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秀碧
在《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互相配合,攜手共進,并明確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們應當重視與家長進行協調合作,搭建起家園共育的橋梁,共同承擔教育幼兒的任務。傳統上我們與家長的交流,一般都通過家訪、家長會和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進行交流,向家長說明一些近階段的教學計劃,讓家長對幼兒園的工作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但卻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他們有著不同的家庭環境,他們的家長也有著不同的文化層次。讓每一個家長了解幼兒園,幼兒園也要知道家長的教育需求,從而進行指導,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此,我們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家園合作,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方法開展家長工作,讓家長和幼兒園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教育。
一、巧用家長資源——家長“老師”進課堂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經常借助家長的不同職業、特長、愛好等資源來幫助我對幼兒進行教學,豐富幼兒園的教育資源。每一位家長都有各自的優勢、強項,我們要學會充分利用家長的這些優勢,讓家長可以在教學中充當教師的角色,與教師形成優勢互補,以提升教學力量。例如,我組織了一場“我請爸媽當老師”的活動。首先我先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了解每位家長的職業、興趣、特長,以及愿意給幼兒們上一堂什么樣的課。然后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請家長給幼兒們上課。亮亮的爸爸是一名警察,我們請他為幼兒們講《警察抓小偷》的故事,他講起課來有聲有色,還讓幼兒們在故事中充當不同的角色,幼兒們在玩的同時,還學到了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班級中另一位幼兒明明的家長是一名醫生,我們邀請他來給幼兒上了一節有關接種疫苗的課,讓幼兒了解到從小就接種疫苗的好處,明明爸爸還精心準備了一些相關的圖片,讓幼兒能對打針不再那么害怕,積極主動地去接種疫苗。通過組織“我請爸媽當老師”的這個主題活動,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增長了幼兒的見識,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家長們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增強了家長的主人翁意識,也讓家長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使得家長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幼兒園教學活動,搭建起家園合作的橋梁。
二、真心與家長溝通——目標一致育英才
在我任教的班級中有一位小男生濤濤,他十分聰明可愛,但是他的媽媽在和我交流的時候,她說不知道為什么,在生活中的他非常的自私,不管是什么東西,只要是他喜歡的,就一定要得到它,哪怕這個東西是別人的,也要占為己有,濤濤的媽媽自從發現這件事后,便經常對濤濤進行教育,但是效果都不怎么好,現在她都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可以讓濤濤做出改變,針對家長提出的情況,我認真地觀察了一段時間,結果確實像他媽媽說的那樣,于是我通過上網查找了一些相關的資料,然后再找他媽媽,給她分析了濤濤這個年齡段的特征:以自我為中心。不論發生什么事情,總是以自己為重,特別是在小班時期這種情況更加普遍,因此不要認為這是幼兒的品格不好,更不要刻意的指正幼兒的缺點,這樣可能會適得其反,而是應當好好引導,并且及時糾正,相信幼兒會很快改掉這個壞習慣的。同時,我也把自己在網上找到的一些小班幼兒年齡特征的資料給他媽媽,讓她可以更加了解濤濤這個年齡段的性格特點;其次,我通過了解濤濤在家中的情況,知道了濤濤在家里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的,而老人對濤濤十分寵愛,有什么好東西總是先想到濤濤,對于濤濤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老人對于濤濤過分的寵愛和無條件的滿足,導致濤濤自私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還有由于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沒有集體生活的經歷,沒有同伴交往的經驗,也沒有得到“相互謙讓”的教育,因此對于別人的疼愛都會覺得理所當然,覺得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要是自己的,對于濤濤爺爺奶奶對濤濤太過于溺愛的現象,我找到了他們,對他們講明了對孩子的太過溺愛對他們的成長不利,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希望二老可以能配合濤濤的父母一起糾正孩子的壞習慣。經過了幾個月之后,濤濤的表現比以前好了許多,也改掉了自私的壞習慣。
三、開展親子活動——攜手同樂共促進
為了讓家長更加了解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我們還在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并邀請幼兒的家長參與其中,例如,在中秋的時候,我們會組織“家園同樂慶中秋聯歡會”,并要求每位家長必須和幼兒共同上臺表演節目或者一起玩游戲,活動得到了許多家長的認可,幼兒也樂在其中。另外,我們還在教學的過程中組織了一些主題活動。如《美麗的秋天》主題活動中,通我們邀請家長參與其中,讓家長與幼兒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秋天,如用相機將秋天照下來、拿畫筆將秋天畫下來等等。活動不僅讓家長了解了幼兒在這段學習的成果,也給了幼兒在活動中展現自我的機會。我還會根據家長不同的工作、文化背景等讓家長進入到課堂之中,直接與幼兒進行交流。例如有的幼兒有喜歡咬手指的不良習慣,我便把在醫院工作的家長請到課堂上來講解,讓幼兒能了解到咬手指是一件不衛生的事,會影響到身體健康,這樣不僅能讓幼兒改掉原來的壞習慣,也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教學之中,能更加了解幼兒園的教學。
總而言之,家園共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幼兒園要巧妙利用家長資源,真心和家長溝通,讓廣大家長走進幼兒園,參與幼兒園各種活動,和幼兒園取得一致目標,共同幫助幼兒茁壯成長。
【本文系德化縣育英幼兒園之福建教育學院2015年基礎教育研究立項課題“《指南》背景下‘家園共育有效策略的實踐研究”階段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YYB—20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