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云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逐漸改變。其中,豐富的綠色森林資源能夠保障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我國林業資源相對匱乏,在生態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有關地區管理部門和企業應該高度重視起來,促進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對當前林業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提出有效措施促進改革創新,加強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有利于人類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關鍵詞】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方法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世界范圍內的森林資源在逐漸減少,我國森林資源也在逐漸減少。加上人類對森林無節制地砍伐,導致土地沙漠化、生活環境惡化、氣溫升高。所以世界各地人民應該高度重視起來,注重環境保護與節約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共同努力,加強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林業經濟是指林業部門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組織管理,包括正確處理林業生產和再生產中各方面的經濟關系。林業是指培育和保護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產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發揮防護作用的生產部門。[1]企業在發展林業經濟時,能夠充分利用森林資源,開發各種產業,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但是,由于林業經濟發展依舊進行傳統的發展模式,經營規模小、較分散,資源被浪費,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有關地區企業與人民應該注重改革創新,節約資源,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環境保護。
一、林業經濟發展方向
1.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林業經濟發展應該始終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樹立長遠目標,在利用林業資源的同時,必須加以保護和建設,對原生林的利用要合理有序,對次生林要以護為主,穩妥利用,講效率還要講效應,要注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最終獲得持久發展。
2.長線與短線的結合。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該注重長線與短線的結合。長線著眼于整個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建設,短線著眼于林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只有兩者相得益彰、長短互補,才能協調人與林、人與環境的關系。
3.有效結合科學技術。利用人工力量發展林業經濟,速度與工作效率往往較低,并且其中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所以有效結合科學技術是十分必要的。科學技術能夠加快工作速度、創新種植維護手段、解決地理問題、節省人力資源等。所以有關企業應該注重科技與實踐的結合。
4.注重區域差異。區域差異不僅包括自然條件的差異,也包括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不同的自然條件影響到植物的生長狀況,而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林業經濟的發展。
二、林業經濟發展現狀
1.企業管理水平低下。林業企業經營管理不善,水平低下,片面追求滅荒速度及數量,忽視了對林木培育目標及市場前景分析和判斷,樹種、林種趨同化現象嚴重;對提高林木質量特別是種苗及撫育工作重視不夠種植前期大量培養,后期不注重培育與管理,導致樹苗存活率嚴重下降,林木管理跟不上,火、病蟲害等嚴重,生態功能退化,經濟效果差。久而久之林業資源逐漸減少,質量不高,生態平衡被打破,最終直接影響到企業經濟的發展。
2.經營規模小。我國與發達國家企業經營的差距比較大。我國存在著大量的小型鄉鎮企業,以造紙為例,我國的平均造紙量遠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同構化,使各企業間彼此關聯程度低,許多企業不具備產業傳導規模和市場帶動效應。[2]企業是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主體,它們往往以謀取自身最高利益為目標,相互競爭,企業與企業之間比較分散,經營規模小,將整個林業資源劃分開來,最終不利于林業經濟的整體發展。
3.林業經濟發展地區不平衡。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條件不同、氣候條件不同,它的林業樹木種類也不同。有關企業在發展林業種植時,往往重視數量而忽略了質量。有些樹苗不能很好的適應當地環境,有關企業在種植初期對樹苗進行管理,種植后期則沒有實施科學護理與培育,導致樹苗死亡,林業資源逐漸減少。并且林業經濟發展地區不平衡,相對來說,東南部地區發展最快,中西部則次之。還有就是有些企業強制性地安排當地農民種植樹苗,農民主動性與積極性不高,久而久之影響到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提出有效措施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針對當前有關企業林業經濟發展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有關企業領導和員工應該高度重視起來,注重環境保護與節約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下面提出一些政策和方法來加強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轉變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傳統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是粗放型的,企業從主觀上忽視了環境效益,只為了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破壞了更多的植被,導致我國的生態環境遭到進一步破壞,并且難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轉變發展模式為集約型,企業創新管理理念,改善經營規模,加大投資力度,更加注重技術的力量,實現長線與短線的結合,最終有利于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發展生態旅游業。發展林業經濟時,不僅可以利用樹木開發其他產業,也可擴大市場,發展生態旅游業。林業企業應該以生態林業為基礎,可以逐步開發旅游、原料、果品、花卉等不同的林業產品,并針對不同的林業產品進行分類管理。旅游業能夠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民去旅游,刺激消費,促進當地人民經濟收入增加,同時對森林的破壞力大幅度降低,合理地利用有限資源獲得更高的收益。
3.合理運用科技進行林業管理。科學技術往往能節省人力和物力資源,解決人類比較困難的問題。在發展林業經濟過程中,有關企業應該合理運用科技進行林業管理,比如加大投資力度,壯大企業林業科學技術研發部門,以科技為導向,可以積極研發新的林業產品,針對當前市場的需求進行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在對林業進行管理時也可以運用先進的技術,比如容器育苗技術,大大提高樹苗存活率;水利灌溉系統,節省水資源,促進樹木增長。林業企業要充分利用新的技術和設備,提高林業的資源的利用效率。
4.政府的大力推動和支持。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推動和支持。所以有關政府應該進一步完善《森林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濫砍濫伐等現象進行更嚴厲的打擊,加強監督和管理,加大審核力度,約束企業經營行為和工人工作行為。同時,可以建立相關獎勵政策和補貼政策,有效激發企業的積極性。降低林業發展相關稅收,推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小結
林業是我國五大產業之一。林業經濟的發展帶動企業和當地人民的發展。并且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為了促進有關地區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關企業應該轉變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實施集約型管理;發展生態旅游業,擴大市場規模;合理運用科技進行林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時當地政府應該制定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動和支持企業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夠改善和恢復森林,最終促進全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谷守群. 實現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J]. 現代經濟信息. 2014(5):326-326.
[2]趙慧剛. 淺談我國林業經濟走可持續道路的發展前景[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1(24):2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