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惠
鎮痛分娩對母嬰的影響分析
李純惠
本文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的90例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對鎮痛分娩與無鎮痛分娩的產婦分娩方式、產程時間、產后出血、疼痛評分、新生兒出生情況對母嬰的影響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鎮痛分娩的剖宮產率明顯較低、VAS明顯降低,但第一產程明顯短于無鎮痛分娩;鎮痛分娩不影響產婦的生命體征、產后出血及新生兒Apger評分。產婦應用鎮痛分娩可有效提高順產率、降低剖宮產率、減輕產婦疼痛、可提高產婦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鎮痛分娩;母嬰結局;影響因素
分娩疼痛是分娩過程中正常的生理現象,而這種疼痛僅次于燒灼感,是女性經歷最嚴重的疼痛。隨著醫學的發展,愛嬰行動的倡導打破了“無痛分娩”的傳統觀念?,F人們生活水平均提高,產婦對分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硬膜外麻醉鎮痛分娩是一種較為有效和安全的鎮痛分娩方法,不僅能減輕或消除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緊張、恐懼和痛苦,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母體兒茶酚胺類物質的分泌,改變子宮血流,防止一些胎兒并發癥的發生[1]。目前已成為產婦和醫務人員普遍采用的方法,使得產婦能夠在輕松的狀態下完成整個分娩的過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分娩的90例產婦,均為單胎頭位足月臨產,產前檢查胎兒無明顯異常,產婦沒有嚴重生理疾病、精神疾病、以及相關的麻醉和順產禁忌。鎮痛組45例(觀察組),無鎮痛分娩組45例(對照組)。兩組在年齡、身高、體重、孕周、胎兒大小方面均相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當鎮痛組產婦進入第一產程,宮口開大至3cm 時,于L1-2 或L2-3行硬膜外穿刺,向頭端置硬膜外導管3-4cm,由硬膜外導管注入1%利多卡因3ml 觀察5min,無蛛網膜下腔阻滯及局麻藥血管毒性反應征象后,再注入0.12%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1μg/ml)的鎮痛液建立鎮痛平面,達T10為滿意。并將硬膜外鎮痛泵接硬膜外導管,使用劑量根據產婦感受及宮縮情況,由麻醉師進行個體化調試。宮口開全后停止給藥,待胎兒娩出后即拔管。幫助孕婦側臥,予吸氧、監護,觀察孕婦血壓、脈搏、呼吸、宮縮和胎心等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 2檢驗,以P<O.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的情況比較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見表1。通過對分娩方式進行比較,觀察組剖宮產率、陰道順產、縮宮素使用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n(%)]

2.2 兩組產婦產程的情況比較
兩組產婦產程情況比較見表2。通過對產婦產程進行比較,觀察組第一產程時間明顯縮短,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第二產程兩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
表2 兩組產婦產程的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產婦產程的情況比較(±s)
2.3 分娩疼痛緩解情況
兩組分娩疼痛緩解情況見表3。觀察組疼痛緩解情況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鎮痛分娩緩解VAS評分情況
2.4 對胎兒、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的影響
觀察組產程中胎兒窘迫3例,對照組胎兒窘迫6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Apger評分總分<8分者2例,觀察組3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產后出血5例,觀察組4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自然分娩時出現的劇烈疼痛能改變神經內分泌反應,從而使產婦發生血管收縮、胎盤血流減少、宮口擴張緩慢、產程延長、酸中毒等[2],母體的這些變化可造成胎兒窘迫、窒息、死亡等不良后果。對產婦進行硬膜外麻醉措施,減少產婦酸中毒的可能性、減少了子宮不規則收縮、改善了子宮和宮頸的血液供應、減少了宮頸水腫的發生,可為產婦及其胎兒創立一個相對穩定的內外環境[3]。大多數產婦因難以忍受產痛,而選擇剖宮產手術。分娩鎮痛的標準應為最大限度地降低母嬰安全、健康和分娩過程的影響,安全可靠并見效快且易于給藥,產婦分娩過程處于清醒的狀態能積極參與和配合分娩等幾點要求[4]。本文資料顯示,觀察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良好的鎮痛效果,緩解了產婦的疼痛及不良情緒,減少了非醫學指針的剖宮產,從而降低了剖宮產率。
鎮痛分娩多數是通過麻醉藥物對產婦的痛覺神經進行阻止,能主動配合分娩全過程,從而避免分娩過程對產婦及胎兒帶來不良影響[5],觀察組第一產程明顯短于對照組,主要原因可能為藥物阻斷了L1-4以及S2-4的運動神經,使子宮頸、盆腔肌肉、及陰道的肌張力減弱或者消失,致宮頸迅速擴張,加速胎頭下降[6],使第一產程明顯縮短;因宮口開全后停藥,故第二產程時間在兩組無差異。要注意的是腰部椎管內阻滯均可抑制Fergusion反射,從而導致內源性催產素分泌減少,但當給予外源性催產素時,子宮收縮很快恢復。在本研究中,鎮痛組縮宮素使用率高于對照組,分娩時通過添加外源性催產素可消除這一因鎮痛帶來的不良影響[7]。
綜上所述,產婦應用鎮痛分娩,在確保母嬰的安全的同時,縮短產程、有效提高順產率、減輕產婦疼痛、可提高產婦的滿意度,是提高產科質量的關鍵。
(作者單位:重慶市江北區解放軍三二四醫院婦產科)
[1]趙曉勝,徐晨.候紅艷.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的效果評價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8):121.
[2]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85.
[3]農慧園.鎮痛分娩的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3,2(26):163.
[4]張波.80例孕婦實施硬膜外麻醉鎮痛分娩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2014(12):19-20.
[5]張利華,王芬,湯春梅,等. 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的臨床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 2015(18):2849-2850.
[6]柳金鳳,周厚菊.連續硬膜外麻醉分娩鎮痛35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1):34-35.
[7]胡祖榮,陳祥南,賈杰,等.腰硬聯合阻滯分娩鎮痛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9,29(2):350-351.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analgesia labor on mother and infant
Li Chunhu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e 324 Hospital of PLA,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400000)
90 pregnant women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labor analgesia and non analgesia delivery of maternal mode of delivery, labor time, postpartum hemorrhage, pain score and birth on maternal and child effec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bor analgesia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V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labor analgesia; labor analgesia does not affect maternal vital signs,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neonatal Apger score. The application of maternal labor analges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ate of vaginal delivery, reduce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reduce maternal pain, improve maternal satisfaction, worthy of promotion.
analgesic delivery; maternal and infant outcomes; influencing fa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