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瑞靜
《刑法修正案(九)》除增加了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的財產刑,修改了資助恐怖活動罪罪狀外,還增設了五個新的恐怖犯罪,即準備實施恐怖活動罪,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罪,利用極端主義破壞法律實施罪,強制穿戴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服飾、標志罪,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新增五個恐怖犯罪,一是為了適應我國當前打擊恐怖主義的現狀,更好的將恐怖主義扼殺在搖籃;二是為了與國際接軌,實現國家之間共同聯手對抗恐怖主義。
一、何為“恐怖活動”
《反恐怖主義法》所稱恐怖活動,是指恐怖主義性質的下列行為:
(1)組織、策劃、準備實施、實施造成或者意圖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公共設施損壞、社會秩序混亂等嚴重社會危害的活動的;
(2)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或者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的物品,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戴宣揚恐怖主義的服飾、標志的;
(3)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的;
(4)為恐怖活動組織、恐怖活動人員、實施恐怖活動或者恐怖活動培訓提供信息、資金、物資、勞務、技術、場所等支持、協助、便利的;
(5)其他恐怖活動。
二、準備實施恐怖活動罪
《刑法》第120條之二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為實施恐怖活動準備兇器、危險物品或者其他工具的;(二)組織恐怖活動培訓或者積極參加恐怖活動培訓的;(三)為實施恐怖活動與境外恐怖活動組織或者人員聯絡的;(四)為實施恐怖活動進行策劃或者其他準備的。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1.預備行為既遂化
一般來說,刑法將實行行為之前的準備行為予以規定的情形,叫從屬預備罪,將實行行為之前的準備行為單獨予以規定時,則叫做獨立預備罪。我國將從屬預備罪規定在總則中,《刑法》第22條第1款與第2款分別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焙茱@然,《刑法》第120條之二這四項規定是獨立于分則中的,不再使用總則中關于預備犯的處罰規定,刑九將原本是恐怖活動的預備行為規定為獨立的犯罪,使之成為既遂犯罪。那么,獨立預備罪是否有實行行為呢?首先,我國刑法將從屬預備罪規定在總則中,將獨立預備罪規定在分則中,從此也可以看出總則中規定的是預備行為,分則中規定的是實行行為。其次,從共犯從屬性的角度來看,如果將從屬預備罪也規定為有實行行為,那無疑會大范圍的擴寬犯罪的范圍,違背罪刑法定原則。如:乙明知甲要入戶盜竊,而為他提供工具但后來甲沒有實施盜竊行為,此種情況能給乙定罪嗎?本文認為甲至少得實施盜竊這一行為,才可對乙追究責任。所以本文認為從屬預備罪不存在實行行為。最后,刑九將準備實施恐怖活動罪單獨定罪,是因為其抽象危險十分嚴重,值得刑法對其單獨定罪處罰?;谏鲜隼碛?,《刑法》第120條之二第1款所規定的四項行為,應為實行行為,而不能作為預備行為處理。
2.對“其他準備”的理解
從表述形式上來看,其他準備是第四項的兜底規定。但如果這樣理解,那么前三項的規定也就沒有意義了。因為相對于第四項前半段“為實施恐怖活動進行策劃“來說,前三項的規定都是其他準備。所以可以認為“其他準備”實際上是第120條之二第1款的兜底規定,故其他準備行為都能夠包括在其中。《刑法》第120條之二第1款設置獨立的準備實施恐怖活動罪,就是為了擴大對恐怖犯罪的處罰范圍,而且使得恐怖犯罪的預備行為不可能免除處罰。從本質上來說,還是為了更好的打擊恐怖犯罪。
3.對獨立預備罪的教唆、幫助行為應如何界定
教唆犯是指故意教唆并引起他人實施符合構成要件的違法行為,幫助犯是指幫助正犯實行犯罪的人。那么教唆、幫助他人實行獨立預備罪的行為是否成立教唆犯、幫助犯呢?例如,甲唆使乙組織恐怖活動培訓,甲是否成立教唆犯?丙明知丁要實施恐怖活動而為其準備兇器、危險物品的行為成立幫助犯嗎?本文認為二者各成立相應的教唆犯、幫助犯。
從形式上來看,準備實施恐怖活動罪已經不再是刑法總則所規定的預備犯,它雖然在理論上被稱為獨立預備罪,但實際上已經被實行行為化或者既遂化。實施了《刑法》第120條之二第1款規定的行為的,就不再按預備犯處罰,而是作為既遂犯處理。因此上述案例中,甲和丁的行為符合該罪實行行為的構成要件,分別構成準備實施恐怖活動罪的教唆犯和幫助犯。
從實質上來說,對《刑法》第120條之二第1款的規定予以教唆和幫助的行為,具有相當嚴重的危害,因此具有處罰的必要性。因為在前案中,如果被教唆的乙實施了組織恐怖活動培訓并培訓出了大批恐怖分子,后果不堪設想。另外,如果丁果真拿丙為其準備的兇器、危險物品實施了恐怖犯罪,而不對丙進行處罰,這也將大大提高恐怖分子的犯罪熱情,因此,本文認為,由于教唆犯、幫助犯對獨立預備罪都提供了原因力、作用力、影響力,因而都要對二者進行處罰。
4.為了實施獨立預備罪而進行的準備行為,能否適用總則中預備犯的規定
刑法第22條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睘榱朔缸铮醋置嬉馑祭斫?,可以分為為了預備犯罪與為了實行犯罪兩層含義,很顯然,在此,我們只能按為了實行犯罪來理解。如果將預備犯罪的準備行為而規定為犯罪,會無疑擴大刑法的懲罰范圍,導致處罰不當。如:為了殺人而買刀的行為可以解釋為預備行為,但為了買刀而打工掙錢的行為則不可以評價為準備行為。刑法只打擊在客觀上侵犯法益的身體活動,而不評價沒有法益侵犯可能性的行為,否則可能有類推解釋的嫌疑。因此,此處的為了犯罪只能解釋為為了實行犯罪。另外,同上所述,獨立預備罪已被單獨定罪,那為了實施獨立預備罪而進行的準備活動當然可以適用刑法第22條的規定。
根據上述推論可以認定,為組織恐怖活動培訓而聯系授課老師以及相關人員的行為屬于準備行為,而為組織恐怖活動培訓而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等行為就不可以被認定為準備行為。同樣,為準備兇器或危險工具而打工掙錢的行為也不能被認定為準備行為。換言之,在客觀上對法益有一定抽象危險的行為,才可以被認定為預備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