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利紅
[摘要]在現代產業分工的大背景下,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趨勢越來越顯著。文章分析了塘沽海洋高新區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探索了適合高新區實際的融合發展路徑。
[關鍵詞]服務業;制造業;融合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1029
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是工業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已經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是現代產業發展的主流趨勢。海洋科技園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面臨十三五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認識和運用產業融合發展的規律,對于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區域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
本文中的制造業指的是先進制造業,是能不斷吸收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將先進制造技術、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綜合應用于研發、設計、制造、檢測和服務等全過程,并在產業、技術、管理上處于先進水平的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是指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經營管理經驗發展起來的,信息、知識和技能相對密集的服務業,特別是指服務業中最具活力的、為生產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其產出的相當比例是用于制造業部門生產的中間需求,是制造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是互為依托和相互促進的,先進制造業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創造需求。
我國已經進入工業發展的新階段,服務業和制造業在融合發展進程中已呈現出新的趨勢:制造業服務投入和產出的比重不斷提升、制造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服務延伸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成為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的技術支撐等。從海洋科技園當前的發展階段來看,老區傳統制造業面臨升級改造,以重新煥發生機活力;西區重大服務業項目紛紛開工落地,呈現欣欣向榮之勢,如何將西區的服務業集群打造成為拉動園區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以新區帶老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服務業與制造業良性互動,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產業特點和實際情況的融合發展之路,將是“十三五”時期的工作重點。
2海洋科技園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狀
21制造業與服務業發展現狀
海洋科技園作為濱海新區早期成立的制造業基地之一,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工業開發區,工業產值由2005年的29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97億元,年均增長13%。制造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石油化工、海洋石油裝備制造占主導,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信息產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十年來,海洋科技園服務業也贏得了快速發展,服務業營業收入由45億元增長到360億元,年均增長23%,占總收入的比重由11%增加到36%,一方面得益于中海油服為代表的海洋石油服務業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建成區人口規模快速擴大,人口聚集帶來了商業、物流、餐飲等生活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同時西部擴展區加大了服務業的招商引資力度,一批有影響力的服務業項目落地投產提升了服務業的整體素質,見表1。
22存在問題
221制造業整體規模較小,優勢不明顯
海洋科技園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始終維持在50家左右,產值在100億元上下,除了傳統的石油石化行業以外(占全部工業產值的45%),具有優勢的產業集群尚未形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信息產業現有規模總體偏小,發展滯后,缺乏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領軍企業。新興的高科技企業如德高化成、必利優等處于培育階段,實力較弱,還不能作為支撐制造業發展的第二梯隊生力軍。另外,制造業整體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缺乏定價權,面臨同行業競爭比較激烈的局面。外資制造業企業多為生產型、出口型企業,對本區域的產品和服務需求度低,對本地區經濟的帶動作用不明顯,企業之間尚未形成溢出效應。
222過度依賴大企業,整體發展不平衡
從工業產值來看,美孚、殼牌兩家企業的產值都在10億元以上,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0%,較占比第二大的主導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高出17個百分點。受近年來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影響,石油石化行業景氣度下降,帶動園區工業產值總體下降明顯。從服務業營業收入的占比來看,對中海油服的依賴比較嚴重,中海油服一家企業在服務業中的占比過大,存在一定的結構性風險。
223集聚產業關聯度不高
海洋科技園各主導產業集中度不高,產業關聯度低,外部效應難以發揮;加之園區土地集約化程度低,土地資源日趨緊張,重要關聯配套企業集聚難度加大。2014年海洋科技園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涵蓋石油石化、新材料、通用設備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造業、電子信息5個領域。企業數占比36%的通用設備制造業,產值占比只有23%;企業數占比為213%的非金融礦物制造業,產值占比只有137%,且設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關聯度較小,協同發展效應不明顯,見表2。
3發展路徑
31集聚優勢產業,扎牢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框架基礎
“十三五”期間,結合供給側改革,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加快企業轉型升級。要將科技創新的重心放在先進制造業上,充分認識產業集群對本地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分行業制定產業扶持政策,培育和發展優勢產業集群。以聯合礦產、中油渤星、波音為龍頭,積極培育新材料產業集群,以瓦特斯閥門、重鋼機械為龍頭重點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業,以麒麟、北斗、物聯網、天河三號等重點項目為依托聚集新一代信息產業,積極引導和鼓勵同類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規模和特色,努力提高制造業對服務業的拉力。
32延伸產業鏈,集聚生產性服務業,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拓展空間招商工作圍繞主導產業,延伸石油石化、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四大產業鏈,以調整、優化和提高為方向,以研發、創新和增值為重點,不斷提高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產業附加值,打造集研發、銷售、維修、測試、物流、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產業鏈。為企業提供金融支持,促使制造業加速向服務業轉型,促成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實現雙輪驅動發展。
33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服務業
依據區位條件、發展現狀、資源要素,找準功能定位,建立特色突出、配套完善的服務業聚集區。東部建成區由于歷史原因,形成了工業區與居民小區交錯共存的布局,生活區與工業區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限制了傳統制造業的粗放式發展,因此只能走產城融合、打造宜居工業新城的發展道路。根據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常住人口達到20萬人左右,隨著人口的聚集,帶來了生活性服務業的繁榮,商貿、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態發展起來,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便利條件。
西部拓展區依托便利的區位優勢,以現代服務業態布局,以中海油研發產業基地項目為依托重點發展海洋石油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帶;以海洋科技商務園項目為依托,打造總部經濟功能帶;以中英生物醫藥項目為依托打造生物制造和高端醫療設備聚集產業;依托軍民融合研究院及中科院微電子所的研發優勢重點發展研發設計、成果轉化、物聯網、信息安全等高技術服務行業。
34進一步優化配套環境
加快制定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產城一體化產業規劃,鼓勵核心企業優先采購本地配套產品和服務,對在本省采購配套產品達到一定數量或對本地配套企業給予資金、技術、管理等支持的核心企業給予稅收優惠。鼓勵配套企業成立并加入行業協會或商會,引導中小私營企業從事技術服務、工業房地產、工業咨詢服務、市場服務、出口服務等活動。
參考文獻:
[1]代中強制造業與生產者服務業的互動關系——來自長三角的證據[J].產業經濟研究,2008(5)
[2]姚星,林鯤鵬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產業關聯效應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