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波,過貴元,孫桂珍,高 方,吳和文,鐘國兵
(南京軍區杭州療養院,浙江 杭州 310007)
?
UBM檢查對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房角關閉的診斷價值
丁波,過貴元,孫桂珍,高方,吳和文,鐘國兵
(南京軍區杭州療養院,浙江 杭州 310007)
[摘要]目的研究超聲生物顯微鏡技術(UBM)對于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診斷價值。方法選擇120例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據急性與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分別編入急性組與慢性組。采用UBM檢查并對比2組房角及解剖結構。結果UBM定量檢測結果顯示,2組角膜厚度、晶狀體厚度及眼軸長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急性組前房深度、前房角、房角開放距離500、虹膜-晶狀體接觸距離,鞏膜-虹膜夾角、小梁-睫狀體距離及鞏膜-睫狀突夾角均明顯低于慢性組(P均<0.05);UBM半定量分析顯示,急性組周邊虹膜主要為偏薄型及中間型,而慢性組主要為中間型及肥厚型;在急性組虹膜膨隆型占98%,而慢性組中虹膜平坦型占80%;急性組睫狀體位置主要為靠前型及居中型,而慢性組主要為居中型及靠后型。結論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具有虹膜膨隆、睫狀體位置靠前的特點,其房角關閉機制主要由瞳孔阻滯引起,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則由多種機制共同作用引起。采用UBM可有助于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急慢性區分及早期診斷。
[關鍵詞]超聲生物顯微鏡;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房角關閉; 診斷價值
青光眼以特征性視神經萎縮與視野缺損為臨床特征,是眼科常見眼病,其致盲率可高達15%~20%,屬于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在所有青光眼類型中以閉角型青光眼最為常見,可占全部青光眼類型中60%~80%。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主要由眼部解剖結構異常導致房角結構狹窄,前房角關閉,房水排出受阻,眼壓持續升高所致[1],可根據其眼壓升高速度分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兩種。目前研究認為,晶狀體厚、晶狀體位置靠前、眼軸短、前房淺等因素均為導致閉角型青光眼的解剖因素[2]。但在導致閉角型青光眼房角關閉機制上尚未有統一定論,有瞳孔阻滯型、非瞳孔阻滯型、多種機制共存型等機制[3],同時對于導致急性、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房角關閉的主要原因也缺少相應的研究。而明確急慢性閉角型青光眼解剖結構特點對于區分未出現房角關閉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類型以及選擇有效治療方法至關重要。筆者對臨床UBM檢查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房角的數據及經驗進行研究分析,為UBM診斷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提供依據,現總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病例來源于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入選條件:①門診或入院診斷符合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4],并排除其他繼發因素導致眼結構改變;②就診前未采用任何影響虹膜或睫狀肌藥物,無眼外傷史或眼科手術史;③眼部檢查提示房角關閉<1/2,瞳孔、虹膜無明顯改變,視野無明顯缺損;④患者均屬于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早期。符合標準患者共計120例,其中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組)與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慢性組)各60例。急性組男25例,女35例;年齡(52.6±10.3)歲。慢性組男23例,女37例;年齡(53.2±10.2)歲。2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檢查方法采用超聲生物顯微鏡技術(UBM)對2組房角及解剖結構進行檢查。UBM儀器為美國Pardigm Medical Industries生產的超聲生物顯微鏡(Model P40/P45 UBM Ultrasound BioMicroscope)。檢查時患者取仰臥位,局麻受檢眼,并置入眼杯于受檢眼結膜囊內,并倒入掃描劑于眼杯中,囑患者按照下、顳、上、鼻順序依次轉動眼球注視超聲室內四方位標記物,同時采用探頭檢查受檢眼顳上、顳下、鼻上、鼻下四方向房角、角鞏緣的矢狀切面及冠狀切面情況,采集到的圖形信息存儲于儀器內并根據UBM自設軟件與Pavlin標準進行定量數值檢測。
