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夏 楊喜剛
內容摘要:在現代漢語口語中,短小靈活的他方參與型嗔怪語“X+看/聽/說+Y”使用頻率極高,因這類嗔怪語不能從字面進行解釋,具有含蓄、委婉的特點,在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教學過程中,也成了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大難點,很容易令外國學生感到迷茫。本文立足于對外漢語教學,對他方參與型嗔怪語“X+看/聽/說+Y”進行結構特點的分析及劃分,分析了其主要語義語用功能特點,并從課堂教學的角度給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嗔怪語 語用 對外漢語教學 漢語言文化
1.引言
(1)嗔怪語
“嗔,盛氣也?!痹诠糯鷿h語中,“嗔”本指人生氣發怒的時候怒目圓睜的樣子?!稄V韻》:“本作瞋,怒也。”《后漢書·華佗傳》:“因瞋恚,吐黑血數升而愈。”,又如《莊子·盜跖》:“案劍瞋目,聲如乳虎?!彪S著語言的進化發展,在現代漢語中,“嗔”的原義已經弱化,常表示對他人的相對輕微的責怪或者不滿。
“你今天要是不來,我們可不答應你。”李靜淑半嗔半喜地說。
(巴金《滅亡第七章》)
(2)然后她親熱地說:“伯母再見?!睂π撩乃葡菜凄镣谎?,辛媚忙抱了那個盒子跟她出去。
(錢鐘書《圍城》第八章)
上例中的“嗔”,都已經失去了嗔怒目圓睜的本義,相反,責怪中帶有一種親昵的情感?!班凉帧?,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對別人的言語或行動表示不滿。(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
在現代漢語口語中,有這樣一類語言現象,它們往往以小句或短語形式出現,在對話中承載著說話人在情感上的嗔怪作用。它們在句法上往往以插入語形式存在,將其去掉后句子的語義基本沒有變化,然而原有的嗔怪情感則大大減弱,甚至消失。筆者將這樣的話語標記稱為嗔怪語。
2.他方參與型嗔怪語“X+看/聽/說+Y”
嗔怪語種類繁多,“X+看/聽/說+Y”結構的他方參與型嗔怪語最具代表性。是以“看、聽、說”這類基本感官動詞位于結構中心,表示提醒對方或者第三方的儀態,言行舉止等:
你看看,全攪亂了!
瞧你那傻樣!
哎呀,你看我,都忘記時間了。
你看你,出錯了吧。
該類型的嗔怪語具有祈使語氣,言語中具有一定的行事行為,但動詞的能動性較弱,只要求他方參與評述,雖為責怪,但表達的情感相對親昵,有時甚至有幽默、喜愛的意思。
3.研究意義
“X+看/聽/說+Y”型嗔怪語形式多樣,可以靈活變換語序,能夠大范圍地和其他詞、短語、小句進行搭配,也極易引起學生的混淆,鬧出笑話。在實際運用中,大多第二語言學習者對這類嗔怪語的掌握、理解的程度不夠,在口語交際中常常回避使用這類嗔怪語,面對這樣的情況,分析“X+看/聽/說+Y”型嗔怪語的結構、語義及語用,提出相關的教學建議對二語習得者是大有裨益的。
同時,“X+看/聽/說+Y”型嗔怪語在口語中大量存在,是漢語文化中比較活躍的語言文化現象,體現了漢語文化的歷史文化積淀,也能反映漢民族的思維文化特點。由于字面意簡單,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難點,對其進行語義語用上的剖析,探討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是我們傳播中華文化的一個有效途徑。
一、結構及分類
