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杰
94例危重患者抗生素相關性腸炎對照治療的臨床研究
●趙麗杰
目的:針對在臨床當中對危重型疾病患者出現抗生素相關腸炎(即AAC)治療方式以及具體效果展開對照分析。方法:隨機擇取我院在2014 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間接診的AAC患者94名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成1組和2組兩組,對2組患者行以萬古霉素口服治療,對1組行以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以及萬古霉素進行治療干預。對照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做以統計。結果:經過治療干預,1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7.87%,2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5.1%,兩組對比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另外,在不良反應以及復發概率上,2組要明顯高于1組,P<0.05,有統計學上的意義。結論:在臨床當中對危重型疾病患者出現抗生素相關腸炎進行治療,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以及萬古霉素的方式比較有效,能夠提升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
抗生素相關腸炎; 危重患者;治療方式;效果研究
在醫學臨床當中由于大量使用廣譜抗菌類藥物,導致抗生素相關性腸炎(即AAC,下文以此代稱)的發生頻率逐年升高[1]。AAC是一種急性、壞死性的炎癥反應,同時會在壞死黏膜表面形成偽膜,不利于診斷。伴隨著臨床逐漸開始強調對抗生素類藥物的合理使用,AAC也引起了醫學專家的重視[2]。在本文當中,將針對100名患有AAC的患者行以對照觀察,以期獲得良好的治療方式,如下所述。
1.1 一般資料
隨機擇取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間接診的AAC患者94名作為觀察對象,均經過臨床確診。將其按照隨機的方式分成1組和2組兩組(n=47),1組當中包括27名男性患者以及20名女性患者,年齡都在18歲到80歲之間,平均數是(48.83±3.54)歲;2組當中包括25名男性患者以及22名女性患者,年齡都在18歲到81歲之間,平均數是(48.91±3.26)歲。兩組患者在臨床一般資料上均不具備明顯的差異,可以進行對照分析。
1.2 方法
首先在兩組患者確診之后立刻停止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同時調節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積極行以基礎性的治療以及對癥處理等,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需要加以行營養支持干預。
對1組行以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以及萬古霉素進行治療干預,前者每次服用2克(約4片),每天服藥三次;同時服用萬古霉素,每次0.125克,每天服藥4次。
對2組患者行以萬古霉素口服治療,每天服用四次,每次0.125克。
服藥時間持續7天,將其作為一個治療周期,一共持續兩個治療周期。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照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做以統計。治療效果衡量標準如下:(1)治療有效:患者的大便次數以及大便性狀都恢復正常狀態,且臨床癥狀基本都消失,經過大便常規檢測正常,沒有復發情況發生;(2)有所緩解:患者的大便次數以及性狀都接近正常狀態,偶爾出現腹部疼痛、發脹等,常規檢測正常;(3)治療無效:經過用藥越7天到10天,各項癥狀沒有明顯的好轉,且腹瀉的次數和性狀的改善不甚明顯,存在腹部疼痛以及腹部脹痛等。整體有效率為有效率和緩解率的總和。
1.4 統計學方法
結合數據類型,選擇統計學軟件包SPSS19.0對涉及到的數據進行處理,針對計數資料選擇(n,%)來表示,并行以卡方進行檢驗;針對計量資料選擇(±s)來表示,并行以t進行檢驗。
經過治療干預,1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7.87%,2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5.1%,兩組對比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另外,在不良反應以及復發概率上,2組要明顯高于1組,P<0.05,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具體數據參照下表(表1、2):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對照分析表(例數/%)
表2 2組患者的治療時間以及復發概率、不良反應對照分析(例數/%,±s)

表2 2組患者的治療時間以及復發概率、不良反應對照分析(例數/%,±s)
(注:三組數據對比,均呈現P<0.05。)
組名治愈時間復發概率不良反應概率1組3.25±1.511(2.13%)1(2.13%)2組5.94±2.517(14.90%)12(25.53%)T/卡方值6.2954.91810.801 P值0.0000.0260.001
在本次針對AAC進行治療展開的研究分析當中,經過治療干預,1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7.87%,2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5.1%,兩組對比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另外,在不良反應以及復發概率上,2組要明顯高于1組,P<0.05,有統計學上的意義。這一研究成果說明,在臨床當中對危重型疾病患者出現抗生素相關腸炎進行治療,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以及萬古霉素的方式比較有效,且安全穩定。這一研究成果也在郭峻氚、肖東[3]的著作當中得以證實,說明可靠。
就臨床調查來看,除了萬古霉素之外,基本上全部抗生素類藥物都有一定引起AAC的隱患。對于在ICU當中接受重癥監護的患者,用藥大多使用廣譜康生物類藥物,同時聯用一些其他的抗生素類藥物,相對來說,犧牲腸道也是不可避免的[4]。相對的,大部分情況下AAC都發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后的5天到10天左右,在此期間需要充分地重視對細菌進行耐藥性檢測,特別是結合實際情況,避免抗生素的濫用和誤用等,才能從根本上降低發生AAC的概率。
綜上所述,在臨床當中對危重型疾病患者出現抗生素相關腸炎進行治療,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以及萬古霉素的方式比較有效,能夠提升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
(作者單位:雞西市恒山區人民醫院)
[1]蔣湘翔.危重癥患者并發抗生素相關性腸炎48例臨床治療探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07(09):111-111.
[2]徐丹斌,郭峻氚.危重癥患者并發抗生素相關性腸炎51例臨床分析[J].西部醫學,2012,24(11):2161-2162.
[3]郭峻氚,肖東.94例危重患者抗生素相關性腸炎對照治療的臨床研究[J].新疆醫學,2014,44(06):42-44.
[4]陳君,王輝,潘向東.危重病患者抗生素相關性腸炎臨床特征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01):133-135.
趙麗杰,中級,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