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耀光
摘 要:網上追逃通過建立“全國在逃人員信息網”及“全國在逃人員信息光盤”等形式,解決了許多舊案、積案,抓捕了許多在外潛逃的犯罪嫌疑人,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對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此應該從立法上明確“網上追逃”的法律地位,完善各項制度。
關鍵詞:網上追逃;存在的問題;完善建議
一、網上追逃的具體內容及重要意義
網上追逃是指公安機關在開展日常的業務工作中,通過運用各部門各級機關的信息資源,發揮各自的職責優勢,在發現可疑人員時,及時與“全國在逃人員信息系統”或“全國在逃人員信息光盤”進行查詢、比對,抓捕在逃人員的偵查措施。
(一)網上追逃的具體內容
公安部在向全國公安機關下發的《關于實行“破案追逃”新機制通知》中對網上追逃的具體內容作了規定:
一是嚴格執行破案標準。對于一人作案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必須抓獲;對于二人以上共同作案的案件,案件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必須抓獲;對于犯罪集團作案的,犯罪集團首要分子和主要實施犯罪的嫌疑人必須抓獲。
二是嚴格落實“破案追逃責任制”。立案地公安機關要明確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分配,這既包括追逃信息的整理上網工作、日常維護工作,也包括在逃人員抓獲后網上信息的撤銷工作等。
三是發現符合條件在逃人員要及時錄入在逃人員數據庫。上網信息要經縣、區以上公安機關偵查辦案部門負責人審批。
(二)網上追逃的重要意義
網上追逃有利于加強各地區、各警種、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形成全國性的公安追逃網絡。網上追逃就是通過建立全國性的公安追逃網絡實現各地區、各警種、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合作,充分利用各方信息資源,實現合力追逃。
二、網上追逃程序存在的法律問題
(一)法律性質不明確等客觀問題
(1)法律性質不明確。網上追逃與通緝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法律淵源不同。網上追逃依據的主要是公安部的通知,而通緝的法律淵源是我國刑事訴訟法《通緝》一章的規定;第二,適用的對象不同。網上追逃的人員范圍有三類,而通緝針對的是應當逮捕的在逃犯罪嫌疑人或越獄逃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
(2)異地執行、逮捕時無有效法律文書。我國《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公安機關拘留人或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或逮捕證。但是由于網上追逃一般在進行拘留、逮捕的時候抓獲地與立案地不一致,大部分情況兩地距離較遠,導致相關的法律文書不能及時送到,進而出現無證羈押的現象。
(3)超期羈押現象時有發生。刑事訴訟法中對拘留期間的計算應該是從被關押到看守所就開始計算的,而由于網上追逃無證羈押現象的普遍存在,有部分公安機關是從轉移到立案地公安機關才開始計算羈押期限的,導致超期羈押現象時有發生。
(二)被羈押人人權得不到保障等主觀問題
(1)被拘留、羈押后及時訊問、通知家屬的權利得不到保障。而關于通知家屬的情況,實踐中,一是由于立案地、抓獲地對人犯抓獲后的供述情況、案件的整體情況缺乏交流溝通,兩地公安機關都不能確定通知家屬是否有礙偵查,故一般都不通知;二是公安部未出臺明確文件規定通知家屬的義務有哪個公安機關來執行導致兩地公安機關之間相互推諉、無人負責;
(2)被羈押人聘請律師的權利無法保障。一方面,由于異地羈押、逮捕,抓獲地機關對具體案情了解不多,對被羈押人進行的一般只是核實身份信息等基本工作,一般不會告知被羈押人聘請律師的權利。另一方面,從法律規定來看,由于沒有對“網上追逃”進行法律性質的定義,因此自被羈押到被移交給立案機關的這段時間不能算作是被采取強制措施的時間。
三、完善網上追逃程序的建議
(一)客觀方面的完善建議
(1)完善立法,明確“網上追逃”的法律定位,確立相關制度。因此將網上追逃單獨列為法定偵查措施的一種,確立其法律地位,明確其法律性質,使得網上追逃偵查措施有法可依勢在必行。建議通過修改現行《刑事訴訟法》將“網上追逃”明確為法定偵查措施的一種,并在《刑事訴訟法》中設立專門一章來具體規定“網上追逃”的法律性質及相關制度。
(2)加強網絡系統化建設和相關硬件配套設備建設。應當加快公安信息網上建設步伐,盡快建立以公安刑偵局為主體,從公安部到各地級市公安局三級聯網的信息統一標準。
(3)規范并進一步細化“網上追逃”的各項制度及具體程序。建議公安部要具體細化“網上追逃”的執法程序,明確立案地、抓獲地公安機關的各自職責,既充分保證“網上追逃”打擊犯罪的力度,又全力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形成刑事法律、部門規章、規范文件三位一體的完備的“網上追逃”法律體系。首先,要建立長期有效的網上追逃工作責任制度;其次,要強化立案地公安機關對于在逃人員信息上網及更新維護的責任。
(二)主觀方面的完善建議
(1)提高廣大公安干警素質,增強其人權意識,建設專業網上追逃隊伍。各公安機關要加大對公安干警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提升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加強道德方面的培養,強化公安干警的個人能力和職業道德。
(2)加強網上追逃的檢查監督工作。針對在網上追逃的開展過程中公安機關自我約束為主的工作模式和為了應付業績考核而出現的不良現象,加強檢察機關的檢查監督工作勢在必行。在日常網上追逃工作的開展中,要建立與檢察機關的信息共享機制。
(3)加大網上追逃工作的宣傳力度,充分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力量。公安機關開展網上追逃工作目的是打擊違法犯罪、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權益,而人民群眾又是公安機關開展網上追逃工作的堅強后盾。在逃人員在逃亡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與周圍的群眾發生聯系,因此人民群眾作為網上追逃信息收集的來源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娜.《論公安機關網上追逃制度》.碩士學位論文.安徽財經大學,2011年.
[2]摘編自公安部《關于實行"破案追逃"新機制的通知》公通字〔1999〕91號.
[3]章劍.《“網上追逃”的法律問題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南昌大學,2013年.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第一款:“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5]李積國.《應當進一步規范“網上追逃”》.《人民檢察》,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