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祥武
[摘要]高師院校大學生就業是一項需要綜合考慮的系統問題,需要國家、社會、高校和非師范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正確分析當前非師范生就業中面臨的難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
[關鍵詞]高師院校非師范生 就業困境 探析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2-0235-01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向前推進入,高師院校紛紛調整自己的發展思路,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推新,逐漸由單一的師范型教育向研究型、綜合型教育轉變,在許多高師院校中,非師范專業的數量不斷增多,在總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前提下,“非師范生”的就業情況面臨著嚴峻挑戰。
一、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
高校非師范專業學生就業難是由綜合因素造成的,有社會層面的原因,有高校自身的原因,也有非師范專業畢業生自身的原因,只有科學分析,才能為解決問題找到出路。
(一)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國際和國內背景
自從2008年世界經濟經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的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中國雖然保持了經濟的持續發展,但增速放緩,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為了應對國際競爭和挑戰,中國國內企業亟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國內企業國際化趨勢讓部分國內企業無法適應,隨之而來的讓這些企業經歷著改革的陣痛期,導致部分企業生存陷入困境,開工不足。另一方面,中國的服務業雖然這些年有大的發展,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大力發展服務業成為提振國內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國內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相比一些專科學校,在面向第三產業開設適應未來發展專業方面嚴重不足,導致培養的非師范專業畢業生沒有適合的就業方向,造成就業壓力。
(二)高校非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
師范類院校的非師范生在專業設置方面雖然有些專業比較前沿,但適用面狹窄,有些專業則是高師專業傳統優勢專業,與師范專業區別不大,有些專業則過于落后于時代,沒有市場需求,在日常考核管理方面也相對師范專業較松。由于培養目的不明確,導致大部分非師范生不知道將來到底要從事何種職業,而恰恰因為師范院校的名氣讓這些學生自從進入高校以來就想著將來要考教師資格證,以便進入教育領域,非師范生這種錯位的職業理想也反映了高師院校在就業指導課程開設方面的不足。
(三)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學生自身的原因
造成就業困難方面也有非師范專業學生自身的原因。作為“90后”的大學生,他們有夢想,有沖勁,有斗志,如果能夠客觀分析自身實際,就會找準自己的就業方向,但現實中大部分非師范專業學生不是自負就是自卑,以平常心態客觀看待問題的占少部分。非師范專業中有很多學生對未來不樂觀,認為自己缺少競爭力,干什么事情都缺乏自信心,有些學生又對前途過于樂觀,將自己的工作定位于企業白領,月薪三千,或者執著于考公務員,一定要進入到體制內。非師范專業學生不能著眼于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主動培養自身能力,而采取隨波逐流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大學生活,這也導致部分高師非師范專業大學生就業困難。
二、解決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學生就業困難的路徑選擇
習近平同志曾經說過,方法總比問題多,只要國家、社會、高師院校和非師范生都能積極面對就業困難問題,多想出路,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學生的就業不應該成為問題。
(一)國家要繼續推動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國家只有發展,才能帶動民生問題的解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要通過繼續深化發展解決包括大學生就業在內的各種問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國民經濟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提出了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任務,并提出了新的發展理念和布局。作為高師院校的非師范專業學生要對未來充滿信心,國家的繁榮富強永遠是人民的堅強后盾,只有將個人的夢想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才能為民族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高校和社會要為高師院校非師范生就業創造有利環境
作為事關千萬家庭幸福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是重要的民生問題,早已經得到了國家、社會和高校的高度重視。全國各地為了保證大學生就業,先后開展了支援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支持大學生創業、事業單位考試等眾多優惠舉措。我們現在將目光落在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學生上時,社會和高校要有更大的作為。從社會層面來說,無論是事業單位,還是企業、第三產業,在用工招聘時,不得區別對待師范院校的非師范專業學生,要根據學生的能力一視同仁地對待。在高校層面,在非師范專業設置方面,也緊密與本地區企業結合,可以將訂單培養和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相結合,注重開發非師范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師資配置和科學管理,高師院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課程,讓非師范專業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指導他們科學規劃未來的就業定位,并鼓勵他們積極創業。
(三)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大學生要加強自身建設
機會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學生要正確認識自身所學專業,拓展專業知識,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為了增強自身競爭力,非師范專業學生首先要學好專業課,提升專業素養,同時,廣泛培養興趣愛好,多參加一些職業技能培訓,多參加校外實踐鍛煉,通過接觸社會,敏銳把握市場發展需要,從小事做起,不要求大,不要好高騖遠。要多學習國家對大學生就業方面的政策知識,善于利用國家和社會提供的有利條件發展自己。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