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平, 宋舒范
(遼寧省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 呼吸內科, 遼寧 沈陽, 130031)
?
血腦鈉肽與間質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的關系及對預后的評估作用
辛平, 宋舒范
(遼寧省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 呼吸內科, 遼寧 沈陽, 130031)
關鍵詞:腦鈉肽; 間質性肺疾病; 心功能; 肺功能
間質性肺疾病(ILD)的病因復雜,診斷困難。由于患者肺功能進行性減退,逐步進展為慢性呼吸衰竭,易導致患者死亡[1-2]。研究[3]認為肺動脈高壓是ILD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腦鈉肽(BNP)是由心肌細胞分泌的,其可以反映心臟壓力負荷,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診斷[4-5]。本研究選取60例IL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血BNP與心肺功能的關系及對預后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本院60例間質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33~78歲,平均(57.6±6.3)歲,病程0.5~17年,平均(5.4±1.3)年;其中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27例,結締組織病相關性肺間質纖維化23例,藥物相關性肺間質纖維化4例,結節病患者3例,其他疾病引發的有3例。納入標準: ① 所有患者均經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并結合臨床癥狀明確診斷為BID; ② 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支氣管擴張等其他嚴重的肺部疾病; ③ 無嚴重的肺部感染; ④ 無先天性心臟病及其他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1.2研究方法
根據是否合并肺動脈高壓分為肺動脈高壓組21例和無肺動脈高壓組39例。根據患者的預后分為存活組42例和死亡組18例。所有入組患者檢測血BNP水平,使用肺功能檢測儀檢測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彌散量(DLCO),使用多普勒彩色超聲診斷儀檢測肺動脈收縮壓、右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對患者血BNP與心、肺功能的關系進行分析。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包,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兩獨立樣本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兩樣本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和Spearman雙變量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肺動脈高壓組與無肺動脈高壓組患者BNP及心肺功能的比較
與無肺動脈高壓組患者相比,肺動脈高壓組患者BNP、肺動脈收縮壓、DLCO顯著改善(P<0.05);2組患者右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FVC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肺動脈高壓組與無肺動脈高壓組患者BNP
與肺動脈高壓組比較, *P<0.05。
2.2死亡組與存活組患者BNP及心肺功能的比較
與存活組患者相比,死亡組患者血BNP、肺動脈收縮壓、右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均升高,DLCO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數、FV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BNP水平與心肺功能相關性的分析
對BNP與肺動脈收縮壓、右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DLCO、FVC等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BNP水平與肺動脈收縮壓、右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呈正相關(r=0.71、0.69,P<0.05),與DLCO存在負相關性(r=-0.62,P<0.05),與左室射血分數、FVC無明顯相關性(r=0.21、-0.18,P>0.05)。

表2 死亡組與存活組患者BNP及心肺功能的比較
與死亡組比較, *P<0.05。
3討論
肺間質纖維化和彌漫性肺泡單位炎性反應是ILD的主要病理學特點,主要累及肺泡壁及肺泡周圍組織。ILD患者主要表現為活動后呼吸困難、限制性通氣障礙、彌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癥等。隨著病情的進一步加重,患者逐漸發展為呼吸衰竭,嚴重時可導致死亡[6-7]。肺動脈高壓是ILD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主要表現為氣促和活動受限。研究[8]發現,肺動脈高壓在ILD患者中的發病率為28%~85%。有研究[9]顯示肺動脈壓升高,IDL患者病死率將顯著增高,即使是輕度的肺動脈高壓,對 ILD 患者的預后也有很大影響。
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是臨床常用的檢測肺動脈高壓的方法,敏感度及特異度較高。但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肺動脈收縮壓檢測存在一定的誤差,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均低于右心導管。右心導管作為一種有創檢測,其對設備要求高、操作難度大,臨床難以廣泛應用。BNP是心血管疾病常用的檢測指標,可以反映左心室收縮壓、舒張末期心室容積及左室射血分數,還可以預測右心室負荷過重及慢性肺疾病的預后。研究[10]發現BNP水平與肺血管阻抗存在緊密關系。IDL患者出現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功能不全時BNP升高。Sztrymf等[11]研究發現,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BNP升高者僅生存11個月,1年病死率為23.7%,多因素分析發現BNP是特發性肺纖維化獨立危險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無肺動脈高壓組患者相比,肺動脈高壓組患者BNP、肺動脈收縮壓升高,DLCO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二者在右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FVC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BNP水平可能與肺血管阻抗存在密切關系,BNP水平增高可反映肺動脈壓力增高。相關性分析發現,BNP水平與肺動脈收縮壓、右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呈正相關,與DLCO存在負相關性,與左室射血分數、FVC無明顯相關性。死亡組患者血BNP、肺動脈收縮壓、右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均升高,DLCO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2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數、FVC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血清BNP對于判斷IDL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利軍. 間質性肺疾病的分類和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 臨床內科雜志, 2011, 28(9): 581-583.
[2]趙希平, 余麗君, 許文兵. 間質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1, (16): 1792-1794.
[3]陳晶晶, 宿明, 李風森. 311例間質性肺疾病患者臨床特點分析[J]. 臨床肺科雜志, 2015, 20(3): 444-446.
[4]談艷芳, 劉朝紅. D-二聚體、NT-proBNP、MYO聯合 hs-CRP診斷心肌梗死的臨床價值探討[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5, 36(17): 2602-2603.
[5]王霖.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與心功能相關性臨床研究[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5, 36(17): 2557-2558.
[6]劉萍, 莊偉榮, 張雅娟, 等. 65例老年間質性肺疾病臨床特征分析[J]. 臨床肺科雜志, 2011, 16(9): 1367-1369.
[7]宮海艷, 溫海艷, 姜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13, 42(3): 262-263.
[8]Park SY, Lee CY, Kim CH, et al. One-year Prognosis and the Rol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r Pulmonale[J]. J Korean Med Sci, 2015, 30(4): 442-449.
[9]Thakkar V, Stevens WM, Prior D, et al.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a novel screening algorithm for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systemic sclerosis: a case-control study[J]. Arthritis Res Ther, 2012, 14(3): R143-149.
[10]Dentali F, Donadini M, Gianni M, et 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s a preclinical marker of chron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J]. Intern Emerg Med, 2009, 11(4): 123-128.
[11]Sztrymf B, Souza R, Bertoletti L, et al. Prognostic factors of acute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 Eur Respir J, 2010, 35(10): 1286 -1293.
中圖分類號:R 5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9-166-02
DOI:10.7619/jcmp.201609058
收稿日期: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