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經濟組織:精準扶貧的重要支撐力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逾7億人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中國式扶貧”道路對人類減貧事業貢獻巨大。與過去相比,貧困面大幅縮小了,但現在面對的是那些底子最薄、條件最差、難度最大的“硬骨頭”。
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節點不斷迫近,扶貧工作進入了攻堅拔寨的沖刺期,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可謂形勢逼人、任務艱巨。
我們要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截至去年底,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絕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
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其中易地搬遷脫貧200萬人以上,繼續推進貧困農戶危房改造;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長43.4%;在貧困縣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支持就業創業;解決好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增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發展能力;國家各項惠民政策和民生項目,要向貧困地區傾斜;深入開展定點扶貧、東西協作扶貧,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扶貧脫貧是硬任務,各級政府已經立下軍令狀,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在2016年要大力開展特色產業精準扶貧。立足貧困地區優勢特色產業,通過領辦專業合作社、發展規模化種養等方式,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特別是對建檔立卡的貧困農戶,要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精準服務。實施電商扶貧行動計劃,幫助貧困地區特色優質農產品賣出去,努力擔當政府扶貧工作的載體,促進產業的發展。”
案例
近年來,全國最大合作經濟組織——供銷合作社系統在如何扶貧上進行了很多的探索。山東省作為綜合改革的試點省份之一,在扶貧工作上也走在了前列。在2016年2月,山東省供銷合作社下發了《關于全面參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系統“服務規模化+農民組織化”的優勢,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納入“村社共建”體系,以“合作社+貧困戶”為主要方式,通過利益聯結、定向幫扶、就業安置、創業扶持等途徑,增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