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章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309-01
議論文寫作是人生必備的一項技能,在高考中也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卻存在著效率低、進步慢、教師累、學生哭的教、學現(xiàn)狀。學生厭倦寫作文、害怕寫作文的情況比比皆是。一篇作文批改下來,教師累得直不起腰桿,可是對學生的寫作水平來說,卻影響甚微。以至于學生高中三年寫了幾十次作文,卻連一篇像樣的議論文也寫不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寫作方面,存在著沒有思路、沒有思想、沒有素材的問題。批改方面,主要是缺少針對性、缺少直接的交流溝通,以致于老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而學生卻沒有體會、沒有領悟。命題方面,傳統(tǒng)的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容易導引老師和學生走“改頭換臉、套題宿構”的捷徑,不利于學生進行真正的邏輯思維訓練。
為改變這種狀況,尤其是針對目前新提出的“任務驅動型”作文題型的要求,我利用課題教研的機會,結合我校“先學后導、精講巧練”的課堂教學模式,總結出“先說后寫,自主賞析”的作文課教學模式。
下面我談一談“先說后寫,自主賞析”這種作文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辦法。
首先,整體規(guī)劃一下整個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一年和高二年的作文教學計劃,確定每一次作文訓練的目標,以便每次作文訓練能夠有所側重,有所收獲,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每次都是泛泛而寫,泛泛而改,泛泛而評,收效甚微。
其次,把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個語文學習小組,設置一個組長(比較有組織能力的人),以便交流討論,互相啟發(fā),互為補充。劃分學習小組,要根據(jù)學生語文水平,高中低合理搭配,可以在確定原則的基礎上由學生自由組合,以便有更融洽的討論氛圍。每組4—6人為宜,人太多不好討論,有人甚至沒有發(fā)言機會;人太少無法達到互相啟發(fā)的目的,討論氣氛也比較差。
其三,每次作文安排三個課時:第一課時,寫前指導;第二課時,現(xiàn)場寫作;第三課時,現(xiàn)場講評、自主賞析。
第一課時的課堂結構:
第一步:新課導入。大概1分鐘時間。教師設計和本次作文題目有關的情景,可以是故事、時事,也可以是視頻、歌曲。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思維興奮點,讓課堂活起來、火起來。設計課堂導入材料一定要與本次作文的課題有關,切忌搞得花里花俏。
第二步:題目展示。也是大概1分鐘時間。可以用幻燈片展示,也可以讓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朗讀作文題目。
第三步:“說”題意,即師生共同探討題目隱含的要求和立意的角度。大概用10分鐘時間。可以先讓各小組討論本次作文題目可以立意的角度,然后由各組派代表發(fā)言,展示各組討論、研究的結果,最后由教師判斷、明確。各組從中選擇一個立意,寫出論點。
第四步:“說”論證,指導構思。大概用10分鐘時間。各小組圍繞本小組確定的論點,進行單論層的論證。首先,小組成員各人廣泛聯(lián)想,胡亂涂鴉,把能想到的論證理由和論證素材,不管可用不可用,都簡要寫在草稿紙上。其次,小組討論,明辨是非,看個人所想到的理由、素材是否符合本組的立意。教師巡回指導,如果有一些理由、素材學生不能確定是否可用,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指導。
第五步:說“提綱”, 大概用10分鐘時間。各小組選擇最佳材料構建一個寫作提綱,然后各組之間進行交流。教師評點、修正,最后確定下來。
第六步:“說”標題。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討論一下文章的標題。首先,各組成員根據(jù)本組的立意和論證,每人擬寫一個標題,寫在紙上;然后小組內部交流、評判,推薦出最佳標題一至三個;最后,各組派出代表在班上交流、賞析。各組學生可以把所擬題目寫在白紙上,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以節(jié)省展示的時間。教師對學生的擬題進行評價和修正,以鼓勵、引導為主。
教師可以根據(jù)作文教學的整體安排,結合某次作文學生所擬的題目,穿插介紹擬題的技巧。
第二課時:各人根據(jù)提綱獨立撰寫文章。
第三課時:交流展示,自主賞析。首先,各小組內部交流,大概20分鐘時間。各人在小組內部誦讀自己的作品,其他成員提出評改意見。其次,各小組推薦出一篇作品,在班上誦讀。其他小組的成員和教師提出評改意見。大概也用20分鐘時間。做好教師總結和理論提升。
最后,我談一下“先說后寫,自主賞析”作文訓練模式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的兩個問題。
其一:個人以為,這種作文教學模式對理性思維、共性思維占主要因素的議論文寫作具有較大作用,而對感性思維、個性思維占主體的記敘文寫作不大合適。所以建議在對這種寫作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和試驗時,更多地側重于議論文的寫作教學指導。
其二:教學要面向大眾,面向所有同學。每次作文訓練,有幾次學生發(fā)言的機會。一學期下來,每個同學都有發(fā)言的機會。教師要交代各組組長在安排發(fā)言人的時候,要輪流發(fā)言,不能總由一個人發(fā)言,以免久而久之削弱了其他同學參與的積極性。對基礎較差的同學的發(fā)言,教師點評要以鼓勵和引導為主,避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