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筱力
2012年,《福建省教育廳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推進職業院校直接面向行業、企業辦學,開展招工招生一體化改革,實現招工與招生互通、上課與上崗融合、畢業與就業銜接,實現企業用工與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2013年1月,福建省教育廳決定,黎明職業大學等8所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以及福州海峽職業技術學院等3所高職院校開展2013年招工招生一體化改革試點工作。至此,福建省正式拉開了由政府引導的招工招生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一、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推動了招工招生一體化的形成
回顧職業教育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系統猛烈沖擊著我國傳統工藝和制度,致使原有的大批傳統企業瞬間喪失了經營能力,一批新企業應運而生。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職業教育被提上了重要的位置,社會開始認識到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促進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但重學術、輕應用;重普教、輕職教的思想還在教育界、社會上占主導地位,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仍舊比較低。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的培養模式。與企業緊密聯系,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該文件讓職業教育重新找到了風向標,那就是“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優勢”。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重要體制形式,其重要內容是產學研結合。校企通過合作形成廣義的產業鏈,其最基礎的環節是學生就業與企業用工的結合。這些方式的合作目的都在于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礎上,企業與學校開展“訂單式”培養培訓,進而推進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的一體化。
學校在實施招工招生一體化時,必須依據企業的用工條件、崗位要求和技能標準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組織教學,學生在學校即成為企業的“準員工”,從畢業實習開始就直接到企業就業,成為企業的正式員工。招工招生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教學生產一體化和實習就業一體化,形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輸送的良好渠道。通過校企合作這個平臺,企業方在向社會招聘時,可以承諾員工在職期間有機會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員工能夠獲得學歷提升和職業能力的拓展,這樣無疑可以增加企業招聘一線員工的吸引力。院校與企業的招工招生一體化,既提供學生就業機會,又提供職工學習深造機會,形成多方共贏的機制。
二、招工招生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
國發【2014】19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多次提到“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文件明確指出,“研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有關法規和激勵政策,深化產教融合,鼓勵行業和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在這種合作形式中,學校方和企業方必須同時承擔起人才培養的重任,各自需要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
(一)高等院校
1、高等學校課程體系的設置,應本著注重基礎教育的原則
隨著現代高等教育逐步進入科學、技術、人文并重的時代,單一的專業人才已難以應付社會的復雜局面,所以應強化基礎教育,淡化過細的專業;國外的許多高等學校在改革中貫徹了終身教育的觀念,加強了基礎性的、工具性的知識教育,改革過于強調專業技能教育的課程體系,我們的高等教育也要順應世界高教國際化的潮流。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所推行的素質教育可看作是對這種全面發展的新的國際教育理念的一種呼應。
2、更新教學方法與手段,著重學生技術水平的培養與能力素質的提高
在深化學校教學改革中,應進一步促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努力探索招工招生一體化人才培養新模式。校方按照企業需求開展校企聯合招生,建立現代學徒制制度,對學生進行雙重教育與雙重管理。學生在校學習時既是學校學生,又是企業的學徒工,形成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在學生畢業(學徒結束)時,實行“雙證書”制度(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以及現代學徒制技術技能積累制度;著力解決合作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缺失問題。
(1)從教學體系和課程改革入手,抓好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核心環節。
校方應邀請企業的技術能手和管理專家到校,并定期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在企業中與管理人員、一線職工共同分析職業能力和崗位要求,在此基礎上形成符合市場需求、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
(2)從實踐教學水平突破,注重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關鍵環節。
與適合學校專業發展,前景好、技術強、管理先進的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建立校外學習基地,讓企業在參與實踐教學時,帶動學生接觸先進的生產技術,在仿真或全真的實踐環境中傳授給學生生產操作、工藝流程和生產組織管理的知識與技能。
