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如華
摘 要:語文課堂語言的研究是一項需要教師長期關注的問題。在專業成長中占據重要一席,不能小以視之。在將來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各個方位對此進行踐行和反思。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師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251-01
經常觀摩名師的課例,反思時心中充滿疑惑:一樣的設計,或許我去展示,效果會截然不同。這中間,包含人生閱歷,個人素養,專業素養的不同在專業素養中,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對一堂課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教師。,經常聽教師們的隨堂課,也外出參加培訓,感受到教學語言是個神奇的“魔法棒”,能在不經意間改變很多東西。
身為一名一線教師,經常為自己的課堂所苦惱,因為我常會為一種“強制”學生學習的課堂氛圍所困惑;也為在不知不覺間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慚愧。不由想借用《西游記》電視劇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
一、課堂語言面面觀:
1、平平淡淡不為“真”:在四十分鐘一堂的語言課堂里,平平淡淡的語言不能為“真”。時間久,孩子的注意力一定會在平淡中轉移,在一樣的音高一樣的音頻,一樣的語速下,一樣的語調下,只有一種情況下,他們能學習:強制再強制。這樣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2、激情語言變噪音:有的語文教師比較有激情,而且是整個課堂持久不變的激情。這樣的情境下,教師的語言一直比較高亢,一直處在高聲部,學生的大腦一直處在激進的緊張狀態下,俗話說:“居高必低”。學生的注意力一會就隨著疲倦而丟失了,這時的激情的語言句句都成了噪音。
3、忽視生命多粗暴:在教師的語言中,多是沖口而出的語言。有時孩子一會兒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數教師會一下子吼過去:“XX,你飛機飛多高了?”“這樣的問題都不會,我教的是豬嗎?”“再說話,跟我站起來!”
二、透過語言看內里:
1、堆積職業倦怠感:“作為教師,你幸福嗎?”你在學校逮住任何一位教師,問這樣的問題,看你得到的“是”的答案會不會超過百分之一呢?教師是一樣繁瑣的職業,也很難擁有真正的幸福感。身心的疲憊讓教師很難在課堂上有輕松的,關愛的語言流淌。與之頁來的,語言的豐富,美感,一切都成了奢望。
2、缺少學習欠積累:教師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今天的社會,物質富有了,學習的氛圍卻淡了。教學不只是圍繞課堂修修改改就能成功的,它需要不斷地站在高點,積累,從個人素養到專業素養,這才能讓教師在各方面得以成長。“出口成章,下筆如神”應該成為所有語文教師的一種常態。
3、教學設計少創新:其實,教師之所以在教學語言上原地踏步,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學設計少創新。從目標創設到過程都是以不變應萬變,不看課題,不管學生當天的狀態,這樣就是一種模式的教學。教學語言也還是那幾句,學生的學習熱情一會就在這樣的教學下丟失了。
4、教學反思浮于表:在教學語言這塊上,教師少反思或反思流于淺表。有的教師很少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教學,總認為學不好是學生的狀態。靜下心來反思,特別是從教學語言上反思少之又少,這就會讓語言永遠停留在那樣一個高度。
三、立體成長促改變
1、改變教學理念:一是從內而外尊重學生的生命成長。當我有自己的理念時,對學生的所有行為都變換了一個角度,那就是一切都可以變得更好。這樣,教師的語言就會有溫度,有激勵作用,魅力顯現。二是有變革的思想,要靜下心反思自己的教學語言的不及之處,從多方面適宜的角度去改變。
2、重新定位職業:教師要盡早從職業倦怠感中解脫出來,以一種自我實現的眼光來看待這樣職業。只有如此,才能換一種心態,教學語言會以一種成長的欣喜感來得以成長。
3、全力提升素養:一是學會調整自己的教育心理,有良好的心理素養;二是從經典作品和教育教學專著中提升自己的語言積累;三是多看名家的課例,多聽同事的課,從別人的課例中積累豐富的教學語言;四是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得以語言素養的養成。
4、定位教學語言:對于教學語言,教師首先要有好的定位,才能越來越好,一是正確,教學語言指令要清晰,不要模棱兩可;二是要有好的生成,學生是生活的,課堂狀況是不停在變的,語言生成也就是必要的,教師要有教學機智;三是教學語言要有適當的幽默感,這需要教師多方面學習,多積累,多點語言智慧;四是教師的語言要有新意,常思常變,以萬變應課堂。
四、課堂語言新面貌
1、語言節奏把握好:通過一段時間的自我學習和反思,以及課堂踐行,我在課堂語言上首先下的功夫是語言節奏的把握。這包括語言的音高,語言的急緩,語言的變化,讓學生的大腦在聲音的適度刺激下得到神經的興奮與休息,得以集中自己的最佳注意力。
2、生命成長好語言:課堂教學語言,更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以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為例,從原來的簡單的口號變成了“你聽得最認真了,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啊!”“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呀!”在這樣的課堂評價用語中,學生的成長是生命化的,有高度的。
3、拓展語言積累多: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練習,課堂語言多層次拓展,語言積累很豐富。以指導學生觀察和傾聽為例,原來是:“我看見……”變為:“我觀察到了……我發現了……我認為……我有不同的意見……”在這些語言的帶動下,課堂氣氛變了,學生的思維活了,語言豐富了。
4、邏輯清楚多美化:教師的課堂語言的口頭語少了,思路清晰了,語言更有美感:從課堂的銜接語,到課堂提問,一環扣一環;對學生的評價也達到了正確基礎上的生命引領,從形象思維到理性思維,學生得以成長。
語文課堂語言的研究是一項需要教師長期關注的問題。在專業成長中占據重要一席,不能小以視之。在將來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各個方位對此進行踐行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