1.1結構特點
他方參與型嗔怪語“X+看/聽/說+Y”結構比較靈活,其中X、Y為人稱代詞。X只能由話輪對中的“你”或者“我”擔當,Y通常為表示個體的人稱代詞“你”、“我”、“他”,或者“別人”、“人家”。X與Y可以同時出現,也可以單獨出現,有時在語境允許的情況下,也能同時省略。而位于該結構中間的動詞“看、聽、說”也能以“VV”“V一V”的形式出現,在實際口語運用中,“瞧”也可以代替“看”進入該模式。
1.2分類及使用
“X+看/聽/說+Y”類嗔怪語可以獨立于話語最前面作為話語標記,以逗號隔開和下一分句之間有停頓,引起聽話人注意,表示對自己或者對方應對事件的成因或者結果承擔一定的責任,也可位于句首引出事發原因,通常十分短小。根據語義的指向,這一類型的嗔怪語可以分為兩類:話輪對以內指向的和話輪對以外指向的“外指”型。
“內指”型是指嗔怪語氣指向的是話輪對進行中的談話雙方。“內指”型還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指向說話人自己:“你看我、你說我”等,如:
你看我今天穿的,不適合這個場合。
你說我這記性,說忘就忘。
還有一類指向聽話人:“你看你,你說你”等,如:
我們又不是外人,你看你還這么客氣,忙前忙后的。
你說你,也不是第一次犯這種錯了,怎么不長記性呢。
“外指”型說的是嗔怪所指不在談話現場或者為沒有加入該輪談話的第三方,第三方為話輪對的間接指向目標。這種情況下的“看、聽、說”動詞后的人稱代詞可以省略:
你看看,這孩子被寵成什么樣子了。
也可以使用“他”、“人家”、“別人”一類的代詞:
你看看人家,好好學著點兒。
二、語義語用特點
2.1語義虛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X+看/聽/說+Y”型嗔怪語中,動詞的意義已經虛化,并不是真的需要做這些動作,而是需要他方參與到說話人的話題中,進行一定的評判或者認同,有時甚至并不用聽話人回答,僅需要獲得他方在心理上的認同。
“你看,你看,二三十塊錢真不好說出口來,可是還真不容易往外拿呢;這個年頭,沒法子!”
老舍:《駱駝祥子》
祥子與買駱駝的老者談駱駝的買賣,老者接連兩個“你看”,表示自己說的沒有錯,抱怨生活貧苦不易,并沒有要求祥子真的去“看”。這里,雖然有動詞“看”,卻并無“看”的意思。
2.2語用特點
“X+看/聽/說+Y”型嗔怪語適用于長輩對晚輩,或者平輩之間。
魯四鳳:我看你趕快回家吧。
魯貴:什么?
……
魯貴:(以為周家的人怕得罪他,得意地笑著,對四鳳)你看人家多厚道,到底是人家有錢的人。
魯四鳳:不,二少爺,你替我謝謝太太,我們好好過日子。拿回去吧。
魯貴:(向四鳳)你看你,哪有你這么說話的?
曹禺《雷雨》
由于具有指責性和含有令言語所指對象反省自身的特點,“X+看/聽/說+Y”型嗔怪語一般是長輩對晚輩使用。因此作為女兒四鳳對其父魯貴說“我看你”是非常不禮貌的,魯貴的回應是也表示出了驚訝。在接下來的話輪對中,魯貴看到周沖給錢,非常得意,對四鳳說“你看人家……”也表示了對女兒的不滿。在四鳳拒絕了周沖的錢以后,魯貴又說:“你看你,哪有……”明確將嗔怪義指向女兒,但是由于四鳳與少爺周沖的關系,加上是自己的女兒,魯貴僅用“你看你,哪有……”這一嗔怪表達了對女兒剛才態度的否定,同時也在暗示與自己女兒的親熱,想從周沖那里得到好處。雖為責怪,仍不失親密感。
“X+看/聽/說+Y”型嗔怪語的“X”與“Y”雙方是嗔怪與被嗔怪的關系,可能在人際交往關系中嗔怪方的地位較高,也有可能嗔怪方認為自己占有道理,而對方理虧。
林大嫂:(仍理直氣壯)你不用花言巧語地亂吹騰,你太愛吹騰了。我看你不地道,就是不地道!我的愛人從前也是軍人,他就不象你這么吹騰自己!