(3)從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重點抓好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根本環節。
定期指派專業教師到企業一線鍛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考慮教師到企業中任職或實行校企輪崗工作制度,教師的實踐經歷將很大程度提升授課質量,同時教師本人的專業和實踐動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高職院校以人才、設備、研究為優勢,直接參與產業經濟的運作,標志著職業學校將真正進入經濟建設的主戰場。通過校企合作,可以使學校在科研的基礎上,以先進的專業技術為支撐,按照產業和市場運行規律,參與到產業運作中,學生實習和企業生產同時收益,共同發展。
(二)企業方
現代企業的發展戰略中,人才戰略是眾所周知的一個關鍵環節,提高了員工的個人素質,才能實現企業整體素質的提高,從而形成企業形象。同時,先進的技術發展也需要員工及時跟上崗位能力的要求。這些都要求企業員工必須接受較高層次的全方位的職業教育。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的經營管理環境也在發生重大變化,企業發展目標逐步向多元化發展,對職業教育的關注與支持在企業發展中越來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我國已將“創新創業”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在十三·五發展中,創新將是各行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主旋律之一。要實現創新創業的新發展,就離不開知識和信息。無論是產品創新、技術創新,還是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含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都是以知識的創新與擴散為基礎的。職業教育能夠為企業創新提供科學的基礎、依據,輸送大批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員工在接受過職業教育后,對知識更新更加敏銳,能夠更有效率地把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在企業中迅速傳播和應用,在企業內部營造開放積極的學習狀態,從而推進企業和全體員工共同進步。企業在取得一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后,勢必通過關注、支持職業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由此企業經理人也從中實現道德修煉和社會責任感的升華。
三、招工招生一體化典型案例
(一)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福建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與莆田市玉石雕刻行業合作,在秀嶼區上塘的壽山石雕城內設立校區,實施產業園區辦學,推進“招工招生一體化”高職教育改革,努力實現企業用工與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讓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該學院努力探索現代學徒制“12345”模式,即“一個標準,二份合同、三力合一、四位一體、五年教育”的培養模式。“一個標準”是圍繞工藝美術產業和玉石雕刻行業崗位標準;“二份合同”是學院與莆田市壽山石雕行業協會簽訂聯合培養的合同,新生入學時與壽山石雕行業企業簽訂定向就業合同;“三力合一”在管理上通過莆田市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理事會加強成員單位的溝通,在“政府、行業企業、學校”三力合力的推動下,實現合作共贏;“四位一體”在身份上“學生→學徒→準員工→師傅”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一畢業就可以“師帶徒”;“五年教育”是教育時間在五年內分階段推進。這種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施行證明了招工招生一體化已然成為職業院校的主要發展趨勢。
(二)校企合作辦學——遼寧遼陽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遼陽職業技術學院與遼陽市公共汽車公司等企業合作辦學,在施行招工招生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中總結出幾種合作模式:
1、舉辦股份制合作企業
2、舉辦股份制合作辦學機構
3、舉辦校內合作生產性實訓基地
4、舉辦設計工作室
5、舉辦各專業冠名班
這五種類型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特色鮮明,充分發揮校企雙方各自優勢,對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起到了重要作用,促進了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的對接,滿足了相關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對學生、企業和學校三方都十分有益,更為校企合作關系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以下具體介紹該校的幾種合作模式。
2006年,該學院在遼陽市投資興建遼陽致遠轎車維修有限公司,該合資公司實行董事會制度,學校以汽車維修設備入股51%,公汽公司以廠房及附屬建筑物入股49%。該公司按市場化的模式運作,從企業角度看,充分發揮了技術和市場的優勢,盤活了企業資產;從院校角度看,充分發揮了該校先進設備及辦學優勢,并體現了汽車專業作為省級示范專業和省內最佳汽車駕校人力資源的特點,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的汽車維修人才,學校實現了資產的保值增值,真正達到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2009年10月,該學院與遼陽太子河高爾夫俱樂部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學校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遼陽職業技術學院高爾夫學院。高爾夫學院主要培養具備從事現代高爾夫運動服務、管理和高爾夫產業相關領域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夠勝任高爾夫產業各類管理、組織各類賽事活動以及從事相關企業的經營與運作等方面的各層次人才。目前,高爾夫學院運行順暢,未來招生就業前景樂觀。
