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冷山》是美國導演安東尼·明格拉2003年導演并編劇的一部美國南北戰爭題材電影。該片改編自美國作家查爾斯·弗雷澤的同名長篇小說。片中以不同女性角色的視角闡釋了戰爭狀態下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微妙變化,揭露了人性的丑惡和戰爭的殘酷,贊揚了女性勇敢堅毅的性格和善良正義的美好品質。本文以生態女性主義理論的視閾分析該片突出塑造的三個女性形象,有助于讀者清晰全面地理解影片所表達的反戰思想,以及對女性和自然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冷山;生態女性主義;他者;人與自然
作者簡介:過任奇翔(1989-),男,黑龍江哈爾濱人,云南師范大學13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7--02
《冷山》是美國導演安東尼明格拉2003年導演并編劇的一部美國南北戰爭題材電影。該片改編自美國作家查爾斯·弗雷澤的同名長篇小說。片中以不同女性角色的視角闡釋了戰爭狀態下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微妙變化,揭露了人性的丑惡和戰爭的殘酷。與以往的戰爭片不同,《冷山》的敘事視角可謂獨樹一幟。戰爭片往往通過宏大敘事的角度,利用特效還原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從而使觀眾體驗戰爭的真實與殘酷。而戰爭片的視角也往往從男性出發,從戰爭的直接參與者這一角度進行敘事。因此,作為戰爭的“間接參與者”,女性形象的塑造在戰爭片中往往被弱化或者忽略。在男性作為絕對主角的戰爭片里,女性可謂是實實在在的他者了。而《冷山》的不同之處就在于體現了女性在戰爭狀態下,精神上發生的蛻變,贊揚了女性的勇敢,堅毅的性格和善良,正義的美好品格。正因為如此,該片具有強烈的女性主義色彩。另一方面,在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社會,男性占有絕對的社會主導地位,而女性在男權社會中,也是以他者形象出現的。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是環境運動和婦女解放運動結合的產物,它的基本特點旨在證明,只有把婦女與自然從從屬被動的地位解放出來,才能使人與自然,男人與女人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王小紅,2013)。本文選取影片突出塑造的三個女性形象作為分析的樣本,從生態女性主義的視角闡釋該作品所表達的消除人與人之間對立,人與自然之間對立,從而建立和諧平等的融洽關系的中心思想。
一.艾達:走向獨立的新女性
妮可基德曼飾演的艾達門羅是一個典型的南方種植園貴族大小姐形象,出身顯赫,家境殷實,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在父親的庇護下一直過著衣食無憂,養尊處優的生活。這時的艾達完全是服從父權統治的女性形象,她之所以學習鋼琴,繪畫,可以說完全是按照父親的意愿而為。女性迎合男權社會意識,是典型的二元式思維方式的體現。這種思維方式把人與自然、男性與女性相對立,認為自然只是人類的一個工具而已,并主張女性類似于自然,男性類似于人類(普魯姆伍德,1993)。然而,在未婚夫英曼遠赴前線參戰,父親門羅猝然離世之后,艾達不得不面對一個失去男權庇護的局面。但是,嬌生慣養的艾達并不具備任何勞動經驗,艾達既分不清蘿卜、洋蔥或者卷心菜,也不會照料農場里的牲口。當前來幫忙的魯比問以前艾達家里是否有豬跑掉時,艾達說:“沒有,我們從來都是買火腿。”(P65)但所幸在魯比的幫助下,艾達漸漸掌握了各種生活必須的技能,把農場打理的井井有條,艾達與自然的關系也由陌生和畏懼變為尊重與熱愛。期間,品性惡劣的治安官提格曾經幾次向艾達示好,但是艾達不為所動,展現出女性忠貞和自立的良好品質。而艾達能和出身貧寒的魯比成為摯友,表現出艾達消除了階級的隔閡,給予他人平等和尊重。在這個過程中,艾達從魯比身上獲得了勇氣,她不再是作為男權社會弱勢與被支配的一方。這也充分體現在她對未婚夫英曼態度的轉變上。英曼剛離開時,艾達對英曼充滿了依戀和思念,體現的是女性對男性的依賴。而到英曼回歸并被提格追殺時,艾達勇敢地挺身而出保護英曼。這說明艾達此時已經不是需要男權庇護的女性,而是反過來保護自己的愛人。通過與自然,與男性關系的轉化,艾達得到了徹底的精神蛻變,成為了勇敢獨立的新女性。
二.魯比:男權社會的反抗者
