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涵
摘 要:跨國并購是指企業利用并購方式進行的一種海外投資行為。跨國并購不僅能為企業獲取海外的資源、技術和管理能力,也能優化國內產業結構,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實力。所以跨國并購直接反映了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績效。但是,海外并購選擇的行業和國家對獲取的資源、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具有極大的影響作用。所以企業實行海外并購行為前應充分考慮并購行業、并購國別特征和趨勢,并明確選擇的這些行業、國別存在哪些優勢和劣勢。本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主要分析研究了目前企業海外并購的現狀,第二、第三兩個部分分析了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特征和并購特征的驅動因素,第四個部分針對我國目前的海外并購現狀提出了對應的政策和建議。
關鍵詞:企業;海外并購
一、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市場經濟不斷向前發展,不斷成長出實力雄厚的企業。但是隨著全球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不得不走向海外市場。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我國企業更迫切需要走向國際化,獲取海外資源、技術和管理經驗,打開海外市場,占有更多的海外市場份額。本文主要將湯姆森并購數據庫和清科投資并購數據庫為數據基礎,分析研究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現狀。從兩家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2014年我國企業海外并購成功數量不斷增加,并購金額也不斷增長。2006年我國海外并購企業僅有20家,并購金額為58.95億元。2011年海外并購企業達到110多家,并購金額增長到280.99億元。僅僅5年時間,海外并購企業數量增長了5倍,并購金額增長了4.7倍。其中2008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對海外經濟造成沖擊,大多數企業資金鏈斷裂,為我國企業實行海外并購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目前我國企業海外并購形勢較好,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升級,促使了我國企業實行全球化經營,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實現。
二、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特征
全球經濟時代的到來,推動了我國企業海外并購,引發了我國海外投資熱潮。但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中型企業以國有制為主,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所以我國企業海外并購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1.行業分布特征
早期我國海外并購行業以初級生產行業為主,如能源、礦產、農業生產等。到2012年后,我國企業海外并購行業發生轉變,增加了較多新的行業。據兩家機構的并購數據顯示,2012年起我國海外并購行業主要為能源、礦產、房地產、食品飲料、電信、金融業和制造業,平均每年的企業海外并購金額在330億元左右。其中,除了能源、礦產是主要的并購行業,其并購總金額最大,其次新增加了制造業和服務業,尤其是制造業、電信和金融行業越來越受到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關注。早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后就開始海外并購,但直到2007年并購數量才開始增長,到2011年海外并購數量突破100,實現海外并購的高峰期。制造業是我國重要的產業,海外并購實現了我國制造產業結構的升級,使我國的制造業迎來新的發展機會。此外,近年來一些新興行業也逐漸受到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關注,如物流、互聯網、連鎖零售、娛樂傳媒等熱門行業。我國海外并購多個行業共同發展,逐漸形成一、二、三級產業共同發展的趨勢。
2.地域特征分布
中國早期的海外并購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太多分布在亞洲地區。企業大多選擇一些與中國的經濟制度、市場環境、風俗文化等方面相似的不發達地區和國家。根據兩家機構的并購數據庫顯示,2003年-2008年我國企業海外并購國家(地區)180個左右。但近年來,我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地域分布發生了變化,歐美地區的并購總金額增大,成為我國目前重要的并購區域。我國企業海外并購與早期相比發生了變化,不在局限于與中國的經濟制度、市場環境、風俗文化等方面相似的不發達地區和國家,更加注重歐美等經濟、技術發達的地區,獲取更多的資源、技術和管理經驗。此外,中國早期的并購區域集中在不發達地區,是為了獲取更豐富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而近年來更注重發達地區的海外并購,表明我國需要獲取先進的技術、資金、人才等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占有更多的國際市場份額。
3.并購規模特征
并購規模的大小是以每起并購發生的平均規模為衡量標準。2012年-2014年是我國海外并購的高峰期,共進行了306起海外并購行為。按并購金額劃分,1億美元以上的為大規模的并購,2000萬美元至1億美元的為較大規模的并購,2000萬美元以下的為小規模并購。據兩家并購數據庫數據顯示,大規模的并購占32%,較大規模的并購占23.9%,小規模的并購占44.1%。根據以上數據分析,我國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并購不斷增加,共占全部并購行為的一半以上。這表明的我國企業的綜合實力增強,國際競爭力提高,我國正在走向國際化市場。
三、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特征的驅動因素分析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由過去的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但由于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所以實行的是以公有制為主、多種經濟經濟制度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于這樣的國情,所以我國企業的海外并購特征的形成存在較多影響因素。國家的政策、市場環境、國際環境都可以影響企業海外并購的行業、規模和地域等。根據我國企業的海外并購特征,我們將從幾個方面分析特征的驅動因素。
1.政府政策驅動
