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市教育局 劉寶玉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黃驊市教育局 劉寶玉
局長規劃
前言:新課程改革以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創造性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對于區域課堂教學改革來說,絕非只是發動教師和學生,要做的工作更不僅僅局限于教室之中,它需要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整體布局,統籌謀劃,機制保障,科學推進。正是遵循這一宗旨,黃驊市中小學在課堂教學改革之路上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市持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在教育局統籌謀劃下,各學校堅定信心,努力探索,在機制研究、制度跟進、教研促進、業務提升等方面協調一致,齊頭并進,不僅有效提高了教師專業水平,也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課堂教學改革效果初步達成。
2011年3月我們印發了“關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工作機制”,具體包括局長聽課制、教學質量首責制、常規管理監控制、業務指導訂單制、教研人員基地制、評選工作關聯制、教師末位整改制和縱向進步獎勵制八項工作機制。旨在切實形成“聚精會神抓教學,全力以赴提質量”的合力,全力構建一套從上至下、齊抓教學的高效教學工作機制。
八項機制的落實,首先,形成了教育系統全員抓教學的局面。從教育局到全市各學校,都將教學工作牢牢刻在心里、抓在手中。其次,將教學工作與學校教師的自身利益掛鉤。教學工作的好壞先看態度,再看效果,特別是通過對比看有沒有進步,讓全市教育者在內心產生一種良性的壓力感,切實激發全力抓教學、提質量的積極性和緊迫性。第三,加大了對基層學校教學工作的視導引領力度。進一步加強教研室、電儀站及教師進修學校“三位一體”平臺的教研功能和視導功能建設,現已整合為教師發展中心,將服務陣地前移,切實做到點面結合、按需指導、力求實效,從而進一步規范學校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效率,并推動教科研工作與教學實踐工作實現“無縫對接”。
為了讓學校領導重視課改,教育局在對學校領導班子的考核任用中,明確提出以課堂改革配班子的指導思想,采取“三年一聘,一年兩考,適當調整”的干部聘用考核辦法,鮮明的導向和嚴格的考核動力,激發了領導班子的危機感和責任感。
為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有效、科學推進,我們先后制訂了一系列相關制度。2012年3月,我們制訂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本著“先試點,再推廣”的原則,確定21所學校為首批課改試點校,率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這個方案,對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四個任務目標,即優化學生學習方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探索課堂教學模式和提高校本研修水平;六項基本原則,即主體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實效性原則、前瞻性原則、創新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以及七種方法策略,包括實行集體備課、重視實踐反思、開展專題研討、進行專業引領、組織教學競賽、優化評價體系和深化科學研究。
2013年10月,又制訂了“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在試點基礎上,全市中小學要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2015年1月,“建立課堂教學改革基地學校的實施方案”出臺,創建“課堂教學改革基地學校”,要求學校建立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團隊,在全市范圍內選拔85名優秀教師成立“名師工作室”,形成“一體兩翼”的課改推進模式,深入開展課堂改革探索。
為更好解決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困惑,我們積極探索創新教研模式,充分發揮教研部門的指導、服務和管理功能,主要表現在:
1.訂單服務——個性化與針對性相統一。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找出課改中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給教研部門下“訂單”,讓教研員的指導有的放矢。訂單教研包括課例研討、專題培訓、送課下鄉、全市性教研活動等四種形式。訂單教研讓教研員的工作重心下移,將原本自上而下的攤派型、檢查型教研轉變為自下而上的需求型、自愿型教研模式,增強了教研的針對性。
2.互助研修——多樣化與實效性相統一。首先是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各學校開展的校本研修活動豐富多彩,教研員都要積極參與,引導教師從理念改變,到實踐改變。其次,實行聯片教研。根據鄉鎮學校數量多、規模小的特點,將全市97所鄉鎮中小學校分成31個教研互助體。第三,推行中小學教研一體化。此舉著眼于中小學教學銜接,是“小學、初中、高中教學接力跑”思想的重要體現,旨在以教研互動促進中小學教師的交流,實現教學方法及內容上的無縫銜接。
3.網絡教研——信息化與開放性相統一。首先,在市教研室博客發布教研活動通知,反饋全市教學教研工作動態,發表教學教研理念的文章,為全市一線教師提供教學教研工作交流服務。其次,創建教研QQ群。分三類,分別是針對日常教學工作的綜合性QQ群,分學段分學科的QQ群和針對具體活動的QQ群。第三,借力“三通工程”項目。開展的優質課展示、課例點評、經驗交流、專題培訓、專家講座等教研活動都利用這一平臺在城域網內進行同步直播。直播錄像及相關資料保留在教育云平臺上,供教師隨時學習使用。網絡教研還與教育局網站、微信等信息化平臺相互補充,形成了覆蓋面廣、信息量大、開放性強的新型教研平臺。
1.學習培訓,提高能力。通過開展觀摩研討、外出考察、專家講座、名師授課等活動,邀請10余位專家來到黃驊,為全市干部教師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不同領域進行課改講座或上示范課。組織優秀教師到全國課改名校實地學習,廣大干部教師從全國課堂教學改革成功的典型案例中,感受課改魅力,學習先進經驗。
2.教研活動,突出主題。組織以課改為主題的教學比賽、校長論壇、教壇新秀風采展示、教學工作現場會等教研活動,加強對課改內在規律的研究,探尋理論依據,提高新課改的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體驗本地學生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煥發出的生機與活力,消除顧慮,學習先進,落實行動。
3.共同發力,引領方向。教育局相關科室統一思想認識,開展的校長培訓、教師培訓、繼續教育、教學競賽、技術服務、教研指導、考核評價、評選先進等所有與教學相關的活動,都統一課改理念,多管齊下,齊抓共管。在各類送課下鄉、校本研修、評課議課、教學評估等活動中,深入一線引領課改理念,指導完善課改模式,激發廣大教師的課改積極性,把課改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的具體行動,讓課堂成為展示教師課改成果的創新實踐平臺。
我市的課改,從行政強力推動到自發積極行動,從星星點點到春色滿園,從呆板無味的課堂到活力四射的師生舞臺,從死讀書、讀死書的場所到豐富多彩、歡聲笑語的校園。
目前,已經呈現出爭當課改名校、爭做課改名師的局面。學院路小學的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效果顯著;實驗小學創建的網上聽課評課系統既新穎又實用。

集體研課

課改展示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市教育一改陳舊教育理念指導下的不理想狀況,在課堂教學改革領域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校風、教風、學風煥然一新。這些深刻的變化,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堅持課堂教學改革的信念,也印證了我們要實現學生“全體發展、全面發展、自主發展、終身發展”目標的正確性,今后,我們將會更加努力的充實自己,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