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英
內容摘要:在網絡信息時代,網絡文學作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盛行。由于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創作具有極大的自由性、創作和欣賞具有參與性、交互性及作品具有多媒體的運用等特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好奇心強、接受能力強的青少年參與其中。青少年的認知能力尚未完全形成,網絡素養不高,對網絡文學作品的判斷、鑒別能力不強,也由于網絡文學的參與性強、寫作門檻低、創作自由度高,也使得網絡文學作品呈現出魚龍混雜的情形。而這類網絡文學作品勢必會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產生消極影響。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文學網站、相關法律監管部門要形成合力,采取措施降低網絡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消極影響,使得網絡文學作品更好的對青少年產生的積極影響,使青少年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使他們在健康的網絡環境中茁壯成長。
關鍵詞:網絡文學作品 青少年 思想道德教育
自上個世紀末以來, 網絡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特別是國際互聯網(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現,全新的網絡文化應運而生。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隨之發生改變,未來的教育和學習模式的改變也在所難免。青少年的學習途徑由傳統學習中的書本變為信息技術下的網絡。
而在這個信息時代,一種區別于傳統文學作品的網絡文學作品隨之產生、普及及盛行。網絡文學作品由于其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創作具有極大的自由性、創作和欣賞具有參與性、交互性及作品具有多媒體的運用等特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好奇心強、接受能力強的青少年參與其中。
目前對于網絡文學作品的研究,以及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都比較多,但因為網絡文學作品還未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關注視野,所以關于網絡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響研究還比較缺乏。當然可以肯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學作為一門與青少年發展直接相關的人文學科,無論是從理論的層面還是現實的層面,對于網絡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響問題的研究都勢在必行。
網絡文學受到廣大青少年的喜愛,成為他們最常用的閱讀方式之一。但由于網絡文學的參與性強、寫作門檻低、創作自由度高,也使得網絡文學作品呈現出魚龍混雜的情形。而這類網絡文學作品勢必會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產生消極影響。
(1)會影響青少年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許多網絡文學作品,都充斥著“拜金主義”觀點,作品從頭到尾都灌輸著人生的最大目的與追求就是掙錢,金錢是衡量一切的標準。這就誤導閱讀了這樣作品的正處于成長期青少年,造成他們一味追求物質滿足,形成嚴重的攀比心理;讓他們的學習目標功利化,使得許多本來踏踏實實求學的學生變得浮躁不安、不思進取;促成他們交際關系功利化,嚴重污染了學生之間本有的純潔、平等、和諧的友誼關系。
(2)會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識
“文以載道”,自古以來文學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好的文學作品, 可以讓人們獲得情感的熏陶,信仰的確立,思想上的啟迪,精神的升華。與之相反,不良文學作品會產生與主流價值觀相悖的作用,讓那些還不能明辨是非的青少年讀者產生頹廢、厭世的心理,不能積極面向社會、揣摩整個社會。這種心態是與我們強調的思想政治教育背道而馳的。
網絡文學作品中,充斥著情色、殺戮、頹廢、叛逆、崇尚武力、崇拜個人英雄主義等觀點的作品,這對于青少年來說,容易產生誤導。目前因為沉迷網絡文學作品而走上搶劫、強奸、殺人等犯罪道路的青少年越來越多,不良后果,令人堪憂。
(3)會使廣大青少年迷茫頹廢,對未來失去信心。
“沒什么值得繼續向往,沒什么值得繼續熱愛,或許我不該繼續存活,或許你看不到我的陰影,我孤獨的興奮孤獨的幻想,落寞地行進在人群最邊緣,點燃我心愛的香煙,背包里卻依舊空無。”這是網絡上流傳的一個小男孩的心聲,這種頹廢的、無病呻吟的感慨,在廣大青少年中不在少數。
在網絡文學作品中,最受歡迎的是玄幻類、穿越類作品。這些作品讓那些因為學習、課業壓力大,對幻想世界憧憬、對現實世界失落的很多人包括廣大青少年陷入了迷茫之中,對生活、對未來失去信心,以至于消極面對。
綜上所述,網絡文學作品是一種多元的思想觀念和新的社會形態的載體,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其成長總要經歷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亂”到治的逐步發展、完善的過程。面對高速發展的網絡文學,我們應采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
(1)從傳統文學作品中汲取養分。
加強對傳統文學作品的深入講解和學習,甚至不惜借助對《三字經》、《干字文》、《孝經》、《弟子歸》、《幼學瓊林》、《笠翁詩對》、《大學》、《論語》、《孟子》、《老子》等古代經典作品的學習和誦讀,來提升廣大青少年的人文素養、學識、學養。
經典文章本身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會讓青少年的心胸變開闊、有禮貌、懂得孝敬父母。能把青少年黃毒類的有害網絡文學作品中拯救出來,讓他們有了一顆辨識真善美假惡丑的“慧心”、一雙“慧眼”,自覺抵制不良網絡文學作品,克服網絡文化負面影響。
(2)創新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對策。
第一,創建和諧的學習型家庭教育模式。家長作為青少年的第一監護人和第一任老師,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綜合素質產生著重大的影響。每位家長都要認真關注、充分認識網絡環境和青少年喜愛的網絡文學作品對他們成長發展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帶頭學習、陪伴孩子、傾聽孩子心聲、分享學習成果,使他們在健康的家庭環境和網絡環境中成長,這也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心聲。