栗晚成:他……他沒立過我這樣的功勞,想吹也沒的可吹呀!
……
卜希霖:甭管是怎么一回事,老栗,你不該跟大嫂發脾氣。……
林大嫂:是嘛,我看他是年輕輕的就作了秘書主任,有點忘了東西南北。
老舍:《西望長安》
“我看你……”經常用于長輩對晚輩的嗔怪,雖然栗晚成是干部,但是林大嫂的年紀比他大,同時認為自己是占理的一方。
在空間距離上,嗔怪對象離說話人相對較近。使用“X+看/聽/說+Y”型嗔怪語能拉近嗔怪對象與說話人心理上的關聯程度,有效緩和責怪情緒,增加談話雙方的親昵感。
李江云說,“……我并不是對你這點有什么非議,你只不過和大多數男的一樣,與其說是劣根不如說是天性?!薄澳憧茨愀揪蜎]懂我的意思。”
“我有嗎?”我笑,“沒有吧?我怎么覺得自己是隨波逐流,得過且過的人,”“你看你又不說實話了?!崩罱普f,“剛正經一會兒又不正經了。我在希望你認真點,否則我們就開玩笑好了。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這一段對話的兩個“你看你”責怪義都非常輕微,親昵的情感遠大于怪罪,不用觀察語境從中也能看出兩人關系匪淺。
三、教學方法和技巧
3.1語料的運用
“X+看/聽/說+Y”型嗔怪語不僅數量多、使用頻率高,而且形式靈活多變,加上容易受到簡單字面義的影響,第二語言學習者有時很難辨認,或者將其忽略,可能還會出現語言“石化”現象。因此,針對“X+看/聽/說+Y”型嗔怪語的對外漢語教學,僅靠課本上的會話材料是不夠的。教師應提取足量的語料幫助學生準確理解“X+看/聽/說+Y”型嗔怪語所傳達的語義。
教學語料應該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具備針對性和典型性。教學語料應相對精煉,不能太長,要貼近生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符合教學對象的年齡。教師也可根據教學對象的個性特點對已有的語料進行再加工。比如:
1.你看你,這么不小心,衣服都弄臟了。
2.你看你,這么不小心,把媽媽的衣服都弄臟了。
句子1中的嗔怪義不太明顯,容易造成語言的負遷移,學生可能會理解為“看一看自己的樣子”的字面義,而這一類型的嗔怪語多為虛指,并不是真的具有祈使意義,不利于對這一類型嗔怪語的理解。句子2就是對句子1的再加工,學生不會簡單理解為“看自己”,“你看你”強調了不應該,字面的實義相對減弱,嗔怪意義加強。
3.2語境的設定
第二語言習得者對語境不熟悉或者缺乏必要的語用知識,容易對嗔怪語的理解產生誤解或者出現理解上的障礙。
在學習漢語的初級階段中,學習者容易出現因選詞或思維中斷而出現語流空白的情況。教師可以先幫學生設定好語境,給出一定的框架,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先模仿再做出系統表達。其次,教師演示嗔怪語時的表情和語氣可以更夸張一些,讓學生能明顯地體會到在“X+看/聽/說+Y”結構中,各種語言形式變化后的語用功能各不相同。同時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設置真實的場景,演練可能在課堂上就能出現的嗔怪語。比如在學生回答不出已經學過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笑著說“你看你,昨天剛學過的就忘了。”然后嚴肅地表達一遍:“昨天剛學過的就忘了。”利用兩種截然不同的表情及語氣讓學生比較話語中加入了“你看你”與否的異同。這種真實的語境設定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更能令學生加深印象,以便于學后的運用。
3.3活動的安排
“X+看/聽/說+Y”類嗔怪語數量多,形式相似,但是意義、用法不同,容易引起第二語言習得者的困惑和混淆。只有通過不斷的實際演練才能從根本上掌握。這就要求在有限的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操練。教師應安排適當的課堂活動,方便學生的掌握。
例如,教師可以將 “X+看/聽/說+Y”結構分解成三個部分,做成卡片,請三個學生分別填入準備好的句子中。也可以安排小對話,口頭給出一定的句子,請學生以“X+看/聽/說+Y”類嗔怪語回應。例如教師給定情景模仿丈夫的口吻:“???今天是你的生日?!”問學生妻子可能會說什么。還可以半命題式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比如設置一個家庭的場景,有老人、丈夫、妻子、孩子等,每個人都出了一點兒小差錯,需要同學們以表演的形式,用“X+看/聽/說+Y”型嗔怪語表達出家庭的矛盾與愛。教師應注意的是,操練過程中教師不要做無謂的引導或者無意義的提問,操練活動如果過于單一,會適得其反。教師應保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有效的演練。
