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


古時裝束分得細,衣襖襦裳裙褲袍服衫裘。不拘哪種,都講究柔軟舒適,通身皆少有硬物,就連扣子也多由布制成。最初是布條,而后手工盤繞打結成扣,是為盤扣。
『盤扣』兩個字分開看毫無詩意,放一起便立刻浪漫起來。布條折疊縫紉、細細盤織,一枚枚具有古意的盤扣,從衣襟斜過溜到鎖骨,滑過腰間來到裙擺,不動聲色地系住衣衫。帶著些許含蓄、些許端莊,甚至些許曖昧。
最美最古的紐扣
盤扣,又叫盤花扣、盤花紐、盤香扣、紐襻。
相比其他古代服飾元素,盤扣實在太常見了,各種清宮戲、旗袍、古風衣裙上都能見到,時裝也不乏它的身影。
常有人誤解,以為盤扣是清朝出現的,或者以為中國古代系衣服的只有布條或盤扣。其實,古代的紐扣花樣多得很,從“紐”字便可看出,最早的紐扣是用繩系。后來有了石紐扣、木紐扣、金屬紐扣,然后是漢服同袍熟悉的結纓系帶。盤扣出現得最晚,但也不是在清朝。
日本正倉院有一件唐代大歌綠綾袍,上面就有盤扣。宋元出土的褙子中間,也有盤扣。有學者推斷,盤扣是從西亞流傳而來。因為在西亞更早期的細密畫中,已出現類似盤扣的形象,而西亞服飾相對于東方服飾來說更緊身。也有學者認為盤扣源自中國結藝。當“中國結”遇到“西亞盤”,于是成就了中西合璧的盤扣。
為何清朝盤扣會十分流行呢?因為他們是馬上民族,比較鐘愛騎射,門襟的閉合需要更牢固。對于系帶來說,顯然盤扣更可靠。否則格格策馬奔騰時衣帶突然松了,損了姑娘家的清譽就不好了。
作為中國古老“結”的一種,盤扣是最實用的。它雖然小,講究卻多。和今天的扣子在衣服上打洞不同,盤扣是用折疊縫紉的布料細條(袢條)編織,縫在衣服上的。一組完整的盤扣由扣結、扣環和扣花三部分組成??劢Y為“公”,即疙瘩,扣門為“母”,即扣眼。它們合在一起,就系住了衣衫。扣花就是用各種布條盤織出來的花樣。
從扣花的不同來區分,盤扣分兩種:一字直扣和盤花扣。一字直扣十分簡單,一根袢條編結成球狀的扣結,另一根對折成扣環。系在一起,扣花就是簡單的“一”字。清朝滿族服飾上幾乎都是最簡單的一字直扣。因為滿清服飾本就華麗乃至繁冗。如果扣子再弄得繁復無比,反顯雜亂。倒是漢族服飾,雖然受滿清服飾影響領口、袖子略華麗,但整體卻相對素雅,盤扣可發揮的空間就很大。
到了民國,旗袍的出現,給了盤扣無限廣闊的天地。彼時旗袍多簡約優雅,盤花扣精致靈動,一簡一繁,自然相得益彰。
以“組”為單位的盤扣,其扣結也有太多可操作性,金、玉、瑪瑙、點翠……在清朝,最流行的要數銅鎏金球形環,尋常百姓都用得起。到民國,扣結更是花樣百出。宋美齡當年訪問美國時,她穿的深色長旗袍盤扣結就是珠寶,集中在領口和斜襟處,配上同款耳飾,氣韻甚至超過佩戴珠寶項鏈,既精致又尊貴。
不過珠寶扣結的盤扣只適合用在領口和斜襟處,用在側襟處就不好了。畢竟,旗袍門襟很長,從領口一直延伸到裙擺。這么長一條曲線,都裝飾璀璨的珠寶,太過張揚,且有暴發戶的嫌疑。
是花不是花
相比一字直扣,盤花扣的花樣就太多了。盤扣盤出來的是結,是古代姑娘內心的情思。宋詞說“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所有盤扣上的花,是花也不是花。
細細數來,盤扣有形似植物的梅花扣、桃花扣、菊花扣、玫瑰扣、花蕾扣、花籃扣、樹葉扣、樹枝扣;形似動物的鳳凰扣、孔雀扣、燕子扣、蝴蝶扣、蜻蜒扣、蜜蜂扣、青蛙扣、蝸牛扣、烏龜扣;以中國結為造型的吉祥結扣、如意結扣、攀緣結扣、同心結扣、十全結扣、團錦結扣、三環結扣、草花結扣、雙線結扣、盤長結扣;以漢字為造型的萬字扣、吉字扣、喜字扣、壽字扣等,不勝枚舉。
造型如此繁復,大多是加了金屬絲的緣故。這種纏絲盤扣的袢條會更硬挺,也更易于塑形,可以做出更繁復的花樣。但不是所有盤扣都加金屬絲,還有一種“軟盤花扣”,雖不如前者硬挺秀氣,卻多了幾分溫厚拙雅。少了金屬絲的支撐,軟盤花扣就多了對縫制的要求。不像纏絲盤扣,只需訂幾個關鍵位置。軟盤花扣要求縫密實,且線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緊。
不過軟盤花扣也有一個很大的好處——清洗方便。纏絲盤扣必須拆下來再洗,以免盤扣變形。軟盤花扣則不用,只要不使勁揉搓,就不會變形。
寧波女作家在《紐襻》中曾寫到母親制作盤扣。“她把縫得細溜溜的布帶子在左手指上繞幾下,右手拿著布帶子的另一頭,在手指和布帶的空隙里穿來穿去,脫開指頭倒提著,布帶繞成一只鏤空的花籃,然后拿著一把鑷子慢慢地收緊。鏤空的花籃合攏了,勻稱而平整。”
盤扣的做法不難,先盤,再包、縫、編、嵌,想要做出花樣卻很瑣碎。自然,想做得貼合服裝和人的氣質,要求就更高了。面料、樣式、顏色都有要求。尤其是顏色,或選衣服同類色,或用對比色。最多的還是選旗袍本身面料來做,如此,既穩妥又低調。
做衣服都是按照線的經緯度直著裁,但做盤扣的布是按照45度角的方向裁,這樣做出的盤扣才不容易變形。
秀了27套旗袍的《色戒》中,湯唯穿的旗袍上的盤扣,無論樣式、顏色,還是材質、位置,都面面俱到,沒有一絲馬虎。尤其那場雨天傘下,一身孔雀藍高領透視旗袍,一字直扣藍得純粹悠遠。
同樣的盤扣,位置不同語言便不同。配在立領上,是含蓄、典雅;配在低領處,是浪漫和嬌俏;在長裙上密密地縫一排,既端莊又大方;斜襟點綴幾對纏絲盤扣,古雅之中見清純……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時學生裝的盤扣都是清一色的一字直扣,且顏色均為素色。如此,反而給人氣質簡潔干練之感??梢?,盤扣在于符合氣質,不在于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