第二,學校應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對青少年進行有效地引導。作為青少年第二家園的學校,必須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的力量,來開展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網絡信息素養,學校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學校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網絡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與培訓,引導他們用好網絡;要大量開展豐富有意義的活動,用正確主流的觀點去指引他們,說服他們。
第三,優化社會文化環境,加大監管力度。文學網站加強網絡文學的管理與審核,文學網站應該擔負起管理和審批的責任,從源頭上將不良信息扼殺;網絡文學作者應肩負起寫好作品的責任,創作出立意正確、弘揚正氣、針貶時弊、宣揚真善美、鞭答假惡丑的好的網絡文學作品,而不僅僅將網絡文學作品視為一種盈利的商品,要以正確的、嚴肅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創作。
(3)引入正確的網絡文學評論機制。
網絡文學的閱讀和評論是大眾化的,是所有讀者都可以隨時參與的。這不僅反映了廣大的讀者的想法,也反映了廣大讀者的愛好。高尚的網絡文學作品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贊美,但也有一些低俗的內容會令讀者紛紛叫好,這實際上是不利于讀者身心的健康發展的。因此,單一、數字引導型的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必須要改變。“點擊量”這個數字不能簡單的成為衡量網絡文學作品的好壞的標準,要適當的引導讀者正確看待網絡文學作品。
因此,引入一個正確的網絡文學評論機制,設立專門的資深評論者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當然,這些評論者要達到一定的要求才行,他們自身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有一定的閱歷、有和善而寬容的心態,這樣才能正確評論網絡文學作品。而這種網絡文學評論機制,對作者來說,不僅可以鼓勵作者的創作、引導他們的創作方向,還能促使他們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對讀者來說,可以引導廣大讀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讀更多有益的書籍,閱讀更多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
(4)加強對網絡的法律監管,為網絡文學健康發展提供環境保障。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了依法管理網絡的重要性,報告提出要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范有序運行。這無疑為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網站是網絡文學傳播的載體,文學網站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加強對網絡及文學網站的法律監管。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從嚴監管,自律與他律結合,強化公共監督,建立完善的監督舉報平臺,規范網絡文學的良性發展。
在高度發展的網絡時代,網絡文學的產生是必然的。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平臺,人們可以在這里自由平等地交流,那些愛好文學、思想活躍、表達欲望強烈的青少年從此有了一個自我表達、思想交流、抒發個人情感、傾訴心中苦悶的地方。好的網絡文學作品,它積極向上,如冬日的暖陽滋潤了青少年渴求真善美的心田,給形成中的青少年價值觀注入了陽光般的正能量,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好的網絡文學作品,它質量粗糙,漠視道德標準,日漸惡俗化的趨勢,對辨別能力不強的青年人造成了產生了不良影響。
網絡文學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網絡不斷普及、新媒體不斷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新問題。網絡文學作品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成為他們喜聞樂見的閱讀方式。我們應該認識到,網絡文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網絡文學對于青少年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及影響力。在網絡文學中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內涵,那么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網絡文學具有育人功能,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和方法,我們要有效發揮文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同時,也要看到一些格調不高的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消極的影響。因此,引導青少年的閱讀傾向,指導青少年對不同的網絡文學作品作出正確分析和判斷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務,也是廣大網絡文學作品的責任。
因此,更好地發揮網絡文學對青少年的積極影響,有針對性的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進而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增強青少年的媒介素養,加強對網絡文學的技術監管與法律監管,是當前網絡文學風靡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所在。只有在政府、家庭、學校、社會等共同的努力下,凈化網絡文學環境,提高青少年對網絡文學的鑒別能力和批判能力,才能使青少年在網絡文學影響下健康成長。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家庭、學校與社會的教育之下,在文學網站的監管、審核之下,在網絡作者的自我約束之下,在評論機制的引導之下,在網監部門的管理之下,網絡文學終將走上正軌,成為青少年們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實陣地,成為他們精神放松、思想成長的樂園。
[基金項目:2015年度涪陵區級科技計劃項目: 網絡社會下青少年核心價值觀培育和思想引導]
(作者單位:開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