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個較早具有生態意識的作家,勞倫斯的《查太萊夫人的情人》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三個角度體現出對于自然、社會、工業文明、兩性婚姻關系等諸多問題的思考,揭示其中所蘊含的關于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積極的生態哲學思想。
關鍵詞:《查太萊夫人的情人》;生態批評;工業文明;異化
作者簡介:張歡生(1985.1-),男,陜西省榆林人,助教,本科,漢語言文學方向。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7--01
D·H·勞倫斯是二十世紀英國文學史上影響最大、同時也是備受爭議的作家之一。《查太萊夫人的情人》是勞倫斯最后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經問世就在文壇上引起了巨大地反響,由于書中多處露骨的性愛描寫,一度被視為淫書、爛書而遭到查禁、銷毀,甚至一度被送上公堂接受審判,但是好的作品總能經受實踐的考驗,而散發出永久持衡的魅力。煤礦工人家庭出身的勞倫斯,預言式地在他的作品里表達了自己的生態思想和生態哲思,流露出對自然的贊頌、對工業文明的鞭撻以及對和諧兩性婚姻關系的探討,《查太萊夫人的情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一、生態批評概述
生態批評作為一種新興的批評方法,是伴隨著20世紀全球生態危機的問題的出現而產生的。“生態批評”這一概念是1978年由魯克爾特在《文學與生態學:一次生態批評實驗》中首次提出的,并明確提倡要“將文學與生態學結合起來”,20世紀90年代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批評。那么何為“生態批評”呢?國外的最具代表性的觀點認為:“生態批評是探討文學與自然環境之關系的批評。”我國生態批評家王諾認為生態主義“主要揭示文學作品所蘊含的生態思想,揭示文學作品所反映出來的生態危機之思想根源,同時也要探索文學的生態審美及其藝術表現”。生態批評的興起不僅體現出批評家關注社會、關注人類命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將文學與生態、與環境相結合,徹底開拓了文學研究的視野,使文學批評的視閾不斷向自然環境、向更廣闊的世界敞開。
二、 《查太萊夫人的情人》中的生態思想
(一)自然生態思想
勞倫斯堅信人類親近自然、熱愛自然,遠離工業社會,遠離人類文明,才能重獲永遠的幸福和新生。因此,他的一生都在追尋向原始自然的回歸,不僅在現實生活中居于荒野,遠離喧鬧的工業文明和機械文明,更是在他的作品中極力宣揚自己的生態思想和生態主張。在《查太萊夫人的情人》中勞倫斯塑造了一個帶有象征色彩的地方——梅勒斯棲居的樹林。與周圍那些骯臟、丑陋的煤礦城鎮以及陰森死氣出的拉格比大宅相比,這里遠離城市的喧囂和紛擾,和諧寧靜、欣欣向榮,到處充滿了勃勃的生機與原始的生命力,展現了一個人類棲居的詩意之地和與自然萬命脈相通、水乳交融的和諧之境。
而生活在勃勃生機的原野之上的梅勒斯,是渾然天成的“自然人”,他肌體強壯,生機勃勃,充滿了生命的激情和原始的野性,他和勞倫斯本人一樣看透了工業文明的本質是對工人的壓榨與剝削,因而對工業機械充滿著厭惡與憎恨,棲居于偏遠的鄉村荒野,過著簡單幸福的田園牧歌式生活。而生活與工業文明壓迫下的康妮,正是在與森林的血肉相容和梅勒斯的靈肉交融的愛情中逐漸認識到了工業文明對自己家庭和精神的雙重傷害,才逐漸覺悟清醒并遠離城市、遠離工業文明,從而恢復肉體的生機,得到靈魂的安寧。
(二)社會生態
作為一名深受工業革命影響的作家,勞倫斯對工業化進程中自然生態的破壞、人類肉體和精神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摧毀深有感觸。工業化進程給人類帶來了各種利益,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勞動力的解放。與此同時,工業化的貪婪扭曲了人性的善良,工業文明破壞了人與人之間之間淳樸美好的關系,把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關系異化為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和利益關系,特別是男女兩性之間的婚姻關系,在這里婚姻和家庭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插曲,丈夫成了妻子掙錢的機器,妻子則是丈夫傳宗接代的工具。
《查太萊夫人的情人》中,女主人公康妮正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可怕的周邊環境里,與鄰人、朋友之間是格格不入、毫無溫情,丈夫身體上的殘廢和表面的懦弱成為她的負擔和痛苦的根源,榨干了她所有的精力和生命力。可以說正是由于機械化、工業化的進程,造成了人與人關系的異化和家庭關系的畸形,導致了社會生態的失衡。
(三)精神生態
在勞倫斯看來,現代工業文明就像一把鋒利的寶劍,不僅毀掉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破壞人際關系和家庭婚姻,也扭曲異化了人類的精神和肉體,把人類變成了一群精神空虛、麻木不仁、冷酷無情的行尸走肉。
首先是那些在機械重壓下的貧苦的工人,他們、無精打采、毫無生氣,每天做著重復性的無意義勞動,對于骯臟和惡臭的處境的麻木不仁、漠不關心,對于生活失去了熱愛和希望,內在精神被異化為麻木冰冷的機器,變成了“非人”的沒有活力、沒有生氣的機械性的存在,造成這一切后果的正是人類的工業文明和機器文明。其次,那些在工業文明中如魚得水的“文明人”,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康妮的丈夫克利福表面上生活富足,舉止優雅,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是整個社會階層的精英和領導階層,但光鮮外表下掩蓋的卻是陰沉的死亡氣息,生活空洞、精神空虛、沒有生氣,好似生活于人間地獄的行尸走肉,是有著堅硬外殼、內里卻早己腐爛的怪物。
三、結語
綜上所述,《查太萊夫人的情人》不僅揭示了西方工業文明和機械文明對于自然地生態破壞,更進一步深層次的展示了其對于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家庭關系的異化,以及對于人內在精神和靈魂生命的璀璨。
參考文獻:
[1]周志高;論《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中的生態倫理思想[J];長城;2009年10期
[2]李璐;《查特萊夫人的情人》的生態觀[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