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越,馮玉康
(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醫院,上海 201318)
?
他克莫司軟膏聯合烏龍散治療白癜風的療效及對血清IL-18和IFN-γ的影響
于越,馮玉康
(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醫院,上海 201318)
[摘要]目的觀察他克莫司軟膏聯合烏龍散治療白癜風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清IL-18和IFN-γ的影響。方法將72例白癜風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6例)和對照組(36例),2組都外搽他克莫司軟膏,治療組再口服烏龍散,比較2組治療前后血清IL-18和IFN-γ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效果。結果治療12周后,治療組血清中IL-18和IFN-γ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P均<0.05),對照組治療前后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組顯效率、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起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他克莫司軟膏可影響白癜風患者血清中IL-18和IFN-γ水平,聯合用藥的臨床效果優于單用烏龍散。
[關鍵詞]白癜風;他克莫司;烏龍散;IL-18;IFN-γ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后天局限性或泛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病。其病因尚不清楚,而已知的成因是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自身的淋巴細胞會清除皮膚內的色素細胞,令皮膚變白。他克莫司為一種強力的新型免疫抑制劑,文獻報道其治療白癜風效果良好,不良反應少[1-2]。筆者觀察了他克莫司軟膏聯合烏龍散治療白癜風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清中白細胞介素-18(IL-18)和γ-干擾素(IFN-γ)水平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診斷標準及納入標準根據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制定的白癜風臨床診斷標準[3]進行診斷。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白癜風患者,年齡9~60周歲;②不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③接受過其他治療,例如外用糖皮質激素、中藥治療、物理療法等,療效均不滿意;④未經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或停藥3個月以上。排除標準:①年齡在9周歲以下,60周歲以上者;②孕婦及哺乳者;③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重大疾病者;④經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或停藥3個月以下者。
1.2一般資料觀察病例為我院門診白癜風患者72例,男34例,女38例;年齡9~60歲;病程2個月~7年;根據標準分型[3],局限型17例,散發型24例,泛發型16例,肢端型11例,節段型4例;進展期29例,穩定期43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6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及臨床分型分期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另外隨機抽取30例來院體檢靜脈血IL-18、IFN-γ正常者作為健康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19~45歲,平均28.5歲。
1.3治療方法治療組給予烏龍散(西安萬隆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口服,1袋/次,2次/d,連用12周;同時成年患者每天外用0.1%他克莫司軟膏(商品名:普特彼,安斯泰來制藥有限公司),兒童(<12歲)使用0.03%他克莫司軟膏,2次/d,涂于白斑部位。對照組給予烏龍散(西安萬隆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口服,1袋/次,2次/d,連用12周。
1.4觀察指標治療期間每周復診1次,觀察記錄白斑變化,療程結束后判斷療效。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記錄病情活動指標的變化,采集血樣本,檢測血清中IL-18和IFN-γ指標的變化。IL-18和IFN-γ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檢測試劑:人IL-18 定量EIA 試劑盒(上海森雄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人IFN-γ定量EIA 試劑盒(上海森雄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于治療前后分別測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觀察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及其他不良反應情況。
1.5臨床療效評定標準[3]痊愈:白斑全部消退且恢復正常膚色;顯效:白斑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為50%~100%;有效:白斑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的10%~50%;無效:白斑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的0%~10%。顯效率=(痊愈例數+ 顯效例數) /總例數×100%,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痊愈例數)/總例數×100%。