1.3觀察指標①UBM定量檢測:根據UBM自帶軟件測量受檢眼角膜厚度、晶狀體厚度、眼軸長度、前房深度、前房角、房角開放距離500、虹膜-晶狀體解除距離、鞏膜-虹膜夾角、小梁-睫狀體距離及鞏膜-睫狀突夾角共10個指標。②UBM半定量分析[5]:根據UBM圖像半定量分析2組患者周邊虹膜厚度、虹膜形態及睫狀體位置,其中周邊虹膜厚度根據鞏膜突前500 μm內虹膜厚度與正常虹膜厚度對比分為偏薄型、中間型及肥厚型3種,正常虹膜厚度為303~479 μm,周邊虹膜厚度低于此區間為偏薄型,高于此區間為肥厚型,居于此區間為中間型;虹膜形態分為平坦型與膨隆型2種類型;睫狀體位置根據睫狀溝有無分為靠前型、居中型及靠后型,其中靠前型睫狀突與虹膜根部接觸面積大,睫狀溝消失,居中型為睫狀突與虹膜根部接觸但面積小,可觀測到睫狀溝,靠后型為睫狀突與虹膜根部無接觸,具有明顯睫狀溝。根據以上分類結果統計2組不同類型分布情況。

2結果
2.12組UBM定量檢測指標對比2組角膜厚度、晶狀體厚度及眼軸長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急性組前房深度、前房角及房角開放距離500均明顯低于慢性組(P均<0.05);急性組虹膜-晶狀體接觸距離及鞏膜-虹膜夾角均小于慢性組(P均<0.05);急性組小梁-睫狀體距離及鞏膜-睫狀突夾角均小于慢性組(P均<0.05)。見表1。

表1 2組UBM定量檢測指標對比
2.22組UBM半定量分析結果2組周邊虹膜厚度分布存在明顯差異(P<0.05),其中急性組以偏薄型及中間型居多,而慢性組以中間型及肥厚型居多;2組虹膜不同形態分布上具有明顯差異(P<0.05),急性組虹膜以膨隆型居多,占98%,而慢性組中虹膜以平坦型居多,占比80%;2組在睫狀體位置分布存在明顯差異(P<0.05),其中急性組睫狀體位置以靠前型及居中型居多,而慢性組睫狀體位置以居中型及靠后型居多。見表2。

表2 2組UBM定性分析結果 例(%)
3討論
早期對閉角型青光眼房角及相鄰解剖結構的觀察均主要依賴房角鏡。由于房角鏡在檢查中容易受到光源、屈光介質及機械本身的干擾,且房角鏡無法觀察到非透明組織后的結構,因此在觀察結構上無法獲得房角解剖結構較為精確的定量數據及進行可靠的歸類分析,導致檢查結果不夠可靠[6]。而UBM通過發出高頻超聲掃描眼球,并接受反向頻射超聲波后自動進行信號處理分析,可獲得對受檢眼球解剖結構的定量數據,結構精確可靠[7]。同時由于UBM探測采用超聲,無需光源,檢查時于水浴中掃描,因此不存在房角鏡檢查中光源及機械干擾的缺陷,使得對閉角型青光眼解剖結構觀察達到更精細程度[8]。
在研究中,采用UBM對急性與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共10個指標進行定量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急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在角膜厚度、晶狀體厚度及眼軸長度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認為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晶狀體較正常人厚度增加,繼而引起晶狀體位置前移[9],但在本研究中急性與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晶狀體厚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同時考慮到正常成人年齡越大,其晶狀體厚度與相對位置均會增加,因此考慮角膜、晶狀體厚度及眼軸長度不屬于急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特有誘發因素。
急性組前房深度、前房角及房角開放距離500均明顯低于慢性組。Shaffer[10]在其研究中認為根據前房角10°為房角關閉的危險因素,正常人前房角約為31.12°,而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較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前房更淺,房角更為狹窄、房角開放距離500更短,提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結構較為擁擠,其房角關閉發生率更高;急性組虹膜-晶狀體接觸距離及鞏膜-虹膜夾角均明顯小于慢性組,同時在急性組虹膜形態主要呈膨隆型,周邊虹膜厚度以偏薄及居中型居多,而慢性組虹膜主要呈平坦型,周邊虹膜厚度以居中型及偏厚型居多。說明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房角關閉的主要原因可能為瞳孔阻滯引起,由于瞳孔阻滯力升高,導致房水從瞳孔進入前房受限,繼而引起后房壓力增高,虹膜向前膨隆,因此形成膨隆型虹膜[11]。而瞳孔阻滯并非導致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房角關閉的主要原因,慢性者可能由于周邊虹膜偏肥厚堆積于房角,導致房角靠近小梁側入口狹窄,長期慢性肥厚引起房角慢性關閉[12]。該種區別提示在臨床治療不同類型閉角型青光眼中,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可通過采用虹膜激光打孔術解除患者瞳孔阻滯,從而預防房角關閉,但由于瞳孔阻滯并非引起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房角關閉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虹膜激光打孔術治療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可能療效有效。
本研究同時測量小梁-睫狀體距離及鞏膜-睫狀突夾角,結果顯示急性組2個指標均明顯小于慢性組,同時定性分析顯示急性組睫狀體位置主要以靠前及居中兩種類型居多,而慢性組睫狀體位置主要以居中及靠后兩種類型居多,提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睫狀體位置相對于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更靠前,這與文獻[13]認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睫狀體明顯增高、增厚及前旋結論較為一致。
