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拉珍
【摘要】因滲透作用,若適當改變植物細胞外界濃度,細胞可發生質壁分離、或質壁分離的復原,若使用圓蔥外表皮組織作為實驗樣本、并進行科學操作,可順利的觀察到細胞的失水、吸水現象。本文介紹了圓蔥細胞吸水和失水實驗的操作步驟,并闡述了實驗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高中 生物教學 植物細胞 實驗
在生活中,植物細胞的失水、吸水現象比較多見,學生會對此現象較為熟悉,若將觀察植物細胞失水、吸水現象做為實驗內容,會讓學生有較高的實驗興趣,再通過合適引導,可使其從主觀感受上升到理性認識,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該實驗的具體操作方式是本文關注的重點。
一、實驗原理
滲透作用為本實驗原理,其發生條件為:首先,存在半透膜;其次,半透膜兩側溶液中存在濃度差。大分子(如蔗糖等溶質微粒)無法透過,小分子(如水等)可自由透過的膜狀結構,就是半透膜。半透膜兩側水分子可移動就是因為濃度差的存在,水分子具自由能,若提高溶液濃度、可使自由能下降,于是,水分子可在能量驅動下實現從低濃度處至高濃度處的移動。
植物細胞的液泡膜及細胞膜均為半透膜,因此,可視此二膜及其間物質為復合半透膜。此原生質層外側為溶液,內側為細胞液,若其濃度不同,就會使細胞失水或吸水。若將溶液設為高濃度蔗糖溶液,可使細胞液中水流出,導致質壁分離的出現;若置此細胞于清水中,可使水流入細胞中,使該細胞逐漸復原。
二、實驗過程
(一)選擇材料
可將實驗材料確定為紫色圓蔥葉外表皮,其原因是:首先,細胞液為紫色,便于觀察;其次,圓蔥表皮撕取方便,制作臨時裝片較為容易。
(二)制作臨時裝片
1.撕皮
對新鮮圓蔥表皮以鑷子撕取,取得的組織應完整、較薄,面積約0.25cm2—0.75cm2。
2.展平
事先于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并將取得圓蔥組織放到此片上,仔細鋪平、防止出現表皮重疊。
3.蓋片
將蓋玻片一側以鑷子夾緊,另一側與水滴接觸,斜度為30—45度,再放下,注意不得出現氣泡。
4.滴水
準備蔗糖溶液,其濃度為30%質量分數,并滴1—2滴此溶液于蓋玻片一側。
5.吸引
對蓋玻片滴有溶液的對側以吸水紙接觸,這樣可使溶液流過樣本材料,此步須重復進行2—3次,保證組織材料于溶液中充分浸泡。
(三)觀察
調焦低倍鏡,找到目標,然后以高倍鏡觀察。質壁分離現象在低倍鏡下就可被看到。
(四)細胞吸水復原
將樣本置于清水內,并迅速觀察。
三、實驗的關鍵影響要素
(一)材料應完整,且要薄
若材料不薄,會影響觀察,原因是:首先,成像受到影響;其次,內部細胞對溶液的接觸受到影響。建議的取樣方式為:于外表皮上以刀片劃“井”字,應保證“口”具約1cm的邊長,再以鑷子將一角夾住,慢慢撕下表皮。有學生會在實驗中撕取過大面積的樣本,這樣不僅無法提高觀察效果,還增加了操作難度;還有人為撕取較薄樣本,破壞了細胞,導致紫色細胞液滲出,表皮為透明狀,也使接下來的操作受到妨礙[1]。
(二)仔細展平
實驗者應于清水中展平表皮,不得重疊,然后再蓋片,此過程中實驗者應耐心、仔細。
(三)觀察部位應正確
很多學生操作正確,但均實驗失敗,其原因是未將目標細胞找到。樣本邊緣處會充分接觸溶液,質壁分離出現最早,建議學生可在邊緣處尋找目標。
(四)調好溶液濃度
在實驗中,并非溶液濃度越高越好,濃度過高會損傷細胞,影響接下來環節的進行,因此,學生在調配溶液濃度時,使其略高于細胞液濃度即可[2]。
(五)吸水應重復進行
在對蓋玻片吸水時,若只進行一次,有使溶液分布不均的可能,為順利觀察到質壁分離全過程,須重復操作2—3次,保證細胞浸泡充分。
(六)觀察質壁分離復原
因定位目標細胞不容易,使得此環節具有一定難度。實驗者在將樣本置于清水后,可看到質壁分離細胞越來越少,但想觀察到某細胞復原全程并不容易。建議學生可將一質壁分離細胞鎖定,在不移動裝片的前提下,直接替換溶液,然后迅速觀察。因此過程并不容易,可由教師演示、或找動手能力佳的同學進行操作[3]。
教師應當在實驗中,仔細觀察學生是否出現操作不當,并適當給予糾正和指導。為讓學生了解正確實驗操作的重要性、了解不當操作的后果,教師可進行對照實驗。此外,在實驗結束后,帶學生進行總結與討論也比較關鍵,這樣可幫助學生通過交流,發現自身不足,并不斷進步。很多時候,實現實驗目標本身并不是真正的教學意義所在,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不斷思考的能力。最后定向、定性分析實驗,讓學生由主觀感受上升到理性認識,了解到自己操作中的問題、并改進,才會充分培養其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結束語:
植物細胞的失水、吸水現象的原理為滲透作用,在實驗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調配合適濃度的蔗糖溶液,并對圓蔥組織科學取樣、保證其完整、較薄,且不發生重疊,此外、重復吸水、準確定位目標等也比較重要,在最后環節,教師應帶學生進行總結、討論,全面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云麗.高中生物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實驗教學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3):158-158.
[2]劉本舉.“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的分析與教學建議[J].生物學通報,2013(2):23-25.
[3]周國倩,范曾麗,黎云祥,曾鈺.高中生物實驗課“同課異構”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影響研究——以“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課為例[J].中學生物學,2016(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