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芳
檢驗質量在臨床生化檢驗前過程的影響分析
●劉明芳
目的:探討檢驗質量對臨床生化檢驗前過程的影響,對其有效研究。方法:選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間來我院接受生化檢驗的97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n=49,檢驗前過程分析后再進行生化檢驗)和對照組(n=48,未進行檢驗前過程分析直接進行生化檢驗)。結果:觀察組患者生化檢驗結果發生偏差和失誤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X2=8.022,P<0.05)。。結論:生化檢驗前過程分析可有效提高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要求臨床應加大對這一過程的重視力度。
檢驗質量;臨床;生化檢驗;前過程;影響
在當前臨床中,無論對于診斷疾病還是治療疾病,都需要以生化檢驗為依據。生化檢驗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醫生對患者的病情做進一步的了解,有效降低誤診率[1]。檢驗前過程屬于質量控制工作中最薄弱的緩解,但是當前臨床中該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完善,本研究探討檢驗質量對臨床生化檢驗前過程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間來我院接受生化檢驗的97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8例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在15—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73±1.64)歲,病程在2—10d之間,平均病程為(5.46±1.15)月。觀察組49例患者,男性35例,女性14例,年齡在18—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75±1.91)歲,病程在1—11d,平均病程為(5.05±1.04)d。給予2組研究對象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并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生化檢驗過程中,均未進行檢驗前過程分析,均直接接受生化檢驗,觀察組患者均接受檢驗前過程分析,然后再做生化檢驗。生化檢驗前過程分析主要包括:采取生化檢驗標本,采集后將標本保存并送檢,對溶血檢驗標本進行處理,患者生理因素所造成的影響。對比組間生化檢驗結果出現的偏差及失誤情況,分析并總結生化檢驗前過程分析的影響因素。
1.3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統計數據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X2)檢驗,計量資料以(±s)形式表式,采用(t)檢驗,如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組間生化檢驗結果出現偏差及失誤的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生化檢驗結果發生偏差和失誤的幾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X2=8.022,P<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生化檢驗結果中出現的偏差及失誤情況對比[n(%)]
2.2 影響臨床生化檢驗前過程分析的因素分析
臨床生化檢驗前過程分析對檢驗質量造成影響的因素有患者生理因素、飲食因素、標本因素、藥物因素、儀器因素等等。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的生物學及醫學水平顯著提高,在對患者進行臨床病情的判斷及療效確定過程中,臨床檢驗結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臨床檢驗指標的結果可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有效的依據[2]。患者臨床用藥治療在不同程度上會影響生化檢驗的結果,但是其中各項因素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復雜性,與機體物質分泌、藥物成分等情況均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藥物組成的成分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生化檢驗的結果,藥物藥理作用會對機體生理及新陳代謝產生相應的影響[3]。
臨床生化檢驗前過程分析對檢驗質量造成影響呢的因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1)患者生理因素。接受生化檢驗的患者生理因素存在著差異,包括年齡、日常生活習慣等,要求患者保持平靜時采集標本,坐姿不同也會影響檢驗結果。(2)飲食因素。食物可引起肌酸激酶、葡萄糖、甘油三酯等水平升高,要求生化檢驗前12小時禁食。(3)藥物因素。一般服用藥物后機體會發生一系列的反應,顯然血清及某些成分會受到相應的干擾。(4)標本因素。標本采集的方法、時間、患者體位均可對生化檢驗結果造成不同的影響,隨著標本采集時間的差異,血液的成分會發生相應的改變。(5)儀器因素。生化檢驗儀器設備工作狀態直接影響檢驗結果,要求定期保養及維護檢驗儀器[4]。
綜上所述,臨床進行生化檢驗前過程分析,有效提高生化檢驗結果的可信度,臨床工作中應該高度重度臨床生化檢驗前過程分析的工作,確保生化檢驗結果準確。
(作者單位:重慶市忠縣中醫院)
[1]譙娟,馮濤倩,鄧華,田丹.探討溶血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25(11):325-326.
[2]姚興化,楊京哲,邢方亮.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防預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3(48):112-116.
[3]龔正.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預防措施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0(03):406-407.
[4]鄭楚.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21(9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