綜上所述,采用UBM檢查急性與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并進行定量及定性分析,結果顯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關閉原因以瞳孔阻滯為主,同時存在睫狀體前旋,而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則由虹膜、睫狀體及周邊虹膜厚度等多種原因共同作用導致慢性房角關閉。因此在采用UBM篩查或診斷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時,應關注患者虹膜形態、周邊虹膜厚度、睫狀體位置等指標,為診斷分型及判斷是否存在房角關閉危險因素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Bai H,Liu H,Wang J,et al. A common genetic variant as an effect modifier for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J]. Int J Clin Exp Med,2015,15,8(1):883-889
[2]伍繼光,海仁姑蘇萊曼. 超聲生物顯微鏡在青光眼診治中的應用[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5):235
[3]嚴良,李雯. 閉角型青光眼房角關閉機制研究現狀[J].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6):653-656
[4]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青光眼學組,中華醫學會中華眼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我國原發性青光眼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J]. 中華眼科雜志,2008,44(9):862-863
[5]陳琛,陳強,韋秋紅. 原發性急性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房角結構對比分析[J]. 河北醫藥,2013,35(1):111-112
[6]朱洪麗. 裂隙燈前節OCT與房角鏡檢查前房角度數一致性分析[J].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12):1618-1620
[7]Yoshikawa H,Ikeda Y,Sotozono C,et al.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in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corneal opacity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clinical diagnosis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J]. Nihon Ganka Gakkai Zasshi,2015,119(1):16-21
[8]趙柳寧,鄧娟,王忠浩,等. 超聲生物顯微鏡和房角鏡判斷窄房角結果一致性分析[J].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1,29(8):802-805
[9]由新英,王濤.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為主的睫狀環阻滯性青光眼手術治療模式探討[J]. 眼科,2012,21(1):43-46
[10] Shaffer RN. Asuggested anatomic classification to define papillary block glaucomas[J]. Invest Ophthalmol,1973,12(7):540-545
[11] 劉偉,梁娟,邢小麗,等.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時超聲生物顯微鏡特征分析[J/CD].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0,4(6):761-765
[12] 朱芹,歐陽珊,李睿姝,等. 原發性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房角粘連與視野缺損的關系[J].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1,29(12):1319-1321
[13] 宮琳,王金銳,傅培,等. 超聲生物顯微鏡觀察睫狀突形態與青光眼的廣西[J].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0,26(4):651-654
[通信作者]過貴元,E-mail:yuoguiyuan1962@163.com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3.030
[中圖分類號]R77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03-0304-03
[收稿日期]201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