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月波
?
追尋生命中的那一抹粉色
——記李蘇和她的“粉紅絲帶”
■文施月波

1991年,28歲的李蘇從長沙來到深圳特區,為了創業的夢想。1992年底,她策劃的大型報告文學集《一代風流——深圳創業者紀實》首發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而后,她策劃并組織了“首屆中華藍寶石婚佳侶評選”;參與策劃了由文化部主辦,新疆電視臺協助拍攝的四集音樂專題片《絲路文化之旅》;與深圳市委宣傳部、文化局共同策劃組織了《新年音樂會暨著名作曲家葉小鋼交響樂作品音樂會》;策劃組織了“首屆深圳韓國文化節”“深圳市首屆梧桐山重陽登高節”等一系列有影響的活動。12年后的2003年,李蘇已是深圳策劃界的知名人物。
事業如日中天,但過度積累的壓力和疲勞在悄無聲息地吞噬著她的健康。癌癥不期而至??謶诌^,絕望過,但愛情、親情、友情,積聚起李蘇與癌癥抗衡的勇氣。
2004年4月19日,是兒子6歲生日,為此李蘇把手術推后了20天。那天,她和6歲的兒子共浴,為自己的乳房攝下最后的美麗。將十多套漂亮的晚禮服一一穿遍。淚水模糊的雙眼定格了這曾經擁有的美好!
41歲的她經歷了手術的疼痛和化療的折磨,身體由健康時的蓬勃美麗,轉變成殘缺與病態,每天只能在藥罐上煎熬著人生的無奈與無望。
生命的意義在哪里?
最初萌生創辦“粉紅絲帶”的想法,正是孕育于這樣的焦慮中。
2006年10月18號,李蘇成立的“中華粉紅絲帶關愛公益網”發起了“徒步瀘沽湖”活動。選擇公認的母親湖,唯一的“女兒國”作為活動地點和公益對象,以期全社會關愛女性遠離乳腺癌。當李蘇忐忑著邀請著名影星、作家楊二車娜姆擔任形象大使時,百忙中的娜姆竟一口答應,頗讓人感到意外。原來,在娜姆的記憶中,曾經村里有一個女孩得了乳腺癌,發現時已是晚期,沒多久就去世了。花期的生命,凋謝得令人心悸。所以這位摩梭人的女兒覺得,參與這樣的公益,她責無旁貸。
那一天,李蘇和志愿者們穿梭在摩梭人村寨向當地婦女贈送愛乳書籍,傳授乳腺健康知識,為她們做紅外線檢測,不想查下來竟有30%的婦女有乳腺問題。她愈加感到預防宣傳的重要。望著團團圍著她問這問那的少數民族姐妹們,李蘇想起之前在瀘沽湖上舉行悼念離世病友紀念儀式的情景:當一捧捧紫色的玫瑰花瓣撒向水面時,那隨波蕩漾的花瓣,在她看來就是一條條曾經鮮活的生命。女人如花,生命如歌,乳腺癌如惡魔般奪去了這一切,奪去了一個個家庭的和美安寧,那花瓣更像一雙雙含恨離去的、永不瞑目的眼睛……當時,她和一位來自上海的乳腺癌志愿者相擁在一起,抑制不住的淚水奪眶而出。那一刻,她堅定了人生的目標:為一個沒有乳腺癌的世界而努力!那一刻,清澈的瀘沽湖印記了這美好的情懷。
從此,置身于“粉紅絲帶”的李蘇,以公眾受益的理念,策劃開展了“愛乳高校行”“中華粉紅絲帶關愛漂流書”“粉紅絲帶關愛熱線”“粉紅絲帶公眾健康教育文化園”等粉紅絲帶關愛中國行系列公益項目,廣泛進行對乳腺癌的預防宣傳。為眾多姐妹遠離乳癌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一個春日的黃昏,偶有閑暇的李蘇陪著兒子在小區里一起散步,不遠處的高樓里,有鋼琴聲悠悠傳來,細心的李蘇在兒子頻頻的回望中感知到了一種渴望。這幾年,懂事的兒子為了不增加她的負擔,除了必須的學習支出外,從來不提其他要求。望著從小多才多藝的兒子,李蘇的內心既負疚又不甘:要不是自己的病,肯定是有能力培養他的。感慨萬千中,兒子對她說:“媽媽,如果我學的話,一定會彈得更棒。”推己及人,李蘇覺得,應該為那些乳腺癌姐妹的孩子們做點事。
接下來的調查中,李蘇發現:由于需要康復,大多數乳癌患者家庭的經濟支出都側重于治療,即使康復后,也因病史、年齡、技能等因素,工作無門,創業無路。這樣家庭的孩子就很難像正常家庭中的孩子那樣學習他們喜愛的文體及特長。為成就罹患乳腺癌姐妹未成年的孩子在成長中無法實現的夢想,李蘇多方奔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募集資金,和有意向的支助方訴現狀、談作用、說意義,但往往是滿懷希望而去,卻常常抱憾而歸。很多人一聽是有關癌癥患者的項目,就連連搖頭,認為是一個無底洞。有人坦言,“我們不做不出彩的項目”;有的單位答應支助,但要以“粉紅絲帶”的品牌做生意。公益的艱難中,李蘇始終沒有妥協和放棄。她相信,只要是真正地做公益,總有一天,社會會認可“粉紅絲帶”。終于在善愛人士的援手下,“粉紅寶貝”“粉紅創業工坊”等項目相繼成立。讓不少貧病交困的姐妹和他們的孩子,感受到溫暖,感受到夢想成真的快樂!
多年后,首批“粉紅寶貝”受益者之一的朱雪嫣還清楚地記得,自己從小愛畫畫,但因為媽媽身患乳腺癌,家里僅靠爸爸開出租車維持生計,無法滿足她學畫的愿望。是“粉紅寶貝”5000元人民幣的資助,讓她實現了自己的愿望。后來,李蘇阿姨征集“粉紅寶貝”畫作義買,她的作品被一對有愛心的外國夫婦購去。高興之余,年少的她心里埋下了慈心的種子。她也做起了“粉紅絲帶”的志愿者。去年,她母親成立公益組織“上海楊浦區愛康癌癥康復中心”時,她不顧工作繁忙,第一時間幫著設計Logo,策劃活動,在“愛康癌癥康復中心”的微信平臺“與愛共舞”欄目擔任漫畫主筆。她說,我今天愿意去做公益,都緣起于“粉紅絲帶”對我愛的啟蒙。
李蘇的兒子即將成為一名大學生,這位“粉紅寶貝”到現在還不知道,他當年的學琴費用是他母親用自己的錢支付的。李蘇說作為一位母親,她只是希望兒子快樂成長,但作為一個公益人,她從沒考慮過為自己謀利益。感動于李蘇這么多年的付出,去年,有兩家企業各捐5萬元給她個人,李蘇卻悉數捐給了“粉紅絲帶關愛基金”。
2011年,李蘇策劃實施的“中華粉紅絲帶關愛漂流書”和“粉紅創業工坊”入選第十三屆國際康復之路乳腺癌支持大會,首次代表中國亮相世界粉紅絲帶舞臺。而這成功,來自她拖著病體的負重前行,來自公益路上面對千難萬苦時的不負初心,來自聚愛成潮的善良……
“生命的意義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边@句話是采訪李蘇時,她對生命意義所作的詮釋。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十年公益,李蘇用粉紅絲帶編織著美麗的公益夢想,她在用愛的燭光照亮周圍的人群時,也成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