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圣(江蘇省海安縣大公鎮教育中心):看到這篇專訪我不禁聯想起20世紀90年代旨在改變學校教學硬件的達標及現代化建設工程。那時我們出去參觀示范校,但越走越沒信心,原因是感覺差距太大,憑眼前的實力怎么也達不到。其實后來的經驗告訴我們,不管差距多大,我們都要盡力動起來,哪怕是小步慢走,最終也能有所成就?!艾F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梁”。為了順應時代,脫胎“教育+互聯網”進入“互聯網+教育”,關鍵是在現有基礎上想盡辦法盡快“行動”起來。
@鄭青云(湖北省丹江口市龍山中學):在網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他們更依賴網絡,更習慣于碎片化的學習。作為教師應該創造一個什么樣的智慧課堂呢?一是課堂形態多樣化。一張網、一個移動終端,形態各異的課堂、名校課堂、名師課堂任學生挑選。二是課堂內容游戲化。上課時,學生完全置身于一個游戲場景,不同的知識點融入游戲,闖關、協作、互動。三是課堂管理數據化。評作業、改卷子、算分數將智能化,學生的特點、情況也會被大數據快速細致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