率為3.3%。由此可見,為行鼻內窺鏡術的鼻竇炎患者于術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最大程度的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預后,提升康復效率與生活質量,為臨床鼻內窺鏡術后患者的護理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作者單位:新沂市中醫院)
[1]丁玲.鼻息肉患者鼻內窺鏡手術的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2,7(9):122-123.
[2]楊璐,張軍.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圍手術期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10):169-170.
[3]伍素英.鼻內窺鏡的臨床應用及術后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58-59.
[4]羅永明,崔慧玲.鼻內鏡鼻竇手術的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4):163-164
[5]高蓓.鼻內窺鏡手術病人的圍手術期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26(4):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