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偉
[摘要]文章詳細論述了包括市場經濟模式困境、日元國際化困境、金融體系的國際化困境、產業國際化困境、老齡化困境六個方面的困境,這些方面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日本經濟國際化的發展,日本要實現經濟的再次國際化,必須首先著力解決這幾方面的困境。
[關鍵詞]日元國際化;財政貨幣政策國際化;金融體系國際化;產業國際化;少子老齡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1141
1日本經濟國際化困境
日本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但是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的國際化并沒有取得成功,至今仍陷在國際化的陷阱中。1987年以來,日本政府的首相頻繁更換,在短短的26年的時間里,更換了多達19任首相,每位首相任期平均不超過14個月。然而,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破裂,自此日本的經濟一蹶不振,國內爆發危機而且日元大幅度升值,這些導致了國際市場對日本國內金融市場的極大的不信任。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經濟經歷了“失去的2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以來,經濟再次國際化的進程受到極大阻礙,其阻礙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1日元國際化困境
日元國際化的實現是日本實現大國夢的重要一步,然而日本將這一大心思與日元的升值攪和在了一起,目標與手段分不清。日本在追求國際化的進程中,采取了使日元升值的戰略,這一政策在現在看來有諸多不合理之處,但是當時日本政府過度自大,美國政府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并加以利用,以日元的國際化為誘餌,借口推進日元國際化,采用了“廣場協議”和“盧浮宮協議”誘導日元升值。然而,日元在升值過程中缺乏長期戰略,只是簡單的應付短期目標,最終導致了經濟的泡沫化。在經濟泡沫破裂之后,美國又推出了強勢美元的政策,尤其是在冷戰之后,這一政策推行力度不斷加大,導致日元大幅貶值,其直接后果就是日本把握不住經濟發展的國際方向,直接阻礙了日元國際化的進程。
12日本的市場經濟模式困境
按照通行的說法,日本采取的是政府高度主導的市場經濟模式。這種經濟模式一方面使得日本快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另一方面,由于這種模式固有的缺陷,導致日本喪失了新經濟時代的發展機會。根據哈耶克的擴展秩序理論和政府在擴展秩序中的作用,日本市場經濟模式的缺陷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日本政府對于既有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不恰當處理,二是日本內部市場的封閉性以及內外部市場與全球融合度不夠[1]。
13不斷尋找邊界的財政貨幣政策困境
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之后,央行大力推行零利率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日元升值后導致的通貨緊縮以及一系列金融壞賬問題的出現,使得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難以奏效,日本面臨不斷尋找邊界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困境。
日本大規模的債務問題給財政貨幣政策的實行帶來極大的阻力,而且,日本的債務困局由來已久,并非一天兩天形成的。日本將發行的國債金額納入財政收入中,使得財政收入得以維持巨額的福利支出與政府支出,然而這實際上就是一個龐氏騙局,在其他國家,國債發行額是不被列入財政收入的。日本政府的做法違背了民主財政的原則,同時也違背了民主政府的原則,繁重的債務積累相當于給國民戴上了重重的枷鎖,讓日本國民一起背負還債的壓力。這一問題充分暴露了日本政府的欺騙性,也表明日本政府目前的處境是多么的窘迫。
14金融體系的二次國際化困境
金融業無疑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金融的成敗,關乎經濟的成敗,關乎一國國際競爭力的強弱。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區域性金融危機頻發,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各國紛紛加入到全球化浪潮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力度與規模,然而在開放化進程中,有些國家金融成功,有些國家卻遭遇失敗,日本正是一個在開放進程中金融失敗的典型案例。
日本的金融失敗實質上是金融和經濟國際化的失敗,具體而言,包括了資金價格體系、資產價格體系、匯率價格體系、物價體系以及國際金融體系的失敗。[2]其實體經濟發展較快但方向卻與金融日益背離,并最終導致了經濟的泡沫化。泡沫破裂之后和金融的日益背離,導致了經濟的泡沫化。日元的升值導致債務的增加,巨大的債務規模導致了泡沫破裂后的通貨緊縮。
15日本產業國際化困境
日本企業目前主要面臨著三大困境,分別是產業的國際化困境、企業整體的贏利困境以及企業的管理困境??偟膩碚f,日本產業的國際化整體上來說是比較成功的,但是,日本的產業國際化存在著很多自身方面的問題。首先,日本的產業國際化與它的經濟地位是不相稱的,產業國際化水平不夠高;其次,日本對外直接投資與外國投資者對內直接投資嚴重失衡;最后,日本的全球性生產體系比較薄弱,很多方面都有待提高。有關分析表明,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之前以東亞為主,后來重心逐漸向美國和歐洲大陸轉移,日本在東亞的雁形結構中一直擔任的是“首雁”的角色,但是自從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以來,“首雁效應”逐漸減弱,伴隨著近些年東亞國家的資金大門向美國和歐洲打開,東亞的全球化日益加強,日本現已完全喪失“首雁效應”,在東亞的地位也遠不如從前。不管是“首雁效應”的喪失還是東亞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都阻礙了日本產業國際化的發展。
16少子老齡化的人口困境
日本現已是當今世界上少子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且老齡化已經造成了難以挽回的人口困境。早在2005年,日本生育率降到了126,不到世界平均生育水平的一半;與生育率低下相對應的是日本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已然發展成為了超老齡化國家,2011年日本人口老齡化率高達234%,之后幾年,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3]
尤其是近年來,由于日本人口總數的不斷下降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日本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日本人數的下降是由于過低的生育率,日本人口結構的變化集中體現為過低的生育率、過低的死亡率以及人口的遞減,少子化、老齡化同時加劇。[4]少子老齡化不僅能導致消費萎縮、投資低迷,而且還會加重人口的負擔,最終導致財政收支不平衡,收入不能充分滿足支出的需要,加重了社會保障和財政的負擔,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造成很大的壓力。
日本以少子老齡化為特征的人口困境使得日本整體國際競爭力下降,使日本經濟國際化喪失了可持續的人力資源的支持。
2結論
日本經濟再度國際化任重道遠,多方面國際化困境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其國際化的進程。安倍上臺后提出了解決日本經濟問題的“安倍經濟政策”,但是該政策在解決日本經濟國際化困境問題上見效甚微,似乎并沒有考慮到日本金融體系國際化的問題,在其他方面,也考慮得很不完善,所以依靠“安倍經濟政策”難以解決日本經濟國際化困境。而困境的解決,必須首先改善自身文化以及經濟的封閉性。
參考文獻:
[1]逯新紅多重困難下的日本經濟發展前景并不明朗[J].中國經貿導刊,2014(24)
[2]秦兵安倍經濟學對日本產業和貿易的影響及其走向[J].對外經貿實務,2015(1)
[3]任曉菲日本貿易發展變化及新政策下貿易發展趨勢[J].商業經濟,2014(22)
[4]關志雄亞洲貨幣一體化研究——日元區發展趨勢[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