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藥藥
摘 要: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一直在進行著科學合理的改革,對于教學工作中的學生學習質量評價也需要同步做出調整,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需要做出適時的改革。國外中小學教育有豐富的研究經驗,我國可以進行適當的借鑒,以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目前學生的學習質量測評是教育研究與教育實踐中的重點,中小學教育過程中,國際中不止存在PISA與TIMSS兩種全球性的測評體系,還有來自于美國的NAEP測評體系??偨Y這些先進經驗為我國教育發展所用,對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全文對各國中小學數學教育評價系統展開了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學習質量;測評體系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087-01
前言:現代世界在信息化中進行高速的發展,數學是現代科技產品開發的基礎保障,是國家創新建設的重要支柱,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之一。為了使我國在國際市場中更具競爭力,科技型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重要工作,而保證科技人才培養的一大重要前提就是保證數學教學的質量。在各個國家的基礎教育中,數學都是一門重要的學科。鑒于數學在在未來社會發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便逐漸出現研究學者致力于數學的研究工作。而我國對數學研究成果相對不完善,需要吸取先進經驗進行充實。
一、全美教育進展的評價
1、NAEP的發展
NAEP是全美教育的簡稱,NAEP的發展要從20世紀60年代說起,美國教育部門針對學生學習質量缺少了解,開展了一項全國范圍的周期性研究項目,稱之為全美教育進展評價,也就是NAEP。此項目使用多維度的評價框架,詳細的描述了學生的學習狀況,科學的反映出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此項研究使全美對學生的學習質量有了初步的了解。到80年代時期,不同地區的要求下,NAEP在各州開展了測評體系[1]。隨著NAEP發展逐步成熟,越來越受到各教育部門的重視,不僅如此此項研究在國際教育事業中也引起了極度的重視,1988年國際教育進展評價研究使用NAEP的評價體系,在所參與的6個教學機構進行了教學質量評價。足以見得NAEP教學研究成果的質量。
2、NAEP數學評價系統
NAEP的數學評價系統力圖描繪出,全美中小學生數學教學成績的變化狀態。NAEP在1990-2003年這個階段所使用的評價結構包括了,數學內容、數學能力、數學質量三個方向,其中數學內容所指的是書的性質、運算、測量、代數與函數等等,數學能力所指的是對概念的了解、程序性知識等,數學素質干改了推理、交流與關聯。到2005年NAEP的數學評價結構所反映的是最新的課程重點與課程目的[2]。為達到在數學內容與了解做數學的方法上保持平衡的效果。
二、國際學生評價項目的研究
1、PISA的評價體系
PISA的概念是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所進行的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的評價是基于終身學習的理念,所提出的論據是認為數學素養是理解與使用數學的能力,以及數學對人類在未來生活與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于良好的判斷能力。所以PISA的方向是學生未來的發展,所重視的是學生發展的潛能。不只是傾向于學生對數學課程的掌握程度,與數學教學的目的,而是同時吸收校內的教學內容與校外所學習的元素,關注學生在平時生活中使用的數學能力。
2、PISA的數學評價結構
PISA同樣是屬于定期的持續的評價項目。第一次的評價測查開始于2000年,參與國家高達30個OECD成員國,此后PISA的進度是每三年進行一次測查。PISA的目標是以一個更開闊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數學的考察。PISA的基本結構涵蓋了三個方面,第一個是數學內容,通過更廣泛的意義去理解數學內容,例如定量推理、從屬關系等等。第二個是數學過程,所指向的是思考與推理、交流、解決問題等等呢過。第三個是數學情景,所指向的是人的生活、工作、科學關系等想關聯的情景。更加開闊了評價的范圍。
三、已有研究結論對我國教育評價的啟示
1、確定正確評價目標的前提
正確的評價目標屬于建設可續評價系統的前提。對于技術數學質量的評價需要以提升教學質量,以及學生數學素質為方向。國內現階段的數學教育評價對基礎數學教育的改革行程了阻礙。現階段的書序質量評價主要重視的是高難度方向,目標是甄別與選拔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評價系統的反饋學生發展的性能??茖W性的數學評價系統需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科學的反應學生的學習狀態。
2、確保教育評價的科學規范實施
目前已經形成的國際數學研究結論是,客觀的研究資料、嚴格的測查過程是進行成功評價研究的保障。結合研究過程來看,要先保證調查抽樣的隨機性,對國內中小學生進行測評時,要涵蓋各個范圍的中小學教學機構,避免抽樣調查的不全面性。在進行全面測查前,可進行小范圍內的測評,對測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前掌握,確保測查的有效進行[3]。測查方式可選擇多種渠道,最后在進行測查結果分析時要確保其真實。可靠,在收集測查結果是要細致,測查結果不僅要顯示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還應該查看數學素養的發展進程。
結論:國際數學測評的最新理念與測評的最新方式,對我國進行素質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啟發。我國教育的發展長期以來受制于應試教育的模式,形成的教育發展進度的重要阻礙。在我國教學模式中各類的考試也是在進行學生的測評,若是在測評過程中,加入學生過程測評與數學素養測評則更具現代發展的意義。對中小學數學測評的研究,可對國際現有的先進研究成果進行借鑒,充分豐富我國中小學數學測評的理論依據,提升教育改的的進度。
參考文獻:
[1] 張維忠,孫慶括.我國數學文化與數學教育研究30年的回顧與反思[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02(06):41-48.
[2] 斯海霞,朱雁.中小學數學核心能力的國際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3,05(11):105-110.
[3] 呂世虎,曹春艷,葉蓓蓓.數學教育學學科建設三十年:回顧與反思[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08(05):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