1.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 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行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3組血清IL-18和IFN-γ水平比較治療前,治療組和對照組IL-18和IFN-γ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P均<0.05)。治療后治療組血清IL-18和IFN-γ水平顯著降低(P均<0.05),且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對照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血清IL-18和IFN-γ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治療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中痊愈13例(36%),顯效11例(31%),有效9例(25%),無效3例(8%),顯效率為67%,總有效率為92%,平均起效時間為20 d。對照組中痊愈8例(22%),顯效9例(25%),有效15例(42%),無效4例(11%),顯效率為47%,總有效為89%,平均起效時間為32 d。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9.45,P<0.05),顯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6.02,P<0.05);2組起效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治療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比較治療組有1例患者出現輕度紅斑,3例患者出現輕微的瘙癢、灼熱感或刺痛等不適感,均能耐受;對照組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3討論
白癜風的病因復雜,傳統中醫認為白癜風乃體內氣血不行,陰陽失調所致。近年研究發現其與免疫異常存在很大的關系。
烏龍散主要成分為黃芪、紅花、當歸、川芎、赤芍、蒺藜、桃仁、何首烏、蒼術、地龍、柴胡、白薇、桂枝、海螺蛸、紫草、重樓、龍膽、降香、墨旱蓮、白藥子、甘草等,具有調和營衛、活血祛風、健脾益腎等功效,用于治療營衛失調,瘀血阻絡、脾腎不足所致的白癜風。烏龍散可促進體內毒素的外排,使機體的生理功能恢復穩定平衡狀態,對白癜風的治療效果明顯[4]。
他克莫司是從鏈霉菌屬中分離出的發酵產物,為一種強力的新型免疫抑制劑。他克莫司通過抑制鈣調神經磷酸酶的活性,從而抑制T淋巴細胞活性和各種細胞因子的產生,從而使皮損局部異常免疫反應消失,使得殘存的黑素細胞得以生長增殖,產生色素,使白癜風的發展停滯進而修復白斑。他克莫司還能刺激角質形成細胞而促進黑素細胞的生長,創造有利于黑素細胞遷移的環境[5]。國外研究發現該藥治療白癜風效果良好,尤其是兒童白癜風效果顯著[6]。
IL-18主要來源于單核巨噬細胞樣細胞,可由活化的T 細胞、活化的巨噬細胞、表皮角質形成細胞、成骨細胞等合成,IL-18水平增高可促進T 細胞增殖,刺激產生Th1 相關的細胞因子(如IFN-γ、IL-2等)而參與白癜風的炎癥反應及發病過程[7-8]。IFN-γ可加強黑素細胞表面細胞間黏附因子-1(ICAM-1)的表達,激發白細胞與黑素細胞粘連,啟動細胞毒性損傷[9]。
本研究結果顯示,白癜風患者血清IL-18和IFN-γ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他克莫司可使血清IL-18和IFN-γ水平顯著下降。烏龍散則對IL-18和IFN-γ的表達水平無明顯影響,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免疫機制無關。他克莫司軟膏聯合烏龍散治療白癜風的臨床效果強于單用烏龍散治療,同時聯合治療能縮短平均起效時間。同時筆者在治療過程中發現,有5例患者(不計入本文病例),在接受本治療前,已接受單獨他克莫司軟膏治療4周,白斑無擴展,但色素沒有再生;后聯合治療口服烏龍散后,1周內迅速有色素生成。3個月后,色素回復75%以上。雖然樣本量較小,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聯合治療白癜風的臨床效果要強于單獨使用他克莫司軟膏或烏龍散的治療。
[參考文獻]
[1]Grimes PE,Soriano T,Dytoc MT. Topical tacrolimus for repigmentation of vitiligo[J]. J Am Acad Dermatol,2002,47(5):789-791
[2]伍金妹,侯宜金. 他克莫司軟膏治療白癜風的隨機對照開放研究[J]. 中國醫藥指南,2011,9(18):25-26
[3]全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 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J]. 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7):440
[4]查方旭. 胸腺肽和烏龍散聯合治療白癜風的臨床療效觀察[J]. 大眾健康:理論版,2012(10):139-140
[5]Lan CC,Chen CS,Chiou MH,et al. FK506 Promotesmelanncyte and melanoblast growth and creates a favourable millionfor cell migration via keratinocytes: possible mechanisms of how tacrolimus ointment induces repigmentation in pients with vitiligo[J]. Br J Dermatol,2005,153(3):498
[6]Silverg NB,Lin P,Travis L,et al. Tacrolimus ointment promotes rcpigmentation of vitiligo in children:A review of 57 cases[J]. J Am Acad Dermatol,2004,51(5):760-766
[7]田波,何立,等. 白癜風患者血漿IL-18表達水平和免疫功能的研究[J].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3,29(10): 678-679
[8]Ushio S,Namba M,Okura T,et al. Cloning of the cDNA for human IFN-γ inducing factor, expression in Escherichia coli,and studies on the biologic activities of the protein[J]. J Immunol,1996,156(11):4274-4279
[9]Harris JE,Harris TH,Wolfgang W,et al. A mouse model of vitiligo with focused epidermal depigmentation requires IFN-γ for autoreactive CD8 T-cell accumulation in the skin[J]. 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2012,132(7):1869-1876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3.025
[中圖分類號]R758.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03-0293-03
[收稿日期]201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