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057-02
近年來,我區緊緊圍繞“四新恩陽”建設這一目標,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切實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城鄉文化均衡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區文化事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近年農村文化建設取得的主要成績
1、文化設施建設取得進展。目前我區25個鄉鎮(街道)建成綜合文化站23個(在建2個)、文化示范村25個、“幸福美麗新村(社區)文化院壩”7個、文化大院50個、村級文化活動室188個、農家書屋394個、社區書屋43個。統籌現有鄉鎮(街道)文化站、廣電站資源,設立鄉鎮(街道)文化廣播電視站25個;建成圖書分館6個、文化分館2個;建成留守兒童文化之家5個、農民工文化驛站5個。
2、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豐富多彩。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區文化館、圖書館及25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394個農家書屋和43個社區書屋全部實現免費開放,極大地滿足了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相約古鎮”為龍頭,以鄉鎮(街道)群眾文化活動為支撐,開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人民放歌”“翰墨古鎮”“ 家在恩陽”“4·23世界讀書日活動”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100余場次/年;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4752場次/年。
3、文藝人才培訓不斷加強
對我區28支民間文藝隊伍每個月派專業人員進行腰鼓、軍鼓、廣場舞、扇子舞、健身操等針對性培訓,截止目前500多名文藝愛好者參加了培訓;舉辦農家(社區)書屋圖書管理員專業培訓3期/年,培訓人數160人次;舉辦民間文藝團體業務培訓2期/年;舉辦鄉鎮(街道)文化專干業務培訓班4期/年,培訓人數80人次;舉辦民間文藝團隊、愛好者培訓班6期/年。
二、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總體上看,通過幾年的努力,我區農村文化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我區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完全相適應,農村文化建設還存在諸多現實問題。具體表現在:
1、農村文化發展呈區域差異。存在縱向和橫向發展的不平衡性??v向看是區城較鄉鎮、鄉鎮較村社豐富。在城區形成了多層次多種類的文化設施,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較豐富,但鄉鎮文化設施較為落后,且分布不平衡。從橫向看,經濟發達鄉鎮強于經濟落后鄉鎮,交通發達鄉鎮豐富于偏僻鄉鎮,文化底蘊深厚鄉鎮豐富于文化基礎薄弱鄉鎮。
2、農村文化產品供需不平衡。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對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多樣,但反映農村生活的文化作品不多,精品更是鳳毛麟角;民間文藝團體稀少,而“送文化下鄉”所提供農業科技知識、法律知識較少,文化服務供給滯后于農民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
3、農村文化事業重視不夠。大部分鄉鎮領導干部只注重經濟建設,認為把經濟搞上去了,文化建設也就自然得到加強,沒有充分認識到文化建設對和諧農村的促進作用。
4、農村文化活動缺乏正確引導。調查發現,農村日常文化生活除了看電視外,最普遍的就是打牌,象棋、球類活動開展甚少,上網、看書報的農民更是為數廖廖,也反映出農村文化生活方式單調。
5、農村文化陣地班子不夠健全。鄉鎮文化站人少,年齡結構老化的現象較普遍,文化站長多數忙于鄉鎮政府其它行政事務中,每年除組織全縣指定必須參加的文化活動外,很少主動開展文化業務工作。
三、發展繁榮我區農村文化的對策思考。
1、完善文化建設機制體制,理順農村文化發展的脈絡
(1)提高思想認識。各鄉鎮領導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科學認識“增長”和“發展”的關系,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文化建設對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作用,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
(2)健全工作機制。切實加強政府部門關于文化建設的整體職責,區委、區政府要將文化建設納入我區重點工作目標管理考評,作為考核鄉鎮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指標。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鄉鎮發展規劃,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扶貧攻堅計劃,納入干部晉升考核指標,完善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確保農村文化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
(3)創新工作思路。堅持城鄉協調發展的理念,把城區文化建設與農村文化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廣播電視進村、電影公益電影放映以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各項文化惠民工程,同時要指導和幫助農民群眾開展一些自娛自樂的文化娛樂活動,使專業演出和農民的自娛自樂有機地結合起來,帶動和推動農村文化事業健康發展。
2、加強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強壯農村文化發展的筋骨
(1)配齊配強文化站長。通過改革將文化站和廣站合并,配齊配強文化站長,區文化主管部門定期組織業務培訓和加強業務指導,提高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規范相關人員職稱、待遇標準,確保專職專崗,把文化站長從鄉鎮繁雜的事物中解脫出來,提高文化工作的主動性。
(2)利用好村干部隊伍。鑒于來自于農民中間的村干部最了解村情民意,處于落實政策的最基層,應該充分發揮好村干部的帶頭作用,擔負起村級文化活動的組織和協調工作。選用一批村干部和本村殘疾人參加農家書屋的日常運作和管理,給予適當補助。對于長期在農村工作并在村文化建設方面做出一定貢獻的村干部,給予適當的精神和物資獎勵。
(3)培育挖掘文化能人。重視并解決農村文化能人和民間藝人新老銜接不足的問題,搞好調查摸底,切實加大對農村文化能人的挖掘培養力度,給予政策與資金扶持,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農村文化能人和業余文化團體,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與創造性,激活起群眾的參與熱情。
3、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資源,提升農村文化發展的精神
(1)挖掘整理,賦予文化時代內涵。努力挖掘當地文化特色。在創作形式上力求突破和創新,結合現在文化內涵,豐富表現形式,作為本地的特色文化進行推廣和打造,同時激發起年輕一代人自動參與到文化遺產的保護中來。
(2)結合產業,創新發展農村特色文化。實施“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利用恩陽豐富的文化資源,推進文化融合發展戰略;以古鎮文化產業園區、特色文化街區、文化旅游景區、鄉村文化旅游為支撐,積極研發文旅產品,大力推動文化提質增效。加大對從事文化產品開發生產或經營的扶持力度。
推動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農村是關鍵。只有農村的文化建設得到了切實的加強和發展,才能使全區的文化建設真正的得到加強和發展。我們只有以人為本,科學謀劃,抓住和解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要矛盾,才能真正的使新農村文化建設得到加強,才能真正建設好我們的新農村,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推動全區文化建設更快更好的發展,進而推動全區各項事業更快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