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敏
中醫護理在產后急性尿潴留中的應用
婁敏
目的:評價中醫護理在產后急性尿潴留管理的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對照研究,從2014年2月開始篩選產科自然分娩或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截止2016年5月,入選對象1704例,采用隨機數字表達法,按照2:1的比例進行分組,抽到3號的產婦561例入選觀察組,抽到1-2號的對象1143例入選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中醫護理。結果:觀察組產后首次排尿時間、膀胱殘余尿量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尿潴留、排尿不暢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護理可有效幫助產婦產后順利及早排尿。
分娩;產后護理;尿潴留;中醫護理
尿潴留是產后常見并發癥,發生率約為1%~5%[1]。產后尿潴留危害可大可小,有報道顯示其與產褥期感染、產后出血、產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關系密切,還影響母兒早接觸、早期泌乳,影響子代的生命健康。積極預防產后尿潴留,可使產婦及其子代獲益。在過去產科預防產后尿潴留一般措施是,基本的宣教,在指定的時間內,進行導尿,對于達到急性尿潴留的產婦,采用開塞露、生物反饋等方法,刺激排尿。這些措施效果并不理想。為進一步提高產后急性尿潴留的管理效果,醫院嘗試建立針對性的中醫護理方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對照研究,從2014年2月開始篩選產婦,以產科自然分娩或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無導尿標準,產后送入普通病房,無需ICU監護,無產后大出血等并發癥;②知情同意。截止2016年5月,入選對象1704例,年齡19~46歲,平均(27.0±3.1)歲。經產156例,其中有剖宮產術史72例。計劃性剖宮產410例、急診剖宮產與中轉剖宮產102例、自然分娩1192例。有妊娠合并癥22例,妊娠并發癥120例。新生兒送入NICU89例。采用隨機數字表達法,按照2:1的比例進行分組,抽到3號的產婦561例入選觀察組,抽到1-2號的對象1143例入選對照組,兩組對象年齡、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癥與并發癥、新生兒結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護理,針對產后尿潴留。預防措施:長期的宣教,產后的督促,對于臨近2h未排尿者,進行生物反饋刺激排尿,溫水沖洗外陰、尿道口,達到插管標準者,進行插管導尿。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針對產后急性尿潴留的中醫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包括:(1)經穴干預:①耳穴貼壓,出現排尿感、膀胱充盈患者,取耳穴、腎俞穴,以王不留行貼壓在穴位上,直至出現酸脹,10min按摩1次,每次1min;②推拿:若長期伴有便秘等腸道功能障礙,滯產中轉剖宮產,表現為腎氣虛證候者,進行膀胱經推拿,刺激膀胱、輸尿管,增強尿動力,同時晨籠解罩法點按腎盂、膀胱俞、肺俞、關元、下元、委中等腧穴;③普通對象,可由家屬揉拿足三里;④對于出現急性尿潴留者,推拿少陰腎經。(2)情志管理:評估產婦的喜、怒、憂、思、悲、驚、恐等情緒變化,預防不良的情志變化,及時發現父母情緒,注重有害情志宣泄,焦慮、驚恐等情緒多見于陰道流血、新生兒結局不良的產婦,需通過溝通等方法利于患者宣泄,同時重視引出有益的情志,愉悅患者的性情,產后產婦往往表現出氣血虛,應避免出現大喜大悲,有利于穩定血流動力學。(3)飲食與用藥管理:產后鼓勵進食利水滲濕、滋陰補腎藥食物,如山茱萸肉、桂枝等,對于出現尿潴留者,鼓勵多飲水,也可食用利尿食物,如薏苡仁,堿化尿液,或直接采用大蒜填塞肛門刺激排尿[3]。
1.3 觀察指標
產后此次排尿時間,首次排尿尿路,首次排尿后膀胱殘余尿量。尿潴留發生率,導尿管插管率,排尿不暢率。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Excel表記錄數據,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采用(±s)反映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方差后LDS-t檢驗,否則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采用n或%反映計數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或Fisher精確性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后首次排尿時間、膀胱殘余尿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排尿情況對比(±s)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排尿情況對比(±s)
注:與觀察組相比,*P<0.05。
觀察組尿潴留、排尿不暢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尿潴留、導尿管插管、排尿不暢發生情況對比[n(%)]
產后尿潴留發生機制尚未被完全闡明,可能與疼痛刺激、產后虛弱尿動力不足、心理障礙、麻醉、括約肌損傷、胃腸道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故,常規護理,主要采用心理誘導、督促等方法鼓勵排尿。中醫并無術后尿潴留病名,從證候來看應屬于屬于“癃閉證”范疇。中醫認為該癥與三焦、肺、脾、腎等臟器功能障礙導致的水道閉塞有關。對于產婦而言,分娩時間延長、失血、手術應激等會導致氣血虧虛、脾胃無力、腎氣不足、腎陽無力,從而導致排尿無力,瘀血滯氣充斥三焦,導致水停不前。采用中醫護理防治產后尿潴留,通過經穴干預、飲食、情志管理,控制不良情志,刺激調節臟腑功能,以利三焦,減輕膀胱、尿道水腫,從而利于排尿。現代醫學證實,經穴按摩等方法可刺激產生臟器反饋。本次研究證實,采用中醫護理的觀察組排尿更早、尿殘余量更少,從而降低尿潴留發生率,觀察組對象,排尿更為順暢。Meta分析也證實,針灸、穴位注射在術后尿潴留防治中的作用[4-5]。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可有效幫助產婦產后順利及早排尿。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中醫院產科)
[1]金錫御,宋波.排尿功能障礙的病理生理與分類: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244-1245.
[2]韓小妹,章偉鋒.中醫護理輔助預防骨科術后急性尿潴留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6,48(2):200-202.
[3]劉雪梅.大蒜聯合開塞露治療產后尿潴留86例臨床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12):2947-2948.
[4]過靈香,張泓.針灸治療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5,21(23):90-93.
[5]鄒丹,吳逢波,徐珽,等.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對比肌肉注射治療術后尿潴留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藥房,2014,25(16):1490-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