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一



食器為用而生,一為載味,二為美化餐桌。整個布餐過程,猶如一場華麗的演出,每一件食器都有自己的角色,共同詮釋著獨特的餐桌美學。
去江姐家采訪她的那天下午,她正約了朋友在家里搞一個小型的私人聚會,主題是布置餐桌。朋友雖然不多,但各有來頭:有插花師、造景師、設計師和攝影師。各種花材、食器和其他裝飾物料靜靜地等候在一邊,仿佛即將開始一場華麗的演出。
餐桌上的儀式感
在一切準備就緒后,江姐正式宣布了餐桌布置風格—藍色多瑙河。沒有解釋、沒有詢問,大家帶著各自對這一風格的理解忙碌開去。“我們通常不會問別人如何理解主題,更不會要求誰怎么做。大家都有自己的創意,當它們融合在一起時,往往讓人驚喜不已。”江姐說。而她自己,在這場聚會中承擔的任務則是美美地化個妝,為接下來的餐桌攝影做好準備,“食器那么美,花也那么美,出鏡的人也必須一樣的美。”
餐桌很大,紅木材質,散發出厚重和低調的奢華。造景師選了一條淺灰色桌布蓋在上面,然后再用一條較窄的扎染布平鋪其上,清新自然的藍讓人心曠神怡。更妙的是,在灰色的映襯下,藍色宛如河水一樣在桌上流淌。插花師的作品帶著小清新風格,為讓餐桌看上去有更多留白,顯得空靈,她特意選用玻璃花器和顏色較淺的花材。設計師在挑選食器時有些猶豫,他托著腮幫子,惹有所思地望著偌大食器柜中的各種食器,不時回頭看看餐桌。突然,他像發現了新大陸,雙手一拍,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套藍色玻璃餐盤。那種藍,與桌面上扎染的藍不同,如夢如幻,在搖曳的燭光下,十分浪漫。餐盤按餐位一字排開,旁邊還搭配著銀質刀叉和一小塊精致的甜品。
布置完餐桌,幾個人在廚房里已忙碌了大半個下午。待江姐穿著一襲修身淺藍長裙,抱著那只慵懶的折耳貓款款走進廚房時,窗外已點亮了零星燈火。和攝影師一樣,接下來大家最重要的事就是留下眼前最美的瞬間。江姐先是端起玻璃瓶為花加水,然后坐下品嘗甜點,舉止從容,端莊優雅。花映人臉,人襯花顏,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餐桌如畫”吧。
“用餐是每天必須要做的事,但不能為了吃飯而吃飯,多花一些時間布置餐桌,生活需要儀式感。”在江姐看來,每次布餐都是一場用心準備的演出,“餐桌的美感跟食物是否美味一樣重要。”
收藏,喜歡就好
認真對待一日三餐的人,必定會對承載美味的食器情有獨鐘。江姐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食器控,她在市區繁華商圈專門租下500多平方米的寫字間,細致裝修一番,只為給她20多年來收藏的食器打造一個“安樂窩”。
這些琳瑯滿目的碗、碟、杯、盤,大多是她親自淘回來的,有從國內買的,也有從國外帶的。“里面的門道可不少,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江姐笑。她有一套鐘愛的玉色咖啡杯,“這是fire king的螺旋紋翠綠琉璃杯,產于1940—1960年,是美國已經停產的著名本土老牌。在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和梁朝偉喝咖啡時曾用過這款杯子。”它色澤溫潤,通透如玉,具有濃濃的懷舊海派味道。此外,北歐品牌ARABIA的“碩果”系列餐具也是她的心頭愛。物如其名,整個餐盤上“結著”碩大華美的果實,花紋夸張,極具視覺沖擊力。除了艷麗的美感,江姐對這套餐具青睞有加的原因還在于它的品質,“很多人擔心餐盤上這么多種顏色會影響健康,其實ARABIA瓷器使用的是無鉛彩釉,所有芬蘭駐外大使使用的都是這個品牌生產的陶瓷。”
江姐笑言,尋寶時間長了,耳目都變得分外靈敏,有時候好像和那些即將見面的食器有一種心靈感應。不管是在大都市還是窮鄉僻壤,哪怕只是坐車經過,只要眼角余光瞄到個眼前一亮的食器,她就會馬上停車查看,“有不少一見鐘情的食器,還真是在犄角旮旯里慧眼相中的。”每次出門旅行時,她的箱子都會盡量少帶行裝,還自備塑料氣墊膜,為旅途中可能邂逅的心儀食器騰出余地,并且不辭辛勞地背回來。問她為什么不打包郵寄?江姐笑笑:“心愛的東西,得之不易,隨身帶著,才放心。”
說起跟食器最初的淵源,江姐依然清晰地記得她收藏的第一只食器是一個普通的玻璃杯。“那只杯子做工精致、造型獨特,我第一眼看到就喜歡得不得了,一見鐘情。”或許正是這次收藏經歷,讓她在以后的食器收藏中絕不唯價格是從。看到像曉芳窖這樣的價格不菲的名窯,她會毫不猶豫地入手;看到幾塊錢一個的碟子,她也會買下來。甚至,連一些在細節上有瑕疵的器皿,她也收入囊中。“正是因為不完美,才更接地氣,更讓人感覺自然親近。”
食器是生活的紀念
對自己收藏的食器,江姐總想要與它們互動,或與朋友賞玩,或作為道具布餐,或承載美味,即便是名貴的器物,也不會束之高閣。在這過程中,她也漸漸感受到食器如人一般,也有著各自的性情:玻璃器皿透明干凈,在夏天用來盛涼拌小菜,看著就通透清爽;陶器厚重,適合用來盛大菜,從視覺上就讓菜品提升一個等級;瓷器則是萬能,裝得下“小家碧玉”,也承載得起“大家閨秀”。“這些與美食相伴的時光,會因為食器的與眾不同而更讓人難忘。”食器寄托著她的情感,也承載著過去的時光。
因為以前在商場上打拼,江姐也曾經忙得無暇坐下來吃口飯,更別奢談講究食器。但是,在家里的食器越來越多后,她漸漸地覺得步調應該放慢,要用心對待一日三餐。重要的是,要使用心儀的食器,讓最基本的吃飯、喝水都有美好相伴。“用好的食器,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便宜的東西,只在買的時候讓你開心;而品質好的東西,卻能在使用的每一天讓人快樂。”江姐說。周圍人知道她愛收集食器后,有人欣賞,也有人疑惑,因為在許多人眼中,收藏食器似乎沒有收藏古董“有升值空間”。好聽的,不好聽的,江姐都不在意,“我只是希望自己能活得更舒適,更快樂,同樣也想讓家人、朋友一起感受這分幸福。”
用心儀的食器布置餐桌,享受被美好包圍的感覺,江姐說,這讓她的心特別寧靜,“那種感覺,實在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