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杭+景剛
摘 要:及時足夠繳納稅款是每個公民和組織的義務,稅收征管是稅務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既要規范自身的經營管理行為的合法性,同時也要承擔依法繳納稅款的責任。所以,企業應該不斷規范財務會計核算行為,依法依規對經營收入進行納稅,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為國家財政稅收做出貢獻。
關鍵詞:企業;財務會計規范;納稅義務
一、企業財務會計規范必要性及應納稅種分析
1.企業財務會計規范必要性
企業財務會計規范所秉承的核心思想是國家宏觀調控下,經濟管理部門進行各項經濟決策的重要基礎性依據,同時也是與企業合作領域相關的廣大投資人以及債權人進行最優投資選擇以及信貸決策的重要參考內容。近些年來企業的財務會計規范在實際的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中應用效果欠佳,部分企業依然存在內部財務會計賬目不實,企業利潤、盈虧情況隨意篡改,這些都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不利于社會主義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和發展。同時也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在職員工的個人利益,長久下去必然成為威脅企業生存的重要威脅。所以在此情況下,企業的財務會計規范重要地位逐漸突出,這也是保證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前提,可以進一步突出對財務會計信息準確性的規范,所以說,企業內部要根據自己企業本身的業務性質與國家稅收法規的要求,正確區分不同的收入,準確進行財務會計核算,按時交納稅款,充分發揮企業財務會計規范的作用,規范企業市場競爭秩序,維護企業發展。形成企業內部從上到下的財務會計行為規范性、合理性的進一步提高。
2.企業應納稅種分析
根據企業經營的范圍和內容分析,會涉及很多稅種。營業稅和增值稅是所有企業都要根據提供的服務收入和銷售收入情況交納的;營業稅是一些對外提供勞動服務以此來獲取經濟收益企業企業經營行為所納稅種,同時需要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根據營改增政策的相關規定,企業繳納稅種中增值稅也屬于重要部分。同時,獲得了企業經營純利潤還要按照所得稅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可能還會涉及少量不經常的房產稅,房產稅是按照自有房產原值的72%*1.3%繳納,車船使用稅、車輛購置稅、印花稅、關稅、消費稅等??傮w上,企業的應繳納稅種涵蓋了除去個人所得稅以外的所有稅種,納稅業務相對復雜,在會計賬簿中規范核算需要繳納稅款的項目,核算每項內容才能準確計算稅款,防止納稅項目的遺漏。
3.企業納稅優惠政策簡析
企業涉及的免稅優惠政策范圍較廣,這也體現了國家宏觀調控的稅收規范優惠性特征。如營業稅中對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社會福利院、殯葬服務、對列入招生計劃的教育教學收入(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紀念館、文化館、美術館、醫院診所提供的醫療衛生服務等收入都免征營業稅(支持文化、衛生、以及體育事業進步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發揮了稅收優惠政策的導向作用。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步和發展,有利于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稅收優惠政策的基本原則也體現在促進科技發展和進步,進一步鼓勵和推動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所以,企業財務人員在進行納稅會計核算時,要有效利用這些稅收優惠政策,合理確定企業應該交納的稅金,同時利用稅收籌劃的專業知識,對企業的稅款進行籌劃,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會計核算與稅收征納的現狀
1.會計核算主體不明素質低下
伴隨著我國的企業競爭的加劇,企業經營實力的不斷增強,但是各個企業之間還是存在跨級核算主體界限不明的問題,這是嚴重制約企業經營發展的因素所在。目前我國的很多企業都是投資者同時也是經營者,這就會導致個人的財產劃分與企業的實際資產劃分不明確,企業的財務賬目混亂,個人資金調用與企業的經營資金運轉相混淆。這些都會導致企業的賬目核算無法清晰明確,這種問題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屬于常見型問題。第二個就是企業的會計從業管理人員素質不高,企業會計人員招收標準下降,人員專業素質無法得到保障。很多的企業會計工作人員沒有相應的工作經驗和學歷,個人從業的專業領域技能和素質參差不齊。這也都會成為影響企業會計核算工作準確性的問題。
2.收入項目的會計核算不準確
企業的會計核算項目分科不明確,核算不準確將導致企業的稅款交納出現漏洞。最容易出現的情況是將一些涉稅收入計入企業的“其他應付款”科目中,按照往來款項進行管理,本來應該記入“其他業務收入”科目進行核算并計算相關稅費,但是放到了這里就導致了少繳納稅款。例如,私有企業主將個人所有的房產進行出租,可能對方是個體工商戶或者是核定征收所得稅的小規模納稅人,對方并沒有索要租金發票的意愿,企業經營者也放棄了提供出租發票,并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直接記錄在“其他應付款”中核算,這樣就導致了相關稅費繳納不及時、不完整,也給稅務機關的檢查帶來了壓力和麻煩。
3.會計制度中納稅要求有待加強
