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
摘 要: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我們一定要在新理念的指導下,精心設計,形式多樣,層次不同,內容豐富有趣,富有創意的作業。
關鍵詞:知識銜接;坡度;內在規律;設計靈活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058-01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還必須獲得一定的基本技能,同時要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智力。要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技能,由懂到會、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必須通過一定的練習。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如何精心設計、科學安排訓練,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呢?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
數學知識的邏輯性、系統性很強,舊知是新知的基礎、新知是舊知的延伸和發展,學生學習新知離不了舊知經驗和方法。因此,新授課前的鋪墊練習,要圍繞新知展開,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重在知識的發展,把新知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教學乘數是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例題時,我作了如下鋪墊練習:
1、列豎式計算:52×6 49×4 83×6
2、口算:35×20 19×10
3、3個46:46×3=
20個32:32×20=
24個32:32×24=
例題的教學目標是著重讓學生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算理,掌握乘法的順序和計算過程。以上練習題緊緊依據此目標,第1題通過復習一位數的筆算乘法,為講用兩位數相乘時乘的順序作準備;第2題復習用整十數乘,為學生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算理作準備;第3題則為直接導入例題,講解例題的解答方法做準備。這三道題,圍繞新授內容和學生原有認知基礎,為學生學習新知牽線搭橋,充分展示鋪墊練習的效率。
二、講究練習設計的坡度
練習的設計是以學習知識、發展思維為目的。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離開自己的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因此,練習的設計要依據教材的編排和學生實際,體現適當的坡度,以適應學生心理結構和掌握知識狀況客觀存在的層次性。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我設計以下幾個層次圍繞知識的本質要素鞏固深化所學的知識。
1、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加深對公式的記憶;
2、通過判斷明辨是非,去偽存真,進一步強化相對應的底和高相乘才是三角形的面積;
3、實際運用形成技能與技巧;
4、擴散深化發展練習。
這樣的練習由易到難、層次分明,無論從內容到形式都經過精心策劃的,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力也能得到同步發展。
三、突出知識的內在規律
知識的內在規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思維的邏輯性。在安排訓練時,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具代表性的規律性強的習題,通過學生練習訓練后,發現這類算題的規律,提高了他們的相應運算技能技巧,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強調練習設計的靈活
靈活的練習設計,是通過變更知識結構的非本質要素,或變更知識結構的問題情境,來突出知識結構的本質要素,巧用變式,促進學生去積極思考,開闊思路、激活思路,有利于克服先前的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能獲得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的效果。
通過練習,不僅有利學生鞏固知識,促發解題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靈感,又使學生得到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
總之,精心設計練習,科學安排訓練,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和發展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個數學教師應努力去探索,務必使每節課、每道題,都能發揮很好的作用,使學生通過練習將知識轉化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