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 本刊記者
?
服務特大型城市交通綜合治理上海保險業推出交通事故“快處易賠”系統
陳賢本刊記者
近年來,上海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截至2015年底,本市常住人口已達2500萬。與龐大的人口基數不相適應的是,上海市公路總里程僅約為1.5萬公里,與此同時,上海市機動車保有量逐年攀升,交通事故逐漸增多,從2013年的日均3260件上升至2015年的日均3835件,頻發的交通事故,加劇了城市擁堵,加重了交通治理的難度。
為提高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快速處理效率,提升車險理賠服務水平,在上海保監局、上海市公安局的指導與支持下,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開發了“快處易賠”系統,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了交通事故的網上受理、在線定責和后續的便捷理賠服務。目前,“快處易賠”系統一期的主要功能已開發完成,于2016年4 月18日起試運行,預計6月將在全市范圍內正式推廣運用。
上海“快處易賠”系統以高效便捷為原則,建立了365天24小時全天候電子化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與車險信息平臺的實時對接。
它依托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技術,由機動車交通事故任一當事人自主使用,事故當事人通過“快處易賠”微信服務號按提示自行采集事故現場影像資料、事故車輛行駛證、事故車輛駕駛員駕駛證等信息,在固定相關證據后,及時將事故車輛撤離至不影響道路通行的場所進行協商處置、事故定責及保險報案等。并且,在事故當事人協商一致和對事故責任無異議的前提下,該系統能生成電子協議書。
對于協商定責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事故當事人可以提請公安民警在線上給予定責指導或現場出警處置,公安民警可依托該系統遠程對事故影像資料進行審核,在短時間內完成事故責任的認定工作,并據此指導事故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再由系統生成電子協議書。根據電子協議書,事故當事人中的有責方可以選擇在線向車輛承保公司進行報案和聯系后續的查勘、定損工作。

“快處易賠”系統與上海公安系統、上海市機動車輛聯合信息平臺進行信息交互與傳遞,同時使用即拍即傳的方式固定事故第一現場的影像數據,并自動提示車輛承保公司查看并下載事故影像和電子協議書等信息,確保保險公司在第一時間介入事故處理過程,針對有欺詐嫌疑的案件,保險公司還可以向公安部門調取相關監控視頻,多措并舉壓縮保險欺詐空間。
“快處易賠”系統的非操作方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同步獲取操作方上傳的圖片、事故類型等全部信息。此外,在責任認定環節,操作方必須將各方驗證碼正確錄入后,才能完成操作,雙管齊下消除非操作方顧慮。

對經營車險的保險公司而言,“快處易賠”系統可以向其推送事故現場信息(含事故發生地的GPS定位信息、事故現場影像資料、事故當事人信息),保險公司據此向出險客戶提供理賠服務。
對車主而言,快處易賠系統為其遭遇交通事故后的理賠處理提供了高效便捷全流程的指導與服務。交通事故當事人僅需關注“快處易賠”微信服務號即可根據提示完成交通事故的應急處置、安全防范、信息錄入、數據交互、現場定責、快速撤離等。
上海的馬先生在今年5月中旬遭遇了一場輕微碰擦事故,在交警電話指導下,通過手機關注了“快處易賠”微信服務號,“1分06秒,交警就通過系統定了責。4分鐘不到,就通過微信系統完成了所有手續。”在接受市保險同業公會電話回訪時,馬先生說,“之前遇到類似的事故,等交警定責就半個多小時。約事故另一方好幾次才能定下去理賠中心的時間,又因定損金額來返幾次才成。現在通過這個系統交警直接網絡定責,按秒計時,再也不用擔心碰上不配合的車主了。”
“快處易賠系統是由保險行業主導開發完成的系統,再次實現了保險服務上海特大城市綜合治理的功能,而且有利于上海保險行業實現服務升級和轉型發展。”上海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該系統由上海保監局、市公安局指導,由同業公會牽頭,聯合中保信上分、保險公司組成項目開發小組,完成了保險監管、交警部門、中保信公司和保險公司的信息交互,在保險行業和交警部門之間,實現了交管數據、保險理賠等數據的共享,以及多部門信息互聯互通。無論是對緩解上海交通擁堵狀況,還是對上海警務制度現代化,這一系統都具有重要作用。”上海市公安局負責人表示。
據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秘書長趙雷介紹,在該系統運行載體上,為迅速擴大使用受眾,同業公會前期開發設計的是微信客戶端,今后將開發相應的APP應用程序;在功能模塊上,優先開發完成拍照挪車和責任認定兩大核心功能模塊,逐步完善在線保險報案、線上查勘定損和理賠等其他重要功能模塊,實現事故處理全流程網上操作。
此外,系統開發中還預留了系統對接端口,未來通過保險數據共享,可以突破區域限制,力爭將“快處易賠”系統打造成蘇浙滬乃至全國性交通事故在線處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