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 羽,蔣 華
(1.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四人民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2.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
不同劑量異甘草酸鎂對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原發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響
侍羽1,蔣華2
(1.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四人民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2.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不同劑量異甘草酸鎂對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后原發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原發性肝癌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為實驗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所有患者均進行TACE和常規的保肝治療,并使用藥物灌注的方式進行治療。其中干預組使用藥物灌注的異甘草酸鎂為200 mg,對照組患者使用藥物灌注的異甘草酸鎂為100 mg。同時,統計和分析2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變化和上腹疼痛、發熱、惡心、嘔吐、高血壓、水鈉潴留等不良反應情況以及治療前后TBil、ALT、AST變化情況。結果實驗組手術后3 d內TBil、ALT、AST下降幅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原發性肝癌患者每日使用200 mg異甘草酸鎂可對肝功能起到保護的作用,不僅能夠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生活質量,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異甘草酸鎂;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原發性肝癌;肝功能
原發性肝癌(PHC)在惡性腫瘤中常見,其惡性程度和病死率較高,治療肝癌的主要方法為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但會對肝功能造成損害,嚴重者可導致患者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癥狀與其他病癥無較大差異,因此當診斷出來時已經屬于癌癥的中晚期,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生存期往往只有幾個月。僅有少數的初診患者可以進行手術,但術后復發率較高,且易出現并發癥和肝功能衰竭。肝移植術后存在復發、缺乏供體等缺陷。放化療易引起肝衰竭以及藥物性肝損傷,損害性較大。另外,對于原發性肝癌的治療可以采用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其不良反應少,但是在注射藥物后易出現肝功能受損現象。異甘草酸鎂對肝細胞有保護的作用,可改善肝功能,可用于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藥物性肝損傷[1-2]。本研究觀察了不同劑量異甘草酸鎂對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原發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連云港市第四人民醫院診治的原發性肝癌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接受經股動脈穿刺插管,先明確腫瘤部位、大小、供血等情況,然后再進行栓塞治療;②入院前1個月內未接受過放療及化療;③無精神問題和語言障礙等影響病情陳述的觀察者;④術前24 h內無不良反應且未使用過止吐藥或止痛藥物。排除標準:①術前肝功能Child C級者;②彌漫型肝癌者;③門靜脈主干癌栓及肝動靜脈瘺、未完成治療的患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實驗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實驗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27~69(45.35±10.35)歲;Child-Pugh A級28例,Child-Pugh B級12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5~65(42.11±10.05)歲;Child-Pugh A級29例,Child-Pugh B級11例。2組年齡、性別、病情、Child-Pugh等級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進行TACE,操作方法:下經股動脈進行局麻,將導管超造至肝固有動脈或者肝左右動脈,注入5-氟尿嘧啶1 g、表阿霉素15 mg、奧沙利鉑150 mg、碘油10 mL與表阿霉10 mg的混懸劑,劑量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部分患者可進行明膠海綿顆粒的注入。對照組先進行常規的保肝治療,注射還原性谷胱甘肽(昆明積大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080353)1.2 g 1次/d和維生素C(瑞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059)3 g 1次/d。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靜脈注射異甘草酸鎂(江蘇正大天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051942)100 mg,每天1次,連續注射7 d。實驗組也同樣先行常規的保肝治療,注射還原性谷胱甘肽(昆明積大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080353)和維生素C(瑞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059),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同時在此基礎上靜脈注射甘草酸鎂(江蘇正大天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051942)200 mg,每天1次,連續注射7 d。
1.3觀察指標觀察2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情況。同時觀察治療后出現上腹疼痛、發熱、惡心、嘔吐、高血壓、水鈉潴留的情況。

2結果
2.12組手術前后肝功能比較2組術前TBil、ALT、AS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術后3 d內2組TBil、ALT、AST水平均出現一過性升高(P均<0.05),但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術后1個月2組肝功能均趨于正常,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2.2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手術前后肝功能比較
注:①與術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原發性肝癌常隱匿起病,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已經到了中晚期,肝癌手術的切除率、復發率、生存率較低,限制了肝癌手術的發展[3]。TCAE能夠發現一些小病灶,具有治療和預防復發的作用,目前已成為原發性肝癌的重要治療方法之一。但是TACE效果常受腫瘤大小、類型、病灶是否多發、栓塞劑等的影響,肝動脈栓塞后栓塞劑能留在腫瘤血管,使癌組織的血液供應減少,肝細胞缺氧缺血,化療的藥物能夠干擾和阻斷腫瘤細胞的增殖,從而導致對肝細胞的損害和肝功能受損[4-5]。靜脈所提供的血液為肝臟中的一多半,而肝癌的供血主要是由于靜脈和肝動脈所提供。采用肝動脈化療灌注的方式,通過血液而流轉到癌細胞使藥效加倍,從而起到了局部化療的作用。
異甘草酸鎂是從甘草中提取的一種新型藥劑,其屬于一種降酶保肝的藥物,具有抗炎、解毒、降酶、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此藥具有高親酯性和抗炎活性,能夠清除患者體內的氧自由基,減少線粒體細胞色素C的釋放,從而使細胞膜和線粒體膜的損害降低,患者的肝細胞得到再生和修復[6-7]。對于原發性肝癌患者來說,在注射異甘草酸鎂后其能夠迅速與血漿蛋白結合,然后流轉到肝臟的各個部位,對于原發性肝癌起到抑制作用。
肝動脈栓塞術后會有疼痛、惡心等不良反應,稱為栓塞后綜合征,異甘草酸鎂通過對糖皮質激素的作用進行免疫調節,可顯著減少患者術后的炎癥反應等不良反應的發生[8-9]。經過本研究發現,在治療前2組TBil、ALT、AS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實驗組手術后3 d的TBil、ALT、AST均有明顯的下降情況,對照組手術后3 d內TBil、ALT、AST無明顯改善,實驗組TBil、ALT、AST明顯優于對照組;手術1個月后2組肝功均恢復到正常。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不同劑量異甘草酸鎂對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原發性肝癌患者肝功能起到保護的作用。在實施肝動脈化療灌注中選用的藥物為異甘草酸鎂,選用劑量為200 mg,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TBil、ALT、AST情況,還能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由此可見,對于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原發性肝癌患者采用200 mg異甘草酸鎂的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栓塞化療的耐受性、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肝功能情況,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胡可榮,袁劍鋒,張志勇,等. 肝癌患者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的癥狀嚴重度與患者生活質量相關性研究[J]. 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1):33-34
[2]林曉輝. 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聯合三維適型放療治療肝癌的臨床研究[J]. 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7):128-130
[3]趙勇,曹科,曹培國. 影響肝癌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療效因素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5):381-383
[4]李洪松,辛德友,劉長軍,等. 多層螺旋CT在肝癌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療效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 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3,9(3):208-211
[5]歐盛釗. TACE術治療原發性肝癌療效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10,14(26):139;141
[6]毛燕群,吳曉霞,鄧俊,等. 血必凈對肝癌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血漿內毒素及肝功能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1,8(4):224-226
[7]朱偉,李明,金滿. 90例原發性肝癌臨床特點分析[J]. 臨床肝膽病雜志,2013,29(6):449-451
[8]劉金明,趙震宇,李濤. 原發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療研究[J]. 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1):17-18
[9]王美書,張傳華. 原發性肝癌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的并發癥觀察及護理[J]. 中國醫藥導報,2011,8(15):136-137
[通信作者]蔣華,E-mail:lygcancer@126.com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3.022
[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03-0286-03
[收稿日期]201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