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秋
一、學生羽毛球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方法
1.認知訓練
考慮到中小學羽毛球運動員年齡分布區間在10~16歲左右,由于還處于生長發育期,其接受外部的信息還主要是以視覺刺激為主,而認知訓練的方式大多是通過語言來進行,所以這種方法需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教師應盡量去關注這一年齡階段羽毛球運動員的興趣,可以通過視頻教學加上口頭的理論講解相結合的方式去生動有趣地講解羽毛球的一些戰術理論與指導思想,進而激發其對羽毛球這項運動的興趣,并讓其產生正確的訓練動機。
2.念動訓練
就是通過念想在頭腦中形成該技術動作的表象,并通過大腦的想象去連貫地完成某一個技術動作的一種心理訓練方法。但考慮到羽毛球運動員的年齡狀況,這一階段運動員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同時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使其對于自身情緒的掌控不是很理想,在運用這種手段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時間的掌控,盡量做到時間短、數量刺激多的原則,讓他們高效地完成一項項技術動作的念想。
3.意志訓練
教練員運用語言的激勵讓這些羽毛球運動員去明白他們為何來這里訓練,并通過長期的強化讓他們自覺地形成對于勝利的渴望,從而培養他們那種勇于擔當、不怕困難挫折、堅持不懈的優秀意志品質。而落實到具體的訓練當中就有一種叫做“方向”訓練的手段,這種手段就是逼迫運動員去面對那些他們不喜歡的事情,比如有些運動員喜歡背對著燈光打球,不喜歡迎著強光打球,那么在訓練當中教練員就可以刻意地安排運動員面對強光反復練習,長此以往去適應這種情況,以后遇到強光的情況也就能從容應對,又如在運動員非常疲勞需要休息的時候再對其進行高強度的訓練,讓其不斷突破身體的極限去形成頑強的意志品質,反正就是安排各種不尋常的情況讓這些運動員在不斷地訓練中去適應,磨礪他們的意志,去克服場上一切對于自身不利的情況。
4.放松訓練
運動員在比賽當中時常會發生由于緊張而發揮不佳的情況,許多實證告訴我們,優異的運動成績的產生和臨場時運動員的身心協調有著密切聯系,對于這些羽毛球運動員,由于年齡較小,接觸的人相對比較單一,一般就只有教練員和運動員,在比賽時容易受到陌生人的影響產生緊張情緒,因此教練員在平時的訓練當中要教這些運動員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如何運用放松訓練法去調節。在運用以上幾種具體的調控方法時,教練員和體育科研工作者應該注意這幾種方法運用的先后順序以及懂得在特定合適的時間段內選擇合適的調控方法。
5.模擬心理訓練
在訓練中,根據不同時期的訓練任務,盡可能創造與實戰相接近的環境,運用各種模擬訓練不斷提高運動員的實戰能力,尤其是臨近比賽時的訓練,還應適當安排一些公開性的比賽,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運動員對比賽情境的適應性,在頭腦中建立合理的動力定型結構,以便使技戰術在千變萬化的特殊情況下得到正常發揮。同時還可以針對場上的一些突發情況采取相應的模擬心理訓練,比如可以模擬大比分落后、觀眾的呼聲太大、場地太硬等場上一切可能發生的狀況。
二、學生羽毛球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注意事項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運動員都有著與其他個體不同的性格、氣質、能力、文化背景等,這就要求教練員要善于觀察、了解每個運動員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讓每個運動員達到心理訓練的預期效果。而縱觀國內外賽前心理焦慮的調控,基本都是套用臨床心理治療手法,少有結合體育運動的特點自行設計的調控方法。同時這些方法都沒有結合運動員自身的氣質類型,不同的氣質類型對于調控方法的接受程度存在差異,如讓膽汁質類型的人去接受漸進式放松療法,有可能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因為漸進式療法需要的是平靜平和的心態,而且持續的時間較長,而膽汁質的人脾氣急躁,很難長時間、有耐心去完成一件重復枯燥的事情。
又如,在模擬心理訓練當中,沒有提出不同的氣質類型的運動員需要進行不同情境的心理模擬訓練,對于黏液質、抑郁質、氣質類型的運動員而言,他們本身的自信心不足,在針對他們的模擬訓練當中就應該安排那種大比分落后而且對手的實力又非常出眾的情境,讓其在不斷的訓練當中培養抗挫的能力以及堅持不懈的品質;而對于膽汁類型的運動員可以創設比賽對手較為頑強,遲遲不能贏下比賽的情境,讓其在不斷訓練中培養耐心以及頑強拼搏的品質。總之,賽前心理焦慮的調節是基于運動員的不同氣質類型而言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教練員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手段與方法來調控焦慮,從而能夠讓運動員發揮自身應有的水準。
由于考慮到心理訓練的對象是10~16歲的青少年,這一階段的青少年接受外部的信息還是以第一信號系統為主,所以在進行心理訓練時切忌運用太過于書面以及專業的術語,最好是運用身體力行的形式外加上生動有趣的語言加以訓練,這樣的話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楊濟中.培養學生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3(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