國家政策是影響企業海外并購的重要影響因素。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積極實行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引進資金、人才和技術等。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以公有制為主體,國有企業具有主導作用。所以國有企業必須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擴展海外市場,獲取更多的資源、管理經驗,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1999年我國首次在“十五”計劃中制定了“走出去”發展戰略,大批國有企業開始進行海外投資,開始了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新篇章。2002年,國家外匯管理局放松了對外投資政策,地方政府可以獨立的對100萬美元以上和2億美元以下的對外投資項目進行審批,不需要再上報中央機構,縮短了項目審批程度時間。2006年,國家外匯管理局又放開了對海外投資總額制度的限定,大大鼓勵了企業積極進行海外投資。此外,國家商務部也大力支持企業海外投資,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有利于企業加強海外投資力度。地方政府也在行政審批、文件手續等方面給予了方便,甚至給予了十分優惠的政策,引導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正是國家制定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才增強了企業海外投資的信心,積極進行海外投資項目。
2.要素需求驅動
市場環境的發展也影響著企業的對外投資。當國內市場經濟發展狀況良好,經濟增長較快,表明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也大大增強。但是,企業的長期發展需要更多的能源、礦產、技術等資源的支持。但中國人口眾多,資源消耗較快,國內資源的供給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快速增長。所以企業應積極的走出中國,獲取更多的自然資源、能源、技術、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才能進一步的增強實力。正是這種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所以早期我國海外并購的企業大多是一些以資源、能源、礦產等自然資源為主的初級生產企業和工業企業。這些初級生產企業和工業企業實行海外并購較早,具備豐富的海外投資經驗,再加上國內資源的短缺,所以我國未來海外并購的主要行業仍以初級生產、工業制造業為主。但近年來我國政府積極引導企業結構升級轉型,迫切需要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科學人才、品牌等要素的支持,所以企業海外投資行業也在逐漸發生轉變。國際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只有具備雄厚的實力才能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所以對要素的需求更多,促使了我國企業積極走出國門。
3.國內產能過剩驅動
前文中提到我國早期進行海外投資的企業大多是以資源、能源、礦產等自然資源為主的初級生產企業和工業企業。資源、能源的短缺造成了企業不得不通過海外投資獲取。而近年來,我國國內市場出現飽和現象,產能明顯過剩,也成為了推動企業走向海外的重要因素。2010年,我國實業界、學術界和政府共同認定我國制造業目前出現產能過剩情況,尤其是鋼鐵、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產能過剩情況較為嚴重。面對這種嚴重情況,大企業開始關注國外市場,制定了海外并購戰略,解決產能過剩情況。企業實行海外并購,可以通過國外市場消耗部分產能,緩解產能過剩情況,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避免貿易壁壘問題。目前成功實施海外的并購的企業有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國內產能過剩迫使企業不得不尋求更廣闊的市場,同時引進先進的技術、管理、人才等對企業進行改革創新,改進生產工藝技術,從而提高了產品的科技含量,開辟出新的市場,實現了企業結構的升級轉型。
4.國際性外部因素驅動
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影響了全世界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大批的企業出現破產、資金短缺、股價下跌等情況,尤其是對歐美地區的影響較大。但是,這次經濟危機也為我國企業海外投資提供了機會。經濟危機過后,中國的經濟迅速恢復,發展迅猛,企業的綜合實力大增,迫切需要獲取更多的資源、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等支持企業的快速發展。所以,我國的海外并購區域并不再局限于亞洲、非洲等不發達地區,逐漸轉向歐美等發達地區。歐美地區擁有先進的研發技術、管理經驗、人才,其生產設備、能源的利用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平,企業可以有效的利用這些優勢完成企業自身的改革創新,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增強綜合實力。同時,對歐美地區進行海外并購還能迅速的打開歐美市場,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獲取更多的資金支持,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據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企業海外并購高速快速增長,企業也因此獲得更多良好的資金流。
四、結論與優化海外并購的政策建議
1.政府層面
作為國家政府應積極推動“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加強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合作交流,為企業爭取更多的優惠政策,創造出良好的國際市場環境。同時,我國應與周邊國家加強合作,共同打造亞洲地區的市場環境,實行“一帶一路”戰略,為企業走出國門創造有利的條件。此外,國家應完善海外并購的法律法規,制定有效的對外投資政策,保障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順利實施。健全的法律體系,有助于規范企業嚴格控制海外投資風險,加強對跨國經營的風險管理。國家相關部門應放松對海外投資的限制,在稅收、融資等方面制定優惠的政策,降低企業海外并購成本,減少企業海外并購審批手續,鼓勵支持企業實施海外并購。
2.企業層面
企業自身也應制定詳細的海外并購戰略,正確評估自身實力,慎重做出海外投資決策,減少海外投資的風險。企業在實行海外并購前,應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的需求狀況,投資對象要能滿足企業的獲取需求。近年來,我國企業應積極選擇一些技術先進、管理先進、人才等海外企業,利用海外并購完成企業結構的升級轉型,提高企業的自身實力,占有更多的國際市場份額。
五、結語
海外并購已經成為我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海外并購的現狀、特征、驅動因素,并從政府、企業兩個方面提出了建議,有利于我國進一步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海外并購有助于企業獲取更多的資源,完成結構升級轉型,增強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趙波.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3.
[2]張大龍.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的現狀及對策探討[J].廣東經濟,2012(12).
[3]張雨晨.中國公司跨國并購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2(07).
[4]段紅華.我國企業現階段跨國并購的現狀分析與策略[J].當代經濟,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