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佳
?
@她創業計劃跨界助力中尼女性創業
■文|羽佳

繡女李濟雁、李麗鳳與設計師和張晶(左一)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微小企業發展項目國家項目主任Ms.Yam Kumari Khatiwada發言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處國別主任文靄潔發言
4月15日,玫琳凱(中國)化妝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玫琳凱”)攜手獨立設計師品牌JUST FOR TEE 與配飾品牌TIMI CHENG ,通過2016秋冬上海時裝周發布了中尼女性文化跨界作品。本次跨界主題為“遺失.重現”,以云南彝繡與尼泊爾羊絨及真絲兩大傳統手工藝品的跨界,在兩地女性針線的交融下,在尼泊爾地震一周年之際,為仍在生存線上掙扎的尼泊爾人民送去祝福,同時喚醒人們關注正在遺失的傳統手藝與美好回憶。這是一次文化的跨界,更是生命的守望。
據悉,本季10套跨界服裝與配飾搭配上的彝繡來自“@她創業計劃玫琳凱女性創業基金——促進女性參與文化產業發展項目”的受益繡女;面料則來自尼泊爾女性,其中每一件羊絨制品都需要經歷11個步驟,由當地女性根據傳承至今的手藝純手工制作,盡管過程繁復,她們卻拒絕以機械式生產代替任何環節。她們很認真地告訴我們:“這樣做不但可以保證羊絨質感,也能更多地保留就業機會。”在玫琳凱女性創業基金項目負責人張晶女士看來,雖然能源危機使得當地災后重建進展緩慢,享譽世界的尼泊爾織造手工藝嚴重受挫,但尼泊爾女性依然擁有扭轉命運的力量。
云南彝繡與尼泊爾手工羊絨面料跨界的靈感來源于滇、尼兩地女性身上涌現的一種共性——憑借雙手改變人生的夢想。2012年,由玫琳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發起的“@她創業計劃玫琳凱女性創業基金——促進女性參與文化產業發展項目”落戶云南楚雄的一個彝族村落,通過提供創業貸款、社區培育和能力建設,曾瀕臨失傳的彝繡手工藝正以自己獨有的頑強生命力改變著當地女性的人生,她們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顯著提升,558名原本在外打工的女性回到當地社區,留守兒童因此尋回了自己的母親。其中一位繡女李麗鳳告訴記者,她現在年收入可以達到十幾萬元到二十幾萬元,成了家里的頂梁柱,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在創業的同時還是能照顧家庭,她感到很滿足很開心。
繡女們的創業之路為消除貧困、促進性別平等、促進伙伴關系的建立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開辟了全新的思路,也是中國企業界通過跨國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次創新。“通過這次寓意‘以女性夢想,將遺失重現’的跨界合作,我們期望能向尼泊爾輸出中國女性自主創業扶貧的經驗,讓當地女性的夢想和手工藝也能像彝族繡女們一樣,被世界看到,最終使遺失的一切重現生機。”張晶這樣說。
此外,4月15日至4月25日期間,玫琳凱還攜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及配飾品牌TIMI CHENG,通過騰訊眾籌平臺,發起“我愛ni眾籌計劃”,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尼泊爾災區女性小微企業籌款,而根據網上籌得金額,玫琳凱女性創業基金還將等額追加善款。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處國別主任文靄潔女士說:“少數民族占到中國貧困人口的30%,我們應該盡力幫助他們脫貧。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以提供很多經驗與支持,希望這個項目可以做得更好。@她創業計劃玫琳凱女性創業基金未來可以發展出更多的項目。希望中國的項目成功可以為全球更多的少數民族的項目提供經驗。今天的活動,我們期待以彝族和尼泊爾的跨界作品喚起社會對尼泊爾地區的關注,伸出援手,守望相助。”

玫琳凱大中國區總裁麥予甫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微小企業發展項目國家項目主任Ms.Yam Kumari Khatiwada及設計師鄭天共同研討

從身受貧困之苦,到帶領幾十位繡娘將瀕臨失傳的彝族刺繡工藝帶到聯合國,繡娘李濟雁用了三年。
不久前,她和姐妹們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6年的筆記本設計并繡制了特別的圖案。
2012年,由玫琳凱(中國)化妝品有限公司、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發起的“@她創業計劃玫琳凱女性創業基金——促進女性參與文化產業發展項目”落戶云南楚雄州永仁縣的李濟雁所在的彝族聚居小鄉村,將曾面臨遺失的彝繡傳統手工藝變成了開啟當地女性夢想的鑰匙。而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麓,一年前曾遭遇地震災害的尼泊爾正深陷困境。嚴重的能源危機使得災后重建進展緩慢,原本享譽世界的尼泊爾織造手工藝嚴重受挫,有些作坊的產量一年以來下滑80%,當地人民的生存狀態也因此堪憂。與彝族繡女一樣,尼泊爾女性也擁有憑借自己的雙手改變人生的夢想和力量,雖然物資匱乏,她們依然堅持傳承著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傳統手工藝,不愿合并或減少任何一個繁復的步驟,更堅信只要生命不息,這獨一無二的珍貴文化就必然擁有扭轉命運的力量。
彝族繡女們的創業夢想之路為改變女性人生以及促進減貧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開辟了全新的思路,也是中國企業界通過跨國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次創新。通過這次寓意“以女性夢想,將遺失重現”的跨界合作,我們期望尼泊爾當地女性的夢想和手工藝也能像李濟雁一樣,被世界看到,最終讓遺失的一切重現生機!
項目背景
聯合國和持續發展目標與@她創業計劃玫琳凱女性創業基金
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了2016—2030年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列出了包括消除貧窮、促進性別平等以及促進伙伴關系等17項具體目標,號召政府、企業與民間組織共同攜手來幫助人們終結貧困、創造機會并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作為全球公民,玫琳凱希望發揮自身優勢和創新能力幫助世界解決可持續發展挑戰。自設立以來,@她創業計劃玫琳凱女性創業基金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個助力女性創業,促進女性發展的開放、高效、透明、多贏、互利、可持續的良性生態系統。
以“授人以漁”的方式幫助女性


我愛ni眾籌計劃啟動
作為一家以“豐富女性人生”為使命的企業,玫琳凱通過其事業發展的機會,幫助中國女性發揮個人才能并取得成功。此外還致力于以“授人以漁”的公益方式,讓每一位或是期望通過創業脫離貧困,或是充滿潛能的“未來女企業家”獲得實現夢想的資源和機會。2001年,玫琳凱在中國盈利的第一年,即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合作創辦“玫琳凱女性創業基金”,通過提供小額無息循環貸款,幫助女性成功創業,實現經濟賦能。截至目前,基金已惠及全國23個省份超過70000名女性。
@她創業計劃玫琳凱女性創業基金——促進女性參與文化產業項目
2012年,基金進一步引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作為合作伙伴,在發放貸款的同時,提供技能培訓。新型合作模式率先在云南省楚雄州試行,首個項目名為“彝織獨繡”促進女性參與文化產業項目,組織當地的3個試點村落婦女結成彝繡合作社,通過社區組織培育、能力建設與資金支持,幫助她們實現經濟獨立,傳承彝繡文化并改善留守兒童問題。
項目成果
◆截至2015年,直接受益已經達到2385位女性
◆人均現月收入增加至1300元
◆解決558名留守兒童問題
◆社區成果:項目采用“社區主導型發展理念”,以“社區組織”為單位進行區域性扶持,將更多受助女性凝聚在一起,著眼于社區組織發展,而非個體獨自發展,從而使受益對象進一步擴展到整個社區。
跨界故事:遺失.重現——女性夢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