近幾年,規范企業財務會計活動的制度主要有《企業會計準則》(新版于2013年1月1日起實施),依照新版企業會計準則修訂的特殊行業會計制度有《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新版于2014年1月1日起實施)、《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新版于2014年1月1日起實施),其他特殊行業會計制度在近幾年并沒有重新修訂。在這些會計制度中,僅以“應繳稅費”科目進行核算相關稅費,而對二級科目的設置與核算內容并沒有規定。筆者認為,財務會計制度是規范財務會計行為的最高法律制度,有重要的指導和規范作用,在政策引導和推動制度發展方面也有積極意義。會計制度中著重強調的核算內容將會獲得財務人員的足夠重視,也會刺激財務人員認真琢磨會計科目的應用范圍和條件,有利于促進相關經濟活動的規范性核算。但是,目前企業會計制度中關于納稅會計科目內容規定的還不細致,不利于納稅活動的規范開展。
4.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
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的提高是能夠正確把握企業經濟業務實質的關鍵,正確區分免稅與涉稅項目以及正確進行會計處理,需要高素養,責任心強的財務人員,才能很好的完成這項工作。而目前企業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對企業經營范圍、經營內容的變化把握的不準,對相關稅收法規的內容了解的不透,研究不足,造成了在財務核算規范性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另外,企業會計人員的納稅意識不強,這種情況是受企業在社會中的非盈利組織的公眾形象所影響的,放松了完整納稅的約束要求。因此,不斷提升企業財務人員的素質,應該從思想意識到納稅實務操作都要加強完善學習,來適應新形勢下企業的納稅要求。
三、規范稅收征繳的財務會計核算策略
1.準確核算涉稅項目
正確計算企業的稅費,減少漏稅情形的發生,能夠正確區分涉稅項目和免稅項目是關鍵。企業財務人員要能分析出經濟活動的本質,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會計原則,從業務的實質內容出發,分析業務的具體盈利項目內容。并針對不同內容進行單獨核算,從而準確計算需要繳納的稅費。特別是個人經營項目資金調配與企業經營活動混合在一起的經營項目,收益和成本能在兩部分之間合理分配是準確計算應納稅額的關鍵。企業應該設置成本核算明細賬以及對施工項目組的施工明細資料進行嚴格管理備案,從而能夠獲得準確的成本信息,使得成本收益的分配做到有章可循,稅費計算也能更加準確、合理。
2.準確核算收入項目
實現規范企業經濟業務的納稅會計核算準確性提高,要從兩個方面加強管理。第一,認真學習企業會計制度中各個科目的核算內容和范圍,正確區分收入類與資產類科目的區別,嚴格按照科目的使用說明,實現準確應用會計科目。第二,強化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嚴格約束收入納稅行為,對不需要開發票的收入項目,也要參照稅法規定,視同收入進行核算并且計算稅款。強化這兩方面的內容能提高企業使用會計科目的規范性,并能及時足額繳納相關稅費,為國家做出應有的納稅貢獻。
3.加強會計制度建設
提高會計核算中涉稅核算的規范性,細化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中科目的設置是重要的途徑和手段。國家財政部門的會計制度制定機構應該發揮行政主導作用,參照新版企業經營會計制度以及稅法的相關規定,針對不同領域企業的不同經營特點,及時完善和修訂企業會計制度。尤其是像大型衛生醫療企業、社區服務類企業、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外商投資類企業等,要細化制度中關于稅費科目的內容范圍。這樣就發揮了制度的引導作用,促使廣大企業內部財務人員遵章納稅,正確使用會計科目,促進核算活動更加規范化。同時相關政府部門也要加大對納稅義務的宣傳力度,配合會計制度共同促進企業的依法納稅。
4.提升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
企業應該不斷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處理能力,保證企業財務會計的規范性,從而實現準確納稅,規范納稅。企業要有意識地組織財務人員進行學習,特別是對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以及特殊領域的企業會計制度的學習,比如個人投資、合伙企業、公司企業等類型企業的會計制度,這樣可以清晰地了解各種業務的核算規則以及會計科目的應用范圍,能夠保證經濟業務可以準確進行核算。同時,還要對各種稅收法規,稅收制度進行學習,從稅法中了解各類企業的應納稅事項以及免稅事項,并且不斷提升納稅籌劃的能力和水平,以實現保證完整納稅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為企業籌劃納稅,發揮資金的時間效益和機會效益。同時,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也要在思想中樹立納稅意識,正確看待企業所開展的經濟活動,認真做好相關的會計核算工作,保證財務會計核算的規范性,尤其是涉稅業務的核算規范性。
四、結束語
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促進了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綜合國力發展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隨著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征稅納稅的規范性發展,企業將會與市場形成更加緊密的關系。為了適應市場化經營的需要,各領域企業應該從思想到經營管理上都做出不斷的努力,符合市場的要求,尤其是稅法的要求,從規范財務會計入手,做到守法經營、規范經營,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淳.淺析企業如何應對營改增后的問題[J].財會學習,2015(10).
[2]劉淑栓.企業稅收籌劃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5(02).
[3]陳慧綺.企業出租收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5(12).
[4]譚國光.淺談企業稅收存在的不足與改進[J].財經界(學術版),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