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玲
摘 要:如何才能讓學生把所見所聞用書面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教師可從幾點入手:以課文為案例,找準結合點;指導課外閱讀,養成積累的好習慣;加強作文時的臨場指導;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案例學習;課外閱讀;謀篇布局
作文就是完整地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親身經歷的,圍繞一個中心,按一定順序,用文字表達出來。它是學生思想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具體表現。但是如何才能讓學生把所見所聞用書面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呢?這就要求教師培養學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
一、以課文為案例,找準結合點
教師充分把握和利用課文教學的機會,將作文教學貫穿在課文教學中。學習課文中語言描寫的方法,掌握文章思路的結構模式,領會文章的立意方法。例如,學習《桂林山水》一課,讓學生運用比喻、排比、擬人、對比等方法把句子寫具體,使文章內容形象生動。如果長期堅持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相結合,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可以基本上掌握描寫的方法和常見的文章結構模式。
二、指導課外閱讀,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認真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可以豐富詞匯,扎實字、詞、句的基本知識,還可以模仿作者獨特的寫作思路。如練習寫人的文章前,有目的地布置學生從看過的文章中摘錄“××地說”的句式,結果有學生按說話的語氣、動作、神態等方面分類摘抄了幾十句,為寫好人物的語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臨場指導,培養謀篇布局的關鍵能力
1.指導審題。在學生基本理解一般審題要求基礎上,還可啟發他們鉆研題目,弄清有哪些沒有明確要求和限制的方面,從而為文章的題材來源和構思拓寬路子,增加思維的靈活性。如“我的同桌”,學生首先要弄清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用第一人稱寫與我有關聯的,在我生活范圍中的事。在這個基礎上,可引導學生進一步弄清題目中沒加限制的方面。如中心思想沒加限制,可寫同桌的好習慣、好思想、好品行,也可寫同桌的不良行為。
2.指導立意。首先要求學生的作文中心要明確,其次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確定中心,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如有次一位干部去制止不守紀律的同學,因那位同學不聽招呼就用教棍敲了他一下,結果兩人大打出手。有幾位“三好”學生害怕傷到自己站得遠遠的,而一位成績較差的同學因上前勸架挨了一拳。圍繞這件事,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立意,用中心思想命題,出現了“這算真正的三好生嗎”“一個熱愛集體的同學”“這樣的工作方法對嗎”等多種立意。
3.指導選材、分清主次。作文前一天,讓學生根據作文要求選三個以上材料,注明每個材料詳寫、略寫的內容交給老師看,選擇一個比較“真實、新穎、獨特”的材料。慢慢地,學生就能從多方面去考慮材料,擇優錄取。
4.指導組材。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了解安排文章基本結構的方法。作文時復習有關的方法,讓學生選擇合適的結構組材。
四、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學生在修改自己作文或他人作文時,就要從遣詞造句、謀篇布局上去考慮。當學生起初沒有修改習慣時,先由教師統一用符號批改,然后讓學生根據符號標記一一訂正修改。一段時間后,讓學生用另一種顏色的筆在草稿上修改,再上交。教師在講評課上告訴學生自改得法與否,如何改得更好。學生有一定自改經驗后,教師抽閱上、中、下各幾篇,找出共同性問題講評,接著讓學生相互修改。
如果老師能扎扎實實抓好上面的教學,那么學生就不會對作文望而生畏了。學生將會越來越喜歡作文,作文能力也會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重慶市忠縣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