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英
傳說我國藥學家孫思邈生于581年,卒于682年,享年101歲;而對中醫中藥有著不凡成就的李慶元,生于1679年,卒于1935年,享年257歲,是我國歷史上留有文字記述的年壽最高者;我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享年98歲;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謝家麟享年96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今年已經是94歲的高齡……歷數古今那些高智商的科學家,不乏長壽之人。智商高的人為何多長壽呢?
作為高智商的科學家是離不開用腦的。《黃帝內經》中記載:“主不明則十二宮危。”也就是說,作為人體的中樞器官,大腦對生命活動有舉足輕重的調控作用,只要大腦不衰老,全身其他系統就有保持良好機能的可能。大腦機能一旦衰竭,全身機能就可能會受到影響。許多腦卒中患者發病后連帶出現肝功、腎功、心功受損現象,可能就與此有關。
相關調查研究也證明,智商高的人更長壽。早在1932年,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利用蘇格蘭心理調查的數據,對幾乎所有11歲左右的兒童進行了智商測試。60多年后,研究人員調查了當年接受測試的在世者。調查結果顯示,智商每增加15點,存活的概率就會提高21%。例如,智商115的人活到76歲的可能性要比智商100的人高21%。
我們目前雖然尚不能確切解釋智商和健康長壽的關系,但至少有以下這兩種可能性。
一種可能的原因是,智商高的人會選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諸如鍛煉身體、科學膳食、不吸煙酗酒、乘車系安全帶等。許多高壽科學家不但生活方式健康,并且興趣廣泛。例如,謝家麟雖然是物理學家,但是平生喜愛文學,尤其對宋詞情有獨鐘;身為農業專家的袁隆平,業余時間卻非常喜歡拉小提琴、游泳和排球也是他的拿手體育項目。
另一種可能的原因是,智商是身體整體性能的一個指標,特別是體現了神經系統的效率。人的左腦主管語言、計算和抽象思維,右腦主管音樂藝術感受。左右腦交替使用,有利于大腦這個奇特的“太極圖”生生不息地旋轉、生化,使得屬陽的顯意識與屬陰的潛意識相互交融,從而激發人的智慧、提高大腦機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求每個人都成為高智商者,但我們卻可以通過改善和優化生活方式,通過改善和優化用腦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智商水平,以期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