四、語言文化背景分析
自古以來,作為維護道德規范重要工具的“禮”就是中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相處往來的一條重要規則。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代,中國人都十分重視禮儀。作為世人行為規范的《禮記》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禮記》的開篇《曲禮》的第一句:“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闭f的是傳統文化中對涵養的一種修煉——人們心中都要有個“敬”字,處事態度要端莊,說的話要句句在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從“X+看/聽/說+Y”型嗔怪語中可以反應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儀:在會話參與者中,該類嗔怪語的使用者一般為長輩或者認為自己在理的一方,語氣上有明顯的親昵感,有拉近雙方關系的作用,這種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儒家文化影響,體現了漢語交際中長幼有序、地位有別、親疏不同的原則。
漢語文化中的“禮”還體現在語言交際上的“自卑而尊人”。漢語的禮貌文化具有“克己自省”的特點。如果發現自己的言行舉止出現差池,說話人會用“(你)看我”、“你說我”這類嗔怪語將責怪義指向自己,同時邀請他方參與進行“看、說”的監督,體現了“自卑而尊人”的禮貌原則。而“X+看/聽/說+你”類嗔怪語一般是長者或會話中的道德高度方對一些不恰當的言行舉止進行教育、提醒或者勸誡,也表現了中國傳統教育理念中長者發揮作用,要求言行失誤者進行自我反省的禮貌修養原則。
漢語還具有委婉含蓄的特點。孔子認為:“君子矜而不爭”“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在人際交往中,漢語文化圈的人在遇到矛盾和沖突或者表達不同意見時習慣采用含蓄模糊的語言,在批評人時盡量考慮他人感受,體諒他人難處,用較為委婉的方式降低對他人的傷害度?!癤+看/聽/說+Y”型嗔怪語所表現出來的“委婉”和“禮”是邀請第三方通過最基本的認知性感官動作“看、聽、說”參與評價:
你看看,這孩子多調皮!
你聽聽,他說的是什么話!
你說說,這件事他就沒有責任嗎?
例句中的“你看看、你聽聽、你說說”在表示批評、責怪情感時,并沒有直接針對過失方,而是讓在場旁觀的第三人“看、聽、說”,通過第三方轉達意思,而且大多并不需要第三方有實際性的回應。
參考文獻
1.D·W·卡羅爾、繆小春.語言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杰弗里·N·利奇.語義學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3.陳楓.對外漢語教學法[M].北京:中華書局,2008
4.姜望琪.當代語用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李悅娥、范宏雅.話語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6.冉永平.語用學:現象與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7.Fraser·Bruce. What are Discourse Marks[J].Journal of Pragmatics,第31期
8.董秀芳.詞匯化與話語標記的形成[J].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第1期
9.李宗江.“看你”類話語標記分析[J].語言科學,2009,第3期
10.呂必松.漢語教學路子研究芻議[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3,第1期
11.刑福義.漫談語言與文化的關系[J].中國語文,2002,第3期
12.鄭娟曼、張先亮.責怪式話語標記“你看你”[J].世界漢語教學,2009,第2期
(作者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南京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