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雷
摘 要:近兩年國際國內合規形勢趨緊趨嚴,對于商業銀行的違規行為,監管機構屢出重拳。
關鍵詞:跨境支付;合規風險
近十年,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來說,合規風險逐步演化成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同等地位的一種風險形式,重要性日益突出。
一、跨境支付業務的合規風暴
跨境支付業務的合規要求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黑名單的實時篩查,二是事后的反洗錢調查。以美元為例,按照美國監管要求,銀行須對每筆匯款進行實時黑名單篩查與事后反洗錢調查。其中,實時黑名單篩查要求銀行合規系統實時篩查每筆匯款,與監管機構發布的制裁名單進行比對,攔截可能涉及黑名單的可疑交易,并根據業務情況和監管要求進行查詢、退回、上報或凍結處理。事后反洗錢調查是指銀行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反洗錢規則,對已發生交易進行定期調查(按日,周,月、季等),確認的可疑交易,需向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報告。
隨著近兩年國際國內合規形勢趨緊趨嚴,跨境支付的合規審核壓力巨增,特別是美國監管機構對美元支付的黑名單篩查工作要求日益苛刻,OFAC等黑名單篩查已成為商業銀行絕對不能觸碰的監管紅線,因篩查失誤而錯誤放行的支付業務,處罰極為嚴厲。近年來絕大部分銀行巨額罰單均與觸犯這一紅線有關。2012年匯豐銀行被課以19.2億美元罰金,以了結轟動一時的洗錢案,在2007年和2008年,匯豐(墨西哥)向其美國的分支機構轉移了70多億美元現金,其中很大一部分為非法毒品交易所得。
二、境內商業銀行面臨的全新挑戰
對于境內商業銀行,作為支付的發起和接收端點,境內商業銀行更多關注于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既在符合外管政策的前提下,快速、準確的執行支付指令,可簡單概括為“收款最快入賬,付款最快到賬”,同時關注相應的流動性風險、政策風險、IT系統風險及整個流程中的操作風險。在海外布局全面鋪開之前,由于合規監管的屬地原則,合規工作主要遵從我國監管機構的要求,相對寬松,黑名單也以轉發聯合國制裁名單為主,審核規則沒有明確要求,境內商業銀行在處理跨境匯款時,黑名單篩查以簡要篩選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為主,篩查邏輯不嚴密,管理及處理機制亦不完善。
2000年后,國內一些大型金融機構國際化進程全面提速,海外網絡日益完善,除一直保有海外業務優勢的中行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緊隨其后,在全球展開多點布局,目前工商銀行已在全球41各國家和地區設立330余家境外機構,并通過參股南非標準銀行間接延伸至20各非洲國家;建設銀行在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7家一級機構,境外各級機構總數130余家。
在全球化布局中,由于跨境支付業務具備低風險、低成本,收益穩定的特點,特別是背靠總行,可獲得持續穩定的業務支持,在新機構運行初期,跨境支付業務往往是率先啟動的一項業務,也是海外機構與境內分行聯動的一項基礎業務。海外機構依托總行全球統一的系統平臺,接入當地清算系統,擔任集團內跨境支付業務的境外清算行,使原本由外資銀行賺取的手續費收益回歸至自身海外機構,對整個中資銀行來說,是聲譽和收益雙贏的業務舉措。短時間內匯集的整個集團清算量,也成為海外機構贏得當地市場聲譽、擴大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工商銀行紐約分行和建行紐約分行初均接入FED和CHIPS系統,代集團內境內外機構進行美元清算,借助整個集團業務支持,其在CHIPS清算排位迅速攀升,目前在全部49家成員行中穩定在20名左右,是紐約清算所近幾年內屈指可數的業務亮點。
跨境支付業務帶來市場影響力和穩定收益的同時,作為在地機構,不得不直面以美國為代表的經濟制裁法規和執行行動,工行巴塞羅那分行事件后,整個中資機構更是風聲鶴唳,巨大的合規壓力讓決策者不得不重新審視和修正原有的合規策略和實施路線。
三、跨境支付業務的合規“困局”
巨額的罰款,業務暫停,無法估量的聲譽損失,使商業銀行原本安全、穩定,以規模賺取效益的跨境支付業務陷入“困境”,跨境支付業務在風險重壓下,巨額投入之下是否仍有利潤空間?作為一項不可或缺的基礎業務,其商業價值如何體現?一直以來依靠跨境支付業務規模獲取穩定中間業務收入的國際大型清算銀行如何在風險和業務發展中找到新的平衡點?如何降低頻繁的反洗錢調查對客戶關系造成的負面影響?如何轉化合規產生的巨額成本投入等問題,已經取代原本跨境支付領域對標準、效率、安全的關注成為全行業的焦點問題。合規環境的變化,必將對商業銀行的支付、合規和科技條線產生巨大影響。
四、轉變觀念,多措并舉,積極“解困”
面對“困局”,各家銀行均有所應對,在策略、系統、人員等方面推出一系列舉措。其中大通銀行在“罰單”事件后,曾暫停全部跨境支付業務的市場推廣工作,“全員做合規”,對支付業務進行地毯式的回顧自查,對高風險地區和代理機構的支付業務進行退出,在機構裁員的大背景下,仍新增了2500余名合規人員,以滿足監管要求和自身經營管理需要。中資銀行則比照國際標準推動黑名單篩查系統的建設,建立完善的篩查機制,以適應“國際化”的合規標準。
如何適應新的監管形勢,規避風險,從容走出跨境支付的合規“困局”,商業銀行需在以下幾方面有所改變。(1)積極轉變觀念,理性對待合規監管,既不要“掩耳盜鈴”,也不要“談虎色變”。(2)建立完善、有效的合規審核機制,將合規業務納入日常業務管理,提升內部人員的合規意識,增強相關業務領域人員的風險敏感度。(3)加快系統建設,利用有效的工具手段提高黑名單篩查的覆蓋率和準確率,夯實反洗錢法規的執行。(4)儲備合規人才,建立專業的合規審核團隊。最后,也最重要的一點,以上系統、人員的持續投入,宣告跨境業務的低成本時代已經終結,商業銀行需重新審視跨境支付業務的定價機制,在價格水平和結構上進行創新和調整,以體現其風險價值和運營成本。
參考文獻: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報告》、《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