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摘 要】 本文主要解決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探究性學習的問題,如何讓學生也把這門學科當成正科認真來上呢?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的活力,那就是探究實驗課,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歷,淺談多年來的生物教學經驗。
【關鍵詞】 生物教學;探究實驗課;初中生物;課堂氣氛
課改至今已有十幾年了,課改就是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等能力,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那么面對新課改的挑戰,如何讓我們的初中生物課堂真正地活起來呢?
一、認真備課,做好前期準備
初中生物是以陳述概念為主的一門學科,它主要選取了比較淺顯易懂學生能夠接受的生物學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回答“是什么”這些簡單的陳述性知識。因此,初中生物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感性認識與社會、生活經驗的依賴性很強,那些缺乏必要的感性認知能力的學生在學習初中生物時會遇到很大困難,往往導致機械學習。所以教師就更要有針對性地備好課,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分析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預期準備工作,每個探究實驗盡量制定好符合學情、特別是要符合本地實情的目標。只有這樣,你的課備好了,內容充實了,又切合生活實際了,自然而然會略勝一籌。然后就是讓學生對你的這節課感興趣,并不是說你把課備好了,去上課,學生就一定會感興趣,關鍵還是要看你上課的方式方法。可以配合一些肢體語言,添加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加上一些小笑話,有條件也可以搞一些小活動來緩解課堂氣氛。這樣,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那些枯燥乏味的課本,興趣自然會提起來,有了興趣再讓他們學習就輕松多了。
二、尊重個體,關注學生發展
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是當下課堂教學中提得最多的口號。如何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聽”會的,而是靠“做”會的,在新課導入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多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葉圣陶先生曾說:“上課,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是一味地聽講;在老師是指導和糾正,不是一味的講解”。因此要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盡量地把時間還給學生。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答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師寫出。差的教師只教生物知識,好一點的生物教師教生物學習方法,最好的教師提供學習資源。只有正確把握生物教學的特點,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人格,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生物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三、營造氛圍,注重實踐操作
上生物課,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要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離不開寬松的課堂氣氛。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過今年的研修培訓,使我深刻體會到:學生在和諧、愉悅的環境下學習積極性高、創造力強、思想活躍;相反在沉悶、壓抑的環境下則受到束縛。因此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環境是上好每一節課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寬松的課堂氣氛應該是循循善誘,提倡思考,精心設疑,引導討論,互相尊重,融洽情感,嚴謹治學,松而不亂的教學狀態。如何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有經驗的教師常以各種幽默的方式開始每一堂課,始終是以愉悅的心情上課,而不是古板著臉,毫無激情或讓學生見了就大氣不敢出的凌人之勢。對待學生應是用鼓勵、友善、真誠的目光,這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就易于溝通、易于互動、易于激發其創新精神的思維。前蘇聯教育家斯維洛夫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趣味性的語言極富魅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學生的興趣,并使課堂氣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亂、嚴而不死。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也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與教材有關的游戲、成語、詩詞、順口溜、民間諺語、俗語、當地方言、群眾口語、歇后語、術語等引入課堂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于理解,從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課,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曾經有人說過:“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教師首先要愛學生,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友誼的深淺,感情的好壞,對交流思維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情感體驗在教學中,對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尤為重要。教與學是師生雙方的事,這種高級思維活動的交流,沒有一個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的情感,就不會有默契的配合,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表揚應多于批評,即使批評也應力求含蓄,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熱情。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我有很多不足,我還需要不斷地磨練,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中學生物教師,為此,我將不斷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早日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