2010年3月,該學院與遼陽市流體真空機械廠合作成立校內合作生產性實訓基地。合作初期采取產品生產、學生實訓及產品研發為一體的形式,企業負責生產原料、流動資金、產品銷售及市場開發;學院負責廠房、機器設備、工卡量具及動力,資金和固定資產由雙方各自投入;合作后期以股份制合作模式實施企業化運作。通過積極協商和嚴格論證,雙方聯合組建具有深層次的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直接帶動學生在全真的生產實際環境中學習。學院通過建立由專業教師、企業技術人員組成的項目團隊,提高了專業教師的“雙師型”素質和科研能力,提升了專業知名度,同時支援企業和地方經濟建設上效果顯著。通過這樣的合作積極探索和實踐產學結合的“學校工廠化、工廠教室化”的先進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教師、企業和學校共同受益,實現了多方共贏。
該學院藝術設計系于2010年與相關企業合作建立了攝影與制作、裝飾繪圖、動漫設計與制作、服裝設計與展示、商業沙盤制作工作室等5個“產學一體化”工作室。工作室采取企業化運作模式,由學校、企業、教師各按一定比例投資入股,利益按股份分配。校內工作室的建成極大地調動了各方積極性,首先,個性化工作室給予了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興趣愛好選擇專業方向的自主權,為學生提供了更加生動、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等方面效果明顯。成立工作室以來,已有80%以上的在校生選擇了自己興趣的工作室;其次,這樣的運作方式避免了教師工作上的平均主義,形成了企業化的利益激勵和約束機制,對教師的發揮專業個性、提高教學積極性、提高責任意識和市場理念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好處;第三,企業通過工作室中獲得了一定的人力和智力資源,工作室同時也是企業的生產基地,節約了企業運營成本,增加了效益。藝術設計工作室的建立和實施全面檢驗了專業教學效果,提升了實踐教學的價值,在課內外營造了校企互動、師生互動、學生與企業互動的熱烈氛圍。
(三)冠名班——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天鵝國際酒店管理班”
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航空旅游學院酒店管理專業自2009年與天鵝國際(香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開展訂單式聯合培養人才模式,成立“廈門天鵝國際酒店管理班”。課程設置規劃和培養方案本著既要尊重教學規律,又要符合用人單位實際崗位需求的原則,由校企雙方共同商定。廈門天鵝國際大酒店將“天鵝班”列入酒店組織架構中,作為一個獨立部門進行運作和管理,并且將該班的所有開支列入酒店的總體費用中。
在新生入學不久,公司就組織學生到下屬企業參觀,各部門經理親自為學生介紹各部門的業務范圍和崗位規范,使學生感受和領略企業的文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該班所有學生在第一和第二學年以校內學習為主,教學任務主要由學院專業教師完成,企業管理人員承擔部分實踐環節的教學任務,以保證學生的操作最大限度地接近酒店現行標準及規范。學生大二上學期至大三上學期保證每學期不少于一個月時間在廈門天鵝國際大酒店進行教學實習,企業提供優秀的技術能手作為學生教學實習的講師。第三學年下學期,該班學生到企業進行為期半年的畢業實習,取得畢業證后,學生如自愿與合作企業簽訂2年或2年以上的勞動合同,企業將給每位學生發放4000元的創業基金。另外,酒店把該班當作一個獨立部門納入到酒店的管理之中,每學期為“天鵝班”支出班費、活動費等,酒店的管理人員定期到學校與學生座談,并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拓展訓練和戶外活動,學生參與酒店的年終評優、評獎。廈門天鵝大酒店在各種活動中把企業文化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教育中。經過三年的校企雙方共同培養,該班學生在畢業之際即能成為天鵝國際(香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下屬企業的骨干員工和儲備干部。學院的就業率得到了保證,企業的用人質量得到了保證,學生也達到“畢業即就業”的標準,可謂三方受益。
四、結語
目前,筆者所在的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正在與北京通用航空產業基地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公司、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澤仁恒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招生招工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學生在入學即成為上述企業的儲備員工,校企雙方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開展教學研究等。在三年的大專教育中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授課,企業為學生提供高水平、高標準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和設備,來自企業的高管、技術人員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未來三年學院將為上述企業輸送約200名空中乘務、物聯網應用技術、互聯網應用技術、移動4G等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招工招生一體化是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基礎。校企應簽訂合作協議,職業院校承擔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企業通過師傅帶徒形式,依據培養方案進行崗位技能訓練,真正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要促進招工招生一體化,就要加強對高等職業教育招生工作的統籌協調,擴大試點院校的招生自主權,推動試點院校根據合作企業需求,與合作企業共同研制招生與招工方案,擴大招生范圍,改革考核方式、內容和錄取辦法,并將試點院校的相關招生計劃納入學校年度招生計劃進行統一管理。總體說來,招工招生一體化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探索必須依靠多方力量共同施行,政府出政策、企業出崗位、院校出學歷、勞動者參與,達到社會、企業、學校和勞動者多贏的效果。
[課題項目: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招工招生一體化背景下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項目編號 JA13500S ]
(作者單位:福建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