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昕兢
摘要:本系統以社會保障的相關法律和法規為依據,按照軟件工程規范,通過對社保部門的政策、業務流程進行分析,確定系統的架構及功能模塊,提出設計思考供探討。
關鍵詞:社會保障;管理信息系統(MIS);系統架構
0 引 言
隨著社會改革的深入,政府對民生的重視和投入逐年提高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正逐步完善、深入,完善社會保障不僅關系到我國未來人力資源的發展,而且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目前,職工社會保障主要包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和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及職業年金等,為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減少工作強度、方便查詢統計和辦理業務,有必要對單位職工社會保障體系施行計算機管理。
1 系統分析
本MIS的功能上主要有:人員基本數據維護、人員審核、年度基數核定計算、形成工資代扣代繳數據、社保個人賬戶數據歸集與統計查詢(通過身份證號作為關鍵字)、與社保部門數據交換;系統維護:密碼設置、數據備份和字典庫維護;與社保部門數據交換主要實現:從社保部門網站下載本單位職工數據和模板,本年度職工社保基數核定數和模板通過社保相關網站上傳;接口方面: 數據傳送的接口格式要以社保部門的模板為標準。
2 系統架構及功能模塊設計
系統架構設計:軟件的系統架構設計從軟件需求分析開始,依據在單位職工社會保障管理信息系統所確定的軟件工作范圍,采用結構化分析方法及描述工具(數據流圖,數據字典)建立一個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
數據流程圖(見圖),DFD圖的數據字典(數據流主要條目):
人員基本數據=工資號(HS)+姓名+身份證號+職務{干部|工人}+ XB(性別)+CS(出生日期)+RW(入伍時間)+RS(統計人數)+年月+社保帳號+工資合計+醫保基數+養老保險基數+公積金基數+失業保險基數+醫保單位補貼+醫保個人繳交+養老保險單位補貼+養老保險個人繳交+職業年金單位補貼+職業年金個人繳交+公積金單位補貼+公積金個人繳交+失業保險單位補貼+失業保險個人繳交。
單位職工社保部門接口模板=社會保障號(個人身份證號)+姓名+舊月工資+新月工資+流水號+單位保險號+工作狀態{在職|退休}+職務{干部|工人}+通訊住址。
系統接口描述:本系統接口主要通過網絡傳送更新的數據,實現社保年度基數核定和單位代扣代繳的目的。
本軟件系統和其他系統的關系:人力資源部門和財務工資管理信息系統←→單位社會保障管理信息系統←→社會保障部門管理信息系統。功能模塊設計(設計圖略),以下舉例程序設計說明:
模塊名1,主程序:系統初始化->系統設置->調用出錯處理->調用口令處理表單->系統名設置->進入主菜單對象
模塊名2,出錯處理程序:接受參數->記錄出錯信息->出錯處理與提示
模塊名3,人員審核程序 :排除不符合條件的人員
本系統軟件編碼測試方法重點采用黑盒測試法,如醫保處理:排除不適合對象,測試個人社會保險號與個人身份證不符合情況。
3 設計的思考
單位職工社會保障管理信息系統中的社保費用征收,金額是必須與工資水平掛鉤,單位職工的工資,按國家統計局有關文件規定,單位職工的工資不但含人力資源部門核定的檔案工資,還包含了職工所獲得的獎金、績效獎勵、加班工資、職務補貼和福利性收入等,但是社會保障費用征收中,征收基數是以單位職工一年內的非福利性的收入月平均數為基數,即含職工的檔案工資、獎金(含年終獎)、績效獎勵和加班工資等,不含職工福利性的收入,例如,降溫費、誤餐補貼、停車費和通信費等。單位職工和社會保障管理信息系統的動態查詢功能,可查詢職工社保個人賬戶狀況等情況,具體算法是利用SQL的模糊查詢功能實現。
主要參考文獻
[1] 彭宇,王雅華,等.高校住房公積金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實現[J].計算機科學,2012,39(S2):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