與艾達不同,魯比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堅強,獨立的女性形象。與知書達理的艾達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個操著一口濃重口音的鄉下女孩連一個大字都不會寫,外貌和舉止也是與淑女形象相差甚遠:“從身體結構來說,她就像一架馬拉爬犁那么穩當,重心很低,四肢輕巧,卻長滿了虬結的筋肉;身上穿著一條方領口的家紡粗布裙子,那種灰禿禿的藍色,一看便知是用豚草癭制成的染料染的”。(P46)在當時男權至上的社會,魯比無論如何也是與傳統女性的形象相差甚遠的。因此在剛剛見到艾達時,魯比粗魯的儀態讓艾達大吃一驚。盡管如此,“女孩魯比的出現讓險些掉落下去的情緒又高漲了,如女神一樣拯救了悲傷無助的女主角”( 陳達仕,2012)。魯比能夠獲得艾達的友誼,憑借的不僅是善良,更是從小就歷練出的勇敢與堅毅。魯比的父親在魯比幼時經常酗酒并虐待魯比,因此魯比并不像艾達那樣具有父權的保護。然而魯比學會了自立,大自然成了代替父權庇護魯比的對象。魯比大字不識,在著裝和禮儀上不拘小節,也說明了魯比敢于擺脫男權社會強加在女性身上的傳統觀念。在幫助艾達打理農場事務時,魯比顯得老練而又自信,強健的體格讓她在力氣活上也不輸男性。魯比這個角色證明了女性一旦脫離了男權統治,不僅毫不遜色于男性,甚至可以超越男性。這也說明二元對立思維里男性天生優與女性這一論斷是荒謬且幼稚的。
三.莎拉:堅強隱忍的偉大母親
由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莎拉并不是小說原著里的人物,而是影片編劇后加入的一個原創角色。男主人公英曼在逃避追捕的過程中,夜宿莎拉家中,隨后了解到莎拉的丈夫已經在戰爭中喪生。莎拉不僅要一個人支撐起整個家的日常,還要照顧自己嗷嗷待哺的嬰孩。莎拉身上首先體現出的是善良。在丈夫戰死,家中只有自己和嬰兒的情況下,莎拉還是好心地收留了英曼過夜,盡管她知道這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影片一開始展現的多是莎拉無助,柔弱的一面,因為莎拉的角色更能體現出的是戰爭的殘酷和無情。但是隨著三個北軍士兵的出現莎拉的角色發生了轉變。三個北軍士兵上門掠奪,逼迫莎拉交出所有的糧食。盡管莎拉孤兒寡母,但是并沒有向英曼求助,而是讓英曼躲了起來。這再次體現了莎拉善良的內心和隱忍的品質。然而戰爭的殘酷激發出人性的丑惡一面遠遠超出莎拉的想象,這三個北軍士兵不僅要掠奪莎拉全部的口糧,還欲侮辱莎拉。在這里,士兵成了男性中心論的具體化等價物:男性中心論將女性和女性氣質置于邊緣的、被忽視的、附屬的、無形的和受壓迫的位置,確保男性和男性氣質的優勢、特權和支配地位(趙媛媛,2004)。而在士兵眼中,莎拉并不是一個需要幫助的母親,而僅僅是一個食物來源和發泄性欲的工具。在英曼的幫助下,莎拉最終舉起獵槍,毫不猶豫地打死了侵犯她的士兵。這一幕代表了莎拉女性受支配地位的徹底轉變和獨立意識的覺醒。莎拉向作為男性代表的北軍士兵開槍,意味著對男性中心主義對女性控制和壓抑的不滿和反抗。而最終莎拉完成了對自己和嬰兒的拯救,代表莎拉的獨立意識已經覺醒,她不再需要男權給予的保護,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個堅強,勇敢的女性。
結語
《冷山》對于女性角色的突出描寫和成功塑造,使得該片成為一部反映女性與自然,女性與男性,女性與戰爭之間關系的優秀作品。該片中的三個女性角色:艾達,魯比和莎拉,在戰爭導致的生活劇變中重新定位自己,在苦難中堅強的成長,獲得了精神的覺醒與蛻變,成為擺脫男權統治的獨立女性,并與男性,與自然建立了和諧統一的關系,從而獲得了幸福的新生活。本文從生態女性主義理論的角度對這三個女性形象進行了具體分析,有助于讀者清晰全面地理解影片所表達的反戰思想,以及對女性和自然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Plumwood, Val,Feminism and the Mastery of Nature [M],London: Routledge,1993.
[2].查爾斯·弗雷澤,周玉軍,潘源譯,《冷山》[M],上海:接力出版社,2004.
[3].陳達仕,析淺析電影《夢》與《冷山》的異同點[J],電影評介,2012, (19), 71.
[4].陳小紅,《什么是文學的生態批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
[5].趙媛媛,生態女性主義思想評